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兵韬志略|美批准向台出售潜艇技术,居心叵测但难以得逞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方晓志
2018-04-15 10:0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热点新闻:日前,美国国务院已经批准向台湾地区出售潜艇技术所需的销售许可证,以帮助其自制潜艇。此次批准出售的技术将涵盖台湾地区所缺乏的一些潜艇研发关键领域,包括声纳系统、潜望镜和武器系统。

点评:台湾的“潜艇情结”由来已久,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寻求对外采购和自制潜艇。此次美国批准以商业出售的形势,向台湾出口潜艇关键零部件和子系统,严重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将对台海局势造成威胁。

台湾地区海军装备的“海龙”级常规潜艇,该潜艇从荷兰引进。

老旧不堪的台潜艇装备现状

台湾地区潜艇部队被称为台湾海军“最神秘的部队”,曾设想拥有10艘以上现代化潜艇,并在条件成熟后成立潜艇舰队司令部,下辖3个潜艇指挥部、1个航空指挥部、1个反潜作战指挥部,每个潜艇指挥部辖3艘以上潜艇。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台湾仅有4艘老旧的常规潜艇,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性能上都远远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在这4艘老旧潜艇中,台湾海军最早获得的2艘是由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的“淡水鲤”级潜艇,分别命名为“海狮”号和“海豹”号,于1973年交付台湾。其中,“海狮”号潜艇于1945年下水,“海豹”号(SS792)于1944年下水,服役期均已超过70年,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波涛之后,艇体已相当老化,远远达不到最初设计时的下潜深度,且没有相关电子设备,只能使用二战时的直航鱼雷,作战能力明显降低,对现代军舰构不成任何威胁。由于过于老旧,特别是许多设备已到了无法再修的地步,这两艘潜艇从1995年以后已基本不出海,只用于反潜作战训练。

除了美国外,台湾还积极向其它国家寻求先进的潜艇,曾把目光转向了德国、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1982年,台湾与荷兰达成协议,采购两艘改进型的“旗鱼”级常规潜艇,分别命名为“海龙”和“海虎”号。该型潜艇采用水滴型艇身,下潜深度300米,配有6具液压平衡式鱼雷发射管,装备了远端线导、双平面自导SUT鱼雷,可同时自动跟踪5个目标、控制3枚鱼雷攻击,电子设备主要有SIASS-2主被动搜索雷达,ZW-06式对海搜索雷达,突出近海进攻力,既可反舰,又可反潜,平时主要配合其他兵力进行反潜训练,战时将作为反潜和反舰兵力,成为目前唯一可以执行作战任务的潜艇。

台湾造船厂曾自主升级维修“海龙”级潜艇。

潜艇本地制造面临多重困难

由于在潜艇服役上面临着上述窘状,再加上各国在对台湾出售武器上越来越慎重,因此台湾海军开始逐渐将重点由原来的对外采购转向本地制造上。早在20个世纪70年代,台湾海军就提出要自主建造潜艇的想法。2016年底,台湾防务部门启动“潜艇自造”计划,试图耗资30亿美元建造8艘排水量1200~3000吨级的常规潜艇,并将该计划命名为“海昌计划”。

在“海昌计划”中,台湾将常规潜艇技术分为三类:“红区”、“黄区”和“绿区”。其中“红区”是指台湾尚无研制能力,须寻求他方援助的技术,包括作战系统、声呐系统、潜望镜、柴油主机、鱼雷和导弹系统等。“黄区”为困难取得、但有自制潜力的零件。“绿区”则为台湾可自行生产的设备。目前,台湾所拥有的“绿区”技术非常少,可自行生产的潜艇子系统和零部件还不到10%,严重制约了其潜艇制造能力。

此外,台湾的船舶工业体系也不完善,缺乏艇体建造经验。潜艇设计建造不同于水面舰艇,水面舰艇建造如果有误差,只会影响吃水深度,而潜艇整个船身都在水中,排水量在外型设计时就已确定,如果过重或过轻,可能浮不上来或潜不下去。因此,艇体“重心”与“浮心”也必须误差很小,否则会严重影响操纵和潜艇的噪音。

台湾地区此前多次向德国寻购209型潜艇,但都无功而返。

虽然台湾的某钢铁公司称能生产出潜艇需要的特种钢,一些厂商也声称能制造潜艇所需的操纵系统和艇内管路系统,但这离建造完整的潜艇差距还有很远。潜艇建造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耐压壳技术,作战潜艇的壳体不光要能承受基本的水压,还要能经受深弹近炸的冲击。此外,潜艇内部的管路也是台湾难以解决的问题。潜艇管路非常复杂,各种动力系统、火控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日常维护、故障冗余、战损控制。比如,潜艇的常规动力系统由柴油机、电池、螺旋桨等组成,柴油机需要放在浮筏上隔绝噪声和振动,与推进轴进行大功率柔性连接;螺旋桨需要大侧斜多叶,高维高精度加工也是提高推进效率和降低空泡噪声的关键。此外,作战系统、声呐系统、武器系统(包括鱼雷和潜射反舰导弹)和动力系统也更加复杂,每一样都是技术难关,台湾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更是“零”,在潜艇制造方面面临这巨大的挑战。

蔡英文上任后,大力推行装备自造计划,希望通过自行发展潜艇、战机等先进装备,来提升台湾军事工业水平和所谓“自主国防”能力。但是,就目前台湾潜艇制造的实力现状来看,可以断言,即使再过十年,台湾也无力自行建造潜艇,更没有设计潜艇的能力。而且,台湾潜艇自制的另一个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台湾出于战略和经济考虑,武器装备主要走对外购买的道路,并通过军购把台湾与欧美的安全利益绑定,本土化生产只是进口无望后面的第二选择,永远面临启动、荒废、再启动、再荒废的循环,这些都会对其未来的潜艇自制之路形成巨大的掣肘。

合练中的“海龙”级潜艇。

美居心叵测但难以得逞

台湾地区既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又缺乏潜艇制造的关键技术,要想自造潜艇,必须获得其它国家的援助。目前,世界上有能力建造潜艇的只有美、俄、中、英、法、德、日、荷兰、瑞典等不到10个国家,而由于台湾地区敏感的身份地位,再加上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日渐提升,原本与台湾地区有密切军贸交易、且具备潜艇建造技术的荷兰、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都拒绝向台湾提供相关技术,而日本由于受到相关法律制约,也无法向台直接出售武器技术,因此台湾只能将目光转向美国。

美国在潜艇技术方面位居世界前列,虽然它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不再生产常规潜艇,但美国仍然拥有相关的整套技术,恢复常规潜艇的生产还是可以的。例如,核潜艇的大部分信息系统、水声探测系统、武器控制系统都可以用于柴电潜艇。而且,美国如果真的愿意帮台湾建造常规潜艇,根本不用拿出其最先进的技术和绝活,就可使台湾的潜艇综合技战术水平和相关子系统性能上一个新台阶。

纵观美国近来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和采取的众多举动来看,美国已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此次对台商售潜艇技术,帮台湾建造常规潜艇,其目的就是协助台湾增强防御力量,加强与中国的对抗。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军贸活动一般有两种方式:军售和商售,其中前者属于国家担保渠道,售价往往较高,但有美国政府方面担保,此前美国对台军售,多走这个渠道;而此次对台转移常规潜艇技术,则属于商售,需要台湾与美国企业具体协商,风险较大,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由此可见,帮助台湾造潜艇,属于美国对台军售“常规项目”外的自选项目,属于临时添加,针对中国大陆的意味很强烈。

从美国的军事利益角度出发,帮助台湾建造潜艇有一定好处。潜艇是一种明显的进攻性武器,其攻击鱼雷和“鱼叉”潜射导弹等攻击性武器,配以具有较好声学隐身性能的平台,会对水面舰艇造成一定的威胁。一旦台湾可以自制潜艇,将大大增加其海军水下作战能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对台商售潜艇技术这一招比通过“台湾旅行法”更加恶劣。

美国此次批准向台湾出售潜艇技术,与美国把整艘潜舰卖给台湾是不一样的,只是意味着可以与台湾谈有关潜舰的项目,台湾能否利用这些技术自行建造潜艇,还是个未知数,充其量只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而且,即便在美国的帮助下,台湾建造了2-4艘常规潜艇,由于其海域面积有限且回旋余地小,也无法掌握地区制海权。因此,美国企图通过帮助台湾研制一两件“撒手锏”武器来遏制中国,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不现实的。

(兵韬志略是由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军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晓志为澎湃防务栏目开设的个人专栏,盘点一周重大防务事件,评点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机,剥茧抽丝、拂尘见金,每周一期,不见不散)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