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个男人的墨脱情怀

2018-04-22 19: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这是记者一行在墨脱遇到的3个男人的故事。确切地说,是3个男人的墨脱情怀。

他们中,一个是上个世纪70年代进墨脱建设大军中的汉族干部子弟;一个是90年代进藏民工,是墨脱背夫队伍的一员;还有一个是土生土长于墨脱的80后门巴青年,他用成长见证了故乡墨脱的变迁。

他们都与墨脱在苦乐相伴中成长,都是墨脱今昔变化的亲历者。他们都有过机会离开墨脱,却都选择了留下。他们都把建设边疆家园,美丽新墨脱当成己任。

他们民族不同、经历各异,却把一腔热血洒向了衷爱的墨脱,这是他们共同的情怀。

4月,秘境墨脱,花儿竞相开放,瓜果挂满枝头。同样一句“我没啥可说的”,让记者一行迫切想要聆听他们的墨脱往事……

墨脱县城。

杨明强:相濡以沫的民族亲情

林芝市墨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明强,1967年生人,一位长相清秀但个性耿直的甘肃男人。

7岁那年,他随父母进墨脱,从此,他成了墨脱人,墨脱成为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对杨明强来说,从儿时进入墨脱到现在年过半百,留在他记忆里的墨脱往事,似乎像是被时间一一筛过,只剩下了美好。

杨明强说,初到墨脱上小学时,同学多是门巴族、珞巴族和藏族。孩子间嬉戏打闹是常有的事,一来二往,他的门巴语突飞猛进,与当地人交流没有障碍。

杨明强(右一)在墨脱工作时的照片。

杨明强说自己是墨脱第二代。受父辈建设边疆的影响,对“高原孤岛”墨脱,他从小就有一种莫明的情感。尽管,他是那个年代的官二代;尽管,墨脱的烂路曾耽搁了他回乡见病重的父亲,直至老人去世……他也无怨无悔。

1987年,杨明强的父母因组织安排离开墨脱到林芝地区工作时,他有了第二次离开墨脱的机会,但他放弃了。亦如第一次他走出墨脱在外求学,毕业后返回时人们的不理解。

他说,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证明离开父母的庇护,自己能否独立成长。

后来,杨明强做了墨脱流动电影放映员。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不记得有多少次从县城出发,人背马驮放映工具,沿着崎岖泥泞的山野小道,迎着随时可能发生的灾害与威胁,露宿野外,翻山越岭,进出一个又一个村寨,只为了让那些从未走出过大山的门巴族和珞巴族兄弟姐妹,通过影像看看墨脱之外的精彩世界。

杨明强在墨脱工作时的照片。

那是一段艰难的时期,也是汉族小伙杨明强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就在那时,他遇到了属于他的爱情。来自墨脱县背崩乡地东村的门巴族姑娘西绕央宗走进他的生活。从此,他们的爱情在岁月的风霜下慢火炖煮,像墨脱最有名的石锅炖煮,炖出了最浓的情、最深的爱。

外表书生气十足,性子却直白的杨明强说:“我们结婚时就有言在先,吵架可以,但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一概不能说。”

这是他们走过30年,爱情依然保鲜的秘方,他们成就了边疆墨脱相濡以沫的民族爱情。

杨明强在墨脱工作时的照片。

从流动电影放映员,到公安部门,再到法院工作,任乡党委书记,在县人大工作,杨明强工作几度变换,却从无怨言。

7岁进墨脱的杨明强是边疆墨脱的建设者。他用流利的门巴语搭起民族亲情沟通的桥梁。他更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一双儿女心目中的好爸爸,是墨脱农牧民群众眼中的好干部……

职位变迁,荣誉满载,更多离开墨脱的机会摆在杨明强面前。可他说:“我不会离开墨脱,这里就是我的家园。”

唐茂良:从背夫到一方致富带头人

唐茂良,四川遂宁人。1992年,25岁的唐茂良为了谋生,投奔在林芝当兵的亲戚进藏当了个民工。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在辗转几个工地后,最终成了墨脱背夫大军中的一员。

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第一次走进墨脱,是背着货物徒步从米林县的派镇翻越雪山,趟过湍急的溪水,走了十几天才到达墨脱县城。唐茂良看到的墨脱县城很小,没有几家商店,各种日用百货要不没有卖的,要不就是奢侈品,零售价是林芝地区的四五倍。

走过墨脱路,才知人生苦。几年的背夫生涯,让唐茂良对大自然无形的屏障感到无奈,但又深深地同情困在秘境中的墨脱百姓。

唐茂良在给当地民工发放工资。

随着年龄渐长,唐茂良开始有意无意地琢磨怎么既让自己富起来,又能使墨脱百姓的生活有点起色。在这样的初衷下,他开过小百货店,也做过饭馆生意。最终,他选择立足墨脱,创建了一支完全由当地农牧民群众组成的建筑施工队。

“业精于勤荒于嬉”。唐茂良深知建筑施工并非儿戏,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作为带头人,他虚心请教,不断学习,逐步将最先的农牧民施工队发展成为如今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元的鸿运建筑有限公司。为此,他付出的是十几年的心血。

唐茂良和他的门巴族妻子。

现在,随着墨脱与外界频繁接触,唐茂良的公司发展的越来越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他热心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定期帮助当地的孤寡老人……通过捐款、社会筹款等多种途径,力所能及地用爱心回报社会。

唐茂良的第一任妻子是珞巴族,因车祸去世,留下一个儿子。现任妻子是门巴族,也育有一子。性格开朗的老唐爱开玩笑:“我有一个珞巴族儿子,一个门巴族儿子,在墨脱养老没问题。”

白玛益西:80后门巴青年的医者仁心

36岁的白玛益西,是土生土长在墨脱县墨脱村的门巴族人。小时候,他很向往墨脱之外的世界,总想出去看看。走出了,他又舍不得离开。他说:“墨脱很苦,却是世外桃园。”

体型微胖的白玛益西不善言辞,却有一双微笑着的小眼睛,让人看着亲切又安全。

儿时,因病故去的外婆,让白玛益西初次萌生了当医生的梦。他说,那年家中最慈祥的外婆生病了,但墨脱县医疗条件太差,走出墨脱的代价又太高,一家人只能眼看着外婆一天天拖着病,直到一个月后撒手人寰。

白玛益西在义诊中徒步。

那是白玛益西第一次看到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他不要悲剧重演,他要当医者。自此,和同伴玩耍时,他总扮演医护人员的角色。

2002年,当如愿以偿的白玛益西从西藏卫校毕业时,本来可留在拉萨工作,但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墨脱。

此时的墨脱,仍不通公路,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孤岛”,县内必需却不能自给的生产生活物资,基本靠人背马驮。

在墨脱县人民医院工作一年后,白玛益西主动申请到自然条件极恶劣、最贫困的甘登乡卫生院工作。该乡地处县城北部135公里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中段,山高谷深、峰峦叠嶂,地势北高南低,是距离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拐弯最近的乡。

80门巴青年医生白玛益西在墨脱走村入户义诊。

那会儿,从墨脱县城到甘登乡徒步需四天。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万丈深渊,一不留神,也许就没命了……这样的路,白玛益西不知走过多久,走了多少次。

在墨脱县,甘登乡被称为“结核乡”,因为,乡里结核病肆虐。白玛益西用医者仁心,将遗憾降到最小。

今天,墨脱县最后的马帮仍然活跃于甘登乡境内。只因甘登乡是中国最后不通公路的两个乡之一。

白玛益西在义诊中徒步。
白玛益西在义诊中过溜索桥。

义诊中,徒步,过藤桥,滑溜索是白玛益西最主要的交通方式。然而,即便他再努力,患者与他隔河相望的无奈仍时常发生。

后来,他又主动申请到加热萨乡卫生院,墨脱县又一个贫困偏远的乡。他的到来,让深山老林中那些久病的患者,看到了希望。

几年来,白玛益西接诊的病人不计其数,却从不收取任何诊疗费。他还通过个人努力将部分在县里、乡里无法治愈的患者送出墨脱,到林芝、拉萨和内地诊治,寻求外界帮助。

(记者 晓勇 赵永琦 米玛 潘璐)

来源:西藏日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