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树碑立传 | 一些分享与感动

2022-11-28 14: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周,我们发布了一篇招募推文(志愿者招募|树碑立传项目组期待您的加入),为树碑立传项目招募志愿者,在一周的时间内,我们收到了几十封邮件,有观众娓娓道来自己和树的故事,也有观众分享了自己拍过的树的照片及艺术创作,感谢每一位观众的真诚来信。

在浏览邮件的时候,我们也随着分享者的文字与图片,一起感动,一起沉浸在与树、与自然接触的美好记忆里。这一期推送,小吴选取了几封来信,想与大家分享「人各有树」的故事:有的观众从自己对气候的感知谈起,支持为树木留下更多记录;有的观众观察到了四季轮转,树木见证了历史;有的观众偏爱造型突出的树,表达了对树的喜爱;有的观众想起了留在童年记忆深处的树,即使树已经不在了,但陪伴成长的树依然留在回忆里;有的观众感慨古树名木在千百年的寒来暑往中,荫蔽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的观众想通过看树寻树,探索树与城市的故事。

来自杨先生:

此前各地旅行期间逐渐喜欢上拍树,志愿者招募的推文中有一段写的特别有感触,“树安全可靠不冷不凉像平和的人一样。”

每次和母亲去爬山去远足,她总能准确无误的说出面前的树是什么品种,脚下的“杂草” 是哪棵植物,这都要归功于她自童年在山里生活所留下的记忆,现在的城市已经很少能有机会长在树边,与自然亲近,从国外回来这几年,渐渐地能开始感受到四季的变迁,但如今的气候已与竺可桢写的论文里那样逐渐开始加速改变。

看到这个志愿者的招募后,非常希望能参与到这样特别的项目中,与母亲一样平和地认识那些树木,在这个气候转变生活方式更迭的时代为它们留下记录,树碑立传。

尹先生分享了自己在银杏季拍到的街景:

来自姚女士:

小时候我家的院子里种着一棵桃树和一棵含笑,它们陪伴了我许 多年的成长,我在树下玩耍,捡拾落叶,捉刺毛虫......春天细嗅含笑花 香,夏季摘桃朵颐。它们是我童年记忆的重要部分,时光流转,几经搬迁,故地不复当初模样,两棵树也已不在,但它们会永存我记忆之中。哪怕人在异地异乡,有时也会忆起它们,对童年乐趣的怀念,对故地的追忆统统具象化成了这两棵树的模样。

来自顾女士:

与树结缘始于本科专业,我本科是生物科学专业,所学科目中有一门植物学。植物学暑期实习的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探访了穹窿山的珍稀树种——楠木,还在雨中山路上第一次见到了诗文里薜荔子,自此学习植物认识植物探访古树名木成了我特别的个人爱好。由于本来就对吴文化比较热爱,吴地名胜古迹之中总有名木的身影。有些遗迹随着岁月变迁或许早已改变了面貌,而且那些伴生的树木却实实在在的扎根于此上百年上千年,传达了一种特殊的情愫。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在千里之外,月光虚渺不可捉摸,而古木长青者,千百年来寒来暑往实实在在荫蔽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与古人触摸着的是同样的一棵树,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希望能把这些树木保护起来,把这些古木的故事记录下来,在未来的岁月里也能长青。附件是近几年探访的摄影记录,想来海云禅院门口的那棵银杏,今年也要一千岁了。

来自王女士:

最初对树的注意力来源于我对一部日本文学作品《情书》的喜爱,里面的男女主角都叫“藤井树”,所以当时很多社交id都取了和“藤井树”有关的名称。而我之前又是做老师的,因此,慢慢地,就有很多朋友叫我“树老师”。我想,既然有人叫我“树老师”,我是应该去关注一下身边的树的,奈何当初学业工作都很繁忙,只能略微了解一下。没想到这两年,因缘际会下,认识了几位对“树”极其热爱的朋友,看着他们去拍各种季节、各种天气的不同地方的树,看着他们写下的一篇篇和树有关的博文。

我才一点点地认识到,原来,苏州的古木除了那一棵最有名的“文征明手植藤”外,许多处都有动辄上百年的古树。比如紫金庵、天平山、各大园林……,也意识到,那些古树上的一方方“名牌”也不止是单纯地告诉我们立在那方寸之地的一棵棵古树,记载了多少春秋轮回的变幻,他也能告诉我们这些古树是岁月之船行驶后,幸存下来的时光碎片,尤其是那些参天的古树,不仅刻下了树本身的故事,也有树背后人的故事、建筑的故事、苏城的故事。所以,我很想抓住此次招募志愿者的机会,能让我更有机会去了解苏州的古树,去倾听树与某些人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来自吴女士:

在我眼里,树宅相守,是为中国最底色的记忆。

我非常喜欢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古树。在我心里,树是有智慧的生命体,从容、坚定、不抱怨环境与天气、只是向下生根,向上伸展,用树荫庇护着宅子、孩子、村子......在四季枯荣间,记录着日月变迁,经过历朝历代的悲欢离合,而沉默不语,成为岁月的树碑。

我记得家乡的百年榕树如何落地生根,守望着城市变迁;桃花树招引着春的来路;指南村里的银杏树以丰茂,让山里下了一场金雨;千年的樟树王从即将被水库淹没的村落,被村民们护送出村口,迁移到上海,再次与天空对望……每棵树都有它的能量、故事,不应是一行树龄概括的。

来自邵女士:

树木有种天然的吸引力。如果古树挂着铭牌,总会停下看看它的年龄和科属,如果名木有故事,也总想慢慢听一听。不一定要记住些什么,但会感到平静欢喜。

有时只是纯粹地喜欢叶子,把扇形的银杏叶留在书页多年,也曾将枫叶制成透明色留在瓶中,有时是热爱参天的造型,光浑厚的树干就让人觉得里面的树洞很神秘,有时只是喜欢等待家旁的小树林在秋日变成五彩。树木承载了太多童年的乐趣和幻想,成为一个幸福的源泉,可以抵御些许之后的焦虑和茫然。

当然也喜欢它的生长环境,山林中园林里村落边,也喜欢它身上的四时不同,春秋雨雪,喜欢它的人文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读便热泪盈眶,更喜欢它既苍老又生机,每年的苏博文藤,有年复一年的新紫。

只是因为喜欢,所以想离它更近一些。

这一周,我们同样接到观众来电及后台留言,询问相关问题,或许还在准备投递申请的您也有同样困惑,可参考这些问答:

这个项目需要服务多长时间?

不同于博物馆的常规志愿者招募,树碑立传项目组,没有志愿者服务时长要求。志愿者项目的初衷是建立本地的古树名木爱好者社群,一起走入自然,关注生态。同时,也需要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施展才华,助力项目。

跑田野的活动会放在工作日还是周末?

志愿者集体活动会安排在周末,尽量不占用大家工作日时间。

看到招募志愿者的要求了,我只满足对找树看树有好奇心这一条,报名会被筛掉吗?

人各有所长,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位朋友在寻找古树名木,实地探访时,都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心得。除了实地探访,吴文化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办馆内的分享沙龙及读书会,邀请志愿者们围桌而坐,酣畅淋漓地讲出我们对关注、保护、走访古树名木的看法,聊聊我们和树的故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