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知识时代的学术、学科与话语:《光启文库》出版座谈会

澎湃讯
2022-11-27 13:06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11月25日,“新知识时代的学术、学科与话语”《光启文库》出版座谈会在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2楼世承讲堂举办。本次座谈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与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联合主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出版界和社会团体组织的3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编辑鲍静静主持开幕式。

“光启文库”是上海师大联合商务印书馆于2017年创设的大型学术丛书,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恒主编,旨在秉承中国近代思想交流先驱徐光启的精神遗产,发扬其经世致用、开放交流的学术理念。文库注重彰显学术价值,兼顾现实关怀,努力构筑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文库自创设以来,已有8个系列,分光启随笔、光启学术、光启通识、光启讲坛、光启读本、光启译丛、光启口述、光启青年,出版图书50余种,均为文学、史学、哲学、科学、艺术、考古等各领域作者多年学术心得与社会观察的结晶,为读者展示了当代学术的活力,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新知识时代的学术、学科与话语”,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王为松先后发表致辞。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复旦大学教授陈建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严耀中、复旦大学教授陈淳、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商务印书馆学术顾问贺圣遂、复旦大学教授向荣、复旦大学教授李宏图、复旦大学教授李剑鸣、复旦大学教授戴燕、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詹丹、上海社科院教授郭长刚、复旦大学教授黄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阮昕、上海社科院教授王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雷启立、复旦大学教授段怀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罗岗、《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静、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小平分别对“光启文库”的出版规划发表心得和看法。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恒,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董丽敏分别主持会议。

在致辞环节,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对“光启文库”表达了感慨之情,他表示,学术是真正需要不断的传承,不断要把最好的东西留下来。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每个时代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但是也许真正在一个时代当中能够留给后人的并不是很多,同时也祝愿“光启文库”能够在更多更年轻的人心中种下种子。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向大家解释了“光启文库”四个字中寄托的出版愿望,他说“光启”二字不仅是徐光启的名字,更体现了明末清初一代有识学者追求科学,追求知识进步的行动和精神。而对商务印书馆而言,“光启”二字还体现了商务印书馆服务教育,引领学术,担当文化,提供潮流的出版理念。“文库”则表达了出版规模,陈总也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光启文库”出版的品类和部分书目,以及在学者和读者心中的影响力,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寄予希望。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光启文库”是一套有价值、有质量的书,文史哲都包含在里面,可以说把学术界一些比较有成就的学者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留下了自己生命的信息,给时代留下亮点,留下希望。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王为松引用了伽达默尔和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讲的关于学者品德和道路的话语,表示通过“光启文库”的出版看到了学科或者是人类发展中真理的光芒。

在发言环节,“光启文库”主编陈恒教授表达了对“光启通识”和“光启讲坛”的出版想法,同时他也对座谈会的主题背景“新知识时代下学术究竟如何发展”发表了四层看法,一是当下的时代是个数字时代,数字化对所有学者都有很大帮助,但作为人文学者对其反思性、批判性的思考还没有;二是数字时代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的挑战;三是如今引用学术这件事的价值;四是学术和媒体结合在一起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推广力。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表示“光启文库”的出版能够将学者的感受、经历、想法记录下来正值时候,这是一种让前人欣慰、让后人羡慕的历史责任。

复旦大学教授陈建华表示“光启”是一个主语跟动词的搭配,有光才有启,光始终是智慧的隐喻,一直到启蒙时代光还是作为知识启蒙的象征,代表世界性的目光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表示出版这套文库在世界视野下面的方向是值得称赞的。

复旦大学教授陈淳就文库中有关“考古学”的内容表达了看法,他认为国内考古学的发展一直处于材料的积累,如今文库能出版相关内容非常难得,也对中国考古学起到推动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对文库“新知识时代下的学术”发表看法,他表示,新的学术应该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以前已经登上学术舞台的那些原来学科大家的收官之作;二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应该把这些人的学术成果在文库里面加以更好的展现;三是中生代甚至青年学者,文库在这方面也应该加大力度。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非常赞成用随笔的方式来写学术思想、学术当中的相遇、个人的故事,人类史上,欧洲史上,文化史上面,早就如此。把很高深的东西能够写得很轻盈,写得让更多人读到,这是为学术找到一条生路。

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表示,“光启文库”需要开拓新的领域,学术出版、学术研究、学术话题有很多是要另外一个方向来想,想它的大家都不太想得到的东西,这个学术才会有进步。

复旦大学教授向荣表示“光启文库”办得非常有特色,和商务的联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把上海和上海之外的这些著名的学者联系到一起,把知识生产跟知识传播结合在一起,能够把学者的思想传递给社会,这其实是现在面临很重要的问题,光启在这方面做的是非常好的。

复旦大学教授李宏图认为新知识时代,知识需要学者的创造,也需要组织,知识需要创新,也需要传播。文库要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建议现在八个系列增加两个变成十个,第一是教材,不仅满足大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还应该满足社会的需要;第二是要梳理一些基本的观念、概念、内容,对社会的民众进行普及。

复旦大学教授李剑鸣从文库的出版、思想、品味和趣味三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表示“光启文库”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因缘际会、珠联璧合的产物,其中有若干种思想能够存活下来,能够穿越时空,真正让后人知道,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同时人文学者所做的工作,在保留最基本的思想、知识的品味过程当中也能够起到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复旦大学教授戴燕认为光启随笔也就是讲学术,用一个轻松的笔法写,不像现在博士论文的写法,或者项目书的写法,她认为那些随笔都很适合他们。同时她表示商务印书馆在出版译丛方面有很好的传统,从编辑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是为读者服务的。

    责任编辑:黄晓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