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伦理学家曾钊新逝世,学界追忆先生梅竹风范

澎湃讯
2022-11-10 12:30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11月6日,著名伦理学家曾钊新先生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

“传道要无私、授业要热情、为师要好学、知识要更新”,是曾钊新自己总结并遵守的教育理念。

曾钊新生前曾任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是中南大学哲学、伦理学和高等教育学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人性”讨论中,曾钊新提出的观点成为一家之言,声名鹊起。

他的学术研究,主要涉及人性论、道德心理学、伦理社会学、负面文化研究及教育哲学诸多领域,是我国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两个领域的开拓者,在人的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领域亦有突出成果,是当今中国伦理学研究领域最具思想创造力的学者之一。

入室弟子李建华教授深情回忆老师时,对曾钊新的提携之恩感念不已,但他更为感触的是:“当下,我们时常感慨说,真正有原创性的学术学者太少,但曾公的伦理学研究是非常有特色的、有原创性的。他构建了一个‘人性论—道德学—伦理学—教化论’完整体系。‘人性论’是所有人文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或前提,道德学的知识基础是心理学,所以曾公开创了‘道德心理学’,而伦理是偏社会群际的存在,其知识基础偏社会学,于是曾公构建了‘伦理社会学’,伦理道德如何落实,主要需要教化和规约,曾公研究了‘教育哲学’。”

李建华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也是曾钊新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的模仿者,是曾钊新最为得力的学术助手。

李建华的看法,也得到了曾钊新硕士研究生开门弟子、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吕耀怀的认同:“在做学问方,曾先生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特质,凡有所发,一定是发他人之未曾想或未能想。先生不独在伦理学上有诸多创新,而且将这种创新广播于他所涉及的其他领域,如教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因此,后学们往往喜欢倾听曾老师在学术上的引导、批评和建议,先生也一定是有求必应、诲人不倦!”

曾钊新的学生左高山教授说:“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时年道德’谈到老年伦理问题。他对有些人退休后‘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不以为然,认为那些一天到晚要‘发挥余热’的人,要么过去工作没有尽力,至少没有竭尽全力,要么贪恋权位名利干预继任者的工作,他主张退休就要全退、裸退,既不要当顾问也不要做参谋,更不能指手画脚,颐指气使,令人生嫌,他支持‘人走茶凉’,过一种与众不同的退休生活,正如先生自撰联中说的‘抛却文章抛却我’,这既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真正的时年道德。”

女弟子刘喜珍,现为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在回忆老师时,除了提携后辈、笔耕不辍,印象很深的还有做读书摘要的习惯,以及老师的才华横溢:“曾师的书法独具风格,他唱歌也蛮好听的。有一年社科系举行元旦晚会,当时《三国演义》正在热播,曾老师应邀演唱了一首《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对历史的品鉴、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尽在其浑厚的歌声中。”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贺更粹教授说,她虽然不是伦理学专业,但选修了曾钊新的《教育哲学》课程,“在教学中,曾公注重培养我们的哲学思维意识,愤启悱发、因材施教、娓娓而谈,令我等在如沐春风的课堂氛围中,受益匪浅,同时也被曾公的博学慎思而深深折服”。贺更粹说,这使她对这些产生浓厚兴趣,也为她后来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打下了一定基础,曾钊新堪称她的哲学启蒙导师。

作为曾钊新硕士研究生开门弟子之一的范黎波,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深感先生的“论学术之道”影响了他的思维方式和半生学术生活:“先生教诲说,学术要有逻辑起点与落脚点、要有元话语,要学会思辨,要有意识地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在我写博士论文时,我将‘技术引进’区分为技术溢出和技术挤出两种效应,这受益于先生的‘二元对立’之逻辑思想。先生教诲说,学术要从论文开始(点突破),然后顺势进入专论(自成体系),最后完成专著(自成门派)。先生终其一生,达到了自成体系和门派之境界。”

“曾师天分很高,气禀直方,至情至性,可惜生不逢时,没有好运气泊到好码头,不然,学术成就和思想地位远超现在。”曾钊新的硕士关门弟子耿信博士说,这是他到北京求学后最深的感触。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撰写挽联曰:“儒心佛眼道行,翰林真老子;竹节松风梅语,伦理大先生。”

万俊人的这幅挽联,可谓盖棺定论,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感谢耿信提供的帮助。)

    责任编辑:黄晓峰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