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恐人的快乐老家,原来在这

2022-11-11 16: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互联网嘴替鸟鸟又在演我。

在最新一期《脱口秀大会》中,社恐野生代言人鸟鸟把社恐人的尴尬日常说了个透,电梯独处会尴尬、肢体接触会尴尬、线上是巨人线下是鹌鹑。一个合格的社恐人,总要做好脚趾随时扣地的准备。

尽管看起来不善社交,但她们在内心其实非常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这也是他们总是在主动社交和被动尴尬中反复横跳的原因。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恐人也需要一个舒适自在的情感出口。都市人对于情感陪伴的重视和渴求已经进入新阶段,一个“情绪稳定”的伴侣成了婚恋市场的香饽饽。也许当我们的物质生活空前丰富时,我们便没那么在乎购物车里“缺什么”,情感的陪伴才是最稀缺的东西。

当“心灵马杀鸡”已成都市人刚需的当下,有一群主播选择在互联网中日日赴约,为心灵无处可依的人们提供难能可贵的支持与陪伴。在经年累月、一期一会的交流中,她们与粉丝的关系早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榜样、朋友、“赛博家人”,看似是粉丝在她们身上汲取“情感养分”,但实际上,她们是“共生”关系,主播和观众,用陪伴与爱在赛博世界里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情感网络。

日久生情,铁粉是这样炼成的

起网名的时候,银火火想得很单纯,就是希望人如其名能“火起来”。但真正火起来以后,银火火却发现这和她想象中的场面不一样。

“我以前对自己有个错误判断,我以为我的歌声和外形会吸引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但后来我发现我的粉丝其实大部分是长辈。”

连麦连到“妈妈粉”,是银火火直播间的日常。

银火火和这些妈妈粉有一套自己的相处模式,“她们从来不会指点我做任何事情,就是会跟我聊聊天,鼓励我做自己,说‘你怎么样开心怎么来’,很包容。”

不同于粉丝和偶像之间的关系,她们的关系更趋近于现实中真实的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充满包容、理解与支持。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银火火将其归因为自己“真” “实在”。作为一个“懂事”的晚辈,为长辈们提供了情绪价值,“在她们眼里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有时候会在直播间唱一些真正喜欢的歌,这些铁粉就能很明确地感觉出来‘火火今天唱得很开心,这个是真正的火火’。这个时候我也特别感动,因为我会觉得我输出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比起一见钟情式的吸粉,她和粉丝的关系更像是日久生情的积累。日久见人心,这也是银火火认为自己铁粉比较多的原因。

前段时间,银火火创造出了自己的爆款“掏心舞”,面无表情的舞蹈配上魔性的BGM,自带一股喜感的氛围,获得不少铁粉的好评。

自带喜感的“掏心舞”。/快手@夏花·银火火

“掏心舞”的诞生,在火火眼里是个意外,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必然,“这其实是我生活中比较逗的那一部分,本身也是对我个性的一个放大。”

翻看银火火的主页,能看到火火在创作上的多种尝试,吃播、弹唱、小提琴、幽默吐槽等等,追根究底,是这些作品给粉丝提供了情感寄托,让粉丝成为铁粉;铁粉的包容和支持,给了火火尽情创作试错的底气和自由,有“做自己”的底气,反过来又更能促成爆款的诞生。

银火火在创作上的多种尝试。/快手@夏花·银火火

在网上看直播,有点像开盲盒。人和人的相遇要讲究时机,直播间则更是如此,能留下来的都是缘分,能够把粉丝处成“家人”更是一种幸运。

2020年,主播大师姐参加了一场平台的盛典活动,活动给大师姐的事业带来了质的飞跃,直播间一下子涨了20万粉丝。

这20万粉丝,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是甜蜜的烦恼,因为她很快就发现,那一批新粉丝来得快,掉得也挺快。“来来回回特别搞人心态”,她意识到,偶然一次爆款带来的粉丝,大多只是因为“新鲜感”而来,用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爆款内容来“固粉”才是关键。

“我需要沉淀出我的铁粉儿”,作为一个对待事业分外拎得清的东北女人,大师姐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是一个挺能放下的人,我没觉得自己哪里牛,或者有什么架子。我觉得接地气、能放开,比做一个漂亮的、美丽的人更难,我希望他们在我的直播间都是开心的。”

这个风风火火的东北妞儿,天生一股利落的大姐大气质。在中央音乐学院念研究生的时候,人人都叫她一句‘大师姐’,这个名字便从那个时候一直沿用到了快手。

“因为我在生活里就是这样,爱带气氛。平时日常有个什么事儿,我也是爱出头张罗的那个。”

大师姐逐渐摸到了属于自己的“爆款方法论”,看大师姐的直播,是一件很解压的事情,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能使一个人即使在独处时也不感到孤单。

大师姐不造作不伪饰的个性,让进来直播间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令人放下疲惫的氛围,也让她渐渐拥有了一批忠诚的粉丝。

在其他直播间,“家人们”是一个玩梗的称呼。但在大师姐的直播间,这是事实。

“我们家的粉丝有医生、有律师、有宠物店老板,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有的时候我体检或者有个小病小灾什么的,我就直接发给我们家医生让他帮忙看看哪里需要查一下,甚至我有些合同,一些律师粉丝也会帮我去看。”

有事的时候互相拉扯一把,没事的时候就互不打扰,在直播间里相见。这种松弛的状态,也让大师姐在创作爆款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双向付出,让粉丝“心甘情愿”成为铁粉。/快手@夏花·大师姐

如今,大师姐已经是快手的“百大主播”之一,每晚8点,都有一群“家人”在履行与大师姐一期一会的约定。

职业生涯中遭遇瓶颈时,大师姐也想过休息,但想想“家人们”,就又能继续下去了。就像王朔写的,人这一辈子就是踢足球,跑来跑去可能整场都踢不进去一个球,但还得玩命踢,因为观众在玩命地喝彩。

只要还有观众在喝彩打气,那就还得玩命踢。

她们为粉丝提供的情绪价值,让粉丝“心甘情愿”成为她们的铁粉,也让她们的账号在互联网上浩渺的内容中脱颖而出。

双向陪伴,打开彼此的第二人生

情绪价值,不仅仅是主播向粉丝的单向输送,不仅仅是粉丝在直播间获取了慰藉与能量。很多时候,这种慰藉是双向的。

对于一些创作者来说,在快手上的创作经历,更像是她们切换身份,回到现实世界的紧急出口。

作为演员,吕钊总是在演绎剧本中的角色,“每天穿梭在现实和剧本中,感觉自己好像有两种人格一样”。

“有时候我拍戏结束以后躺在床上,我就会觉得:‘我是谁啊?’我是真的会想这个问题。”

做快手账号,对于吕钊来说是一个新鲜的体验,因为“不用按照剧本来演另一个角色,我只要做我自己就可以了”。

无论是直播还是短视频,都是她找回自我的过程。在快手的创作过程之中,吕钊最感动的一点,是有粉丝开始真正喜欢她这个人本身,而不是喜欢上一个被塑造出来的影视角色,这让她有一种真正的自我被认可的感觉。

“我的粉丝其实有很多是小妹妹,她们会叫我‘姐姐’,会觉得我是一个好的榜样、想变成我,我很开心。看到这些反馈,我就更有动力去自律去进步,来展现一个更好的我”。

成为一群小妹妹的榜样,是压力也是动力。身上背负着她们的崇拜,吕钊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因为她希望自己能够为她们呈现一个更优质的面貌。

同时,吕钊也开始琢磨如何能稳定高质地产出粉丝喜欢的爆款内容,对得起她们的支持。

在前期,吕钊发布了不少翻拍的手势舞内容,偶有爆款,但并不稳定。直到吕钊发布了第一条翻唱视频《爱丫爱丫 》,邻家甜美的装扮外加科班出身的专业歌喉,让吕钊一下收获了不少好评,也打开了自己运营账号的新通路。

翻唱视频,让吕钊打开了自己运营账号的新通路。/快手@夏花·吕钊

“第一个爆款视频以后,我趁热打铁,之后几乎每天都发。画面、着装、打光我都会去设计,研究适合我、同时粉丝也喜欢的曲风。包括我认为原相机可能比美颜更适合我等等。”无论是从妆容风格,还是到相机参数,抑或是选歌、主题,吕钊都有自己的想法。

身为创作者,吕钊打磨作品,给粉丝带来情绪价值,也从粉丝的肯定和支持中汲取到了足够的养分。创作者和粉丝,在彼此的陪伴下,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成长。

从女团毕业后,兜兜尝试过很多职业,参加过选秀、做过网剧演员,也出演过短剧。最终兜兜选择在快手深耕,一方面也是因为快手创作者的内容非常多元包容,有足够大的成长和试错空间。

“去年我参加百大线下活动颁奖的时候,其实有很多主播我都不认识。包括唱那种民歌、山歌的,建筑工人、打游戏的人,就觉得各种类型的创作者都可以被大家所看见、喜爱。”

在兜兜账号转型的阵痛期,她大胆地在直播间做过不少尝试,如提前策划直播间话题、购买有意思的小众道具、根据当晚直播的舞蹈搭配妆造,甚至成为情感导师。

就像张震岳说的“上坡要努力,下坡要开心”,兜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一个开心的阶段,大胆地和粉丝探索寻找一条属于她的专属风格。

兜兜正大胆地和粉丝探索寻找一条属于她的专属风格。/快手@兜兜 陈怡凡

“因为我发现当我放轻松的时候,反而会得到得更多。你看像我之前第一次转变直播风格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我要拼命留住这些人,反而适得其反。现在就很舒服,我知道我是播给自己的粉丝看的,出去连麦也是为了自己的粉丝。”

粉丝是最真实的一面镜子,所以兜兜经常会问自己的粉丝最近的直播风格怎么样,“因为他们不会骗我,他们都是希望我越来越好的”。

粉丝对于她们的正向启迪,往往会助力她们打造出爆款作品,这一点新人创作者的感受会更加明显。

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创作半年的新人,夏合娜孜完整地经历了一个账号从0到1的过程,在这中间,夏合娜孜的粉丝也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直播间我的老粉他们会关注,比如现在有几百个人在看还是几千个人在看,跟我说‘夏合太棒了’,直播间人多了他们比我还开心。感觉我就是那种养成系主播。”

这个大大咧咧的新疆女孩,直播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纯粹地希望每一个从自己直播间离开的人都开开心心的。

第一次看到有人给她留言“传播快乐的小天使”时,夏合娜孜特别感动。

“当时那个人说‘其实我今天特别累,心情很不好,但是看到你的直播后我整个人的心情现在特别好,谢谢你’,当时我又激动又感动,我跟他说这就是我直播的目的。”

“传播快乐的小天使”夏合娜孜。/快手@夏花·夏合娜孜

成为别人的正面情绪来源,是这群年轻女孩选择坚持创作下去的原因。但她们没有意识到,不光是她们为粉丝带来了快乐,粉丝给她们也带来了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

同时,粉丝的陪伴和建议也持续性地给她们提供输出爆款的素材和灵感,这是双向奔赴的成长。

爆款创作,来自无法复制的陪伴

“当潮流爱新鲜,当旁人爱标签,幸得伴着你我,是窝心的自然”,陈奕迅的这句歌词,大概是对创作者与粉丝关系最好的注解。

根据艾媒咨询去年的一份调查,我国在线直播用户数逐年猛增,2022年预计会突破6.6亿人。同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主播账号累计近1.4亿,2022年上半年新增开播账号826万个。

在这样浩如烟海的直播大潮中,每一秒钟都有成千上万的直播间同时开播。

能够让她们脱颖而出、打造出专属于自己和粉丝的爆款内容,创造圈层爆款的原因,就是在长时间的陪伴中累积的默契与情感。在经年累月的交流中,她们用真实的个性与用户创造了大量无法被批量复制的情感连接。主播之于用户,不再只是一个互联网中遥远的形象,而是一个更加立体的人。

在鬼马竹竹的账号里,有着大量自己的日常片段,古灵精怪的女孩将自己的日常事无巨细地分享给粉丝,翻看她的账号,总有在刷朋友圈的错觉。正因如此,她总是给人一种亲切的邻家女孩的感觉。

在成为快手创作者的第一年,鬼马竹竹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年生日。“从小到大都没什么人陪我过过生日,比较孤单,第一次有这么多人记住我的生日,祝福我陪伴我,这种被人记住的感觉真的很温暖。”被成百上千人记挂的体验,是生命中绝无仅有的珍贵体验。

不断成长的“邻家女孩”鬼马竹竹。/快手@夏花·鬼马竹竹

在创作账号的两年时间内,粉丝见证了她一步步从一个邻家女孩慢慢做到自己账号主页上所说的“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大侠”。

如今,鬼马竹竹对于这些陪伴了她两年的粉丝更喜欢什么内容已经得心应手,几乎发布的每一个视频都是属于自己的“小爆款”。

火线妹也是如此。火线妹的第一个爆款,是一个打游戏的背影,这则内容一举打破了陌生人对她“代打”的质疑,同时也稳稳树立起来一个“指甲越粉,狙人越狠”的游戏大神形象。但久而久之,火线妹也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框在“游戏主播”这个身份里面,所以她在内容创作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最开始一个人做账号的时候,真的挠破了脑袋。要想着怎么去创新,担心粉丝的反应。”

如今作为一个已经创作多年的“老江湖”,火线妹已经相当熟悉自己的铁粉,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处成铁哥们”了。

这让她在内容创作中更加游刃有余,比如她有过女团和音乐演出的经验,那她就大胆地将舞蹈和游戏相结合,或者结合自身的风格到乐园去做NPC活动等等。

将舞蹈和游戏相结合。/快手@夏花·火线妹

她们都在基于对粉丝的了解上,不断进行新的创新,持续保持自己的爆款力。

当下,我们都处在一个矛盾的境况中,内容和信息在大爆炸,但真实的陪伴却在收缩。我们的注意力飘忽不定,却很难固定在一个地方。我们拿着一把钥匙,但面对成千上万的房门,却不知道哪一扇门背后是能够让精神短暂栖息的场所。

信息的过载与心灵的空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何对抗这种空虚,快手的这些女孩的爆款之路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法。

为什么在一个无边无际的互联网世界中,她们总能够抓住粉丝的注意力和情绪?内容很重要,好内容是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同样重要的,是将其区别于他人的情感羁绊。是在长久的陪伴和交流中,让自己变得更加“无可取代”。

在开始创作前,她们也许并没有想过自己的内容会对他人带来精神慰藉和支持。创作的初衷,或为了找寻自我,或为了职业发展,甚至是为了更加现实的收益考量,但在过程中,她们将自身的能量辐射到了屏幕另一端的千百万人。

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到熟稔信任的“家人们”,她们与粉丝的关系,也颇为浪漫。就像张爱玲写的那样,“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能够在某个直播间,找到灵魂契合的“家人”,这也是在互联网时代一种独特的缘分。

在这样长久的陪伴中,她们用有温度的爆款作品为粉丝提供情绪价值。同时,她们与粉丝之间建立的情感连接,又反哺到创作之中,为她们提供能量。

主播和粉丝,是共生的“家人”。当她们成为粉丝心中无可替代的“家人”时,她们在赛博世界的存在本身即是“爆款”。

作者:华西里

校对:杨潮

排版:嘻嘻

封面:微博@声声如夏花官方微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