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临夏市:着力打造美丽生态家园

2022-11-25 17: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流云与候鸟齐飞,河水共长天一色。寒意渐浓,临夏市滨河路大夏河畔迎来大批候鸟栖息飞舞,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创作,捕捉美丽瞬间。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临夏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项项重点民生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如同一朵朵晶莹的浪花,在发展的滚滚洪流中闪耀出璀璨光芒,滋润着临夏市的广袤土地,哺育着各族群众。老百姓正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感受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在大夏河岸边,都有人们健身、休闲的身影,碧水环绕中大家欢声笑语,水面上飞鸟不时掠过,人、水、飞鸟和谐的美好画面在河岸边徐徐铺展。

近年来,临夏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加强河湖治理与管护,不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河湖面貌焕然一新。大夏河作为黄河上游右侧的一级支流,是临夏人民的母亲河。长期以来,大夏河临夏市段河道泥沙淤积,河床裸露,严重影响城市防汛安全。2016年3月,临夏市开工建设投资1.8亿元、分二期实施的大夏河三十里风情线防洪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水力自控翻板闸坝14座、集提水灌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水车2座,沿南岸堤防堤脚修建长5.1公里亲水平台,对闸坝库区范围内的河道按设计坡降进行疏浚,形成了5公里连续景观水面,在大夏河两岸建成了集排洪、交通、绿地、蓄水于一体的滨河路景观带。冬春有候鸟,夏秋有繁花,伫立于大夏河边,入眼可见的就是奔流不息的河水、干净的河道和两岸优美的风光。

屹立在大夏河畔上的一大桥是横跨大夏河修建的第一座桥,更是进出临夏市的“南大门”。作为迎宾大道上最为显眼的地标性建筑,临夏市一大桥实施的美化亮化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亮灯通车!一大桥灯组引入了先进的光影技术,不仅可以针对不同时间、节日主题需求进行变化,还能将光影艺术装饰模式和节能模式交替呈现。夜幕下的一大桥如同两道美丽的弧线划过天际,投影在大夏河中,神秘而耀眼,这既是临夏市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一项为老百姓创造更宜居、更宜游、更舒适生活环境的利民工程,在有效提升临夏市南大门形象的同时,也再次点亮了“花儿临夏”这个“金字招牌”,承载起了老百姓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进初冬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文化公园,炽热的红色,温暖的黄色,明亮的橙色......诸多色彩在这里交相辉映,构成了油画般浓烈的美景。公园的健身球场上人们挥洒着激情与汗水,驱赶天气的寒冷。儿童乐园内小朋友们嬉戏玩耍,具有感染力的笑声带来一丝暖意。公园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场地的建成,这些场景的打造更是让钢筋水泥的城市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大自然水乳交融,在蓝天、白云、绿草的衬托下,更是美得令人心醉神迷。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成为临夏当前又一项重要工作。2021年7月,临夏市委、市政府集中有限财力在土地资源稀缺的繁华中心建设占地178亩、总投资1.28亿元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文化公园,通过12个景观节点和2个综合服务建筑的打造,将黄河文化以及由黄河文化衍生出的大禹文化、牡丹文化、彩陶文化、砖雕文化等,与公园建筑、景观、绿化和数字化设施进行有效整合,让游客更全面地了解黄河文化、传承临夏黄河沿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黄河历史文化的吸引力辐射力不断增强,让生态发展路径成为实现临夏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与优势。

蝴蝶桥作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文化公园的特色亮点建筑,在整体设计中以蝴蝶元素为桥体构架,以牡丹花瓣为镂空造型,加入特色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建筑、景观、绿化和数字化设施4个层面为载体,全方位展示文化主题,并通过桥的架设,实现了通水、通船、通人,让分隔的两个地块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增强公园的整体性。这也进一步预示着这座精致的小城正迸发出精彩“蝶变”的无限魅力,以“花若盛开,蝴蝶自来”的姿态向大家展示它熠熠绽放的精彩。

如今,在一幅美丽公园、潺潺流水的河湖版画之中,人们能触碰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跳动脉搏,更能见证到美丽临夏的新图景。远有山水、近入公园,人在景中、景在画中,对临夏的老百姓来说,幸福的日子就是这么具体而生动,临夏市正以生态理念和绿色发展,赋予这片土地全新灿烂的未来。

来 源:临夏电视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