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如何打赢“巡航导弹战争”(下):防御篇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8-04-23 13:5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三层次拦截优劣

面对巡航导弹的巨大威胁,位于第一层次的防御手段是直接摧毁敌方发射平台的进驻基地,如摧毁机场、地面上的飞机和导弹仓库,或采取类似方式攻击敌方海军基地中装载巡航导弹的水面舰艇及潜艇等。

第二层次手段则是在敌方导弹发射前摧毁发射平台。包括击落敌方挂载巡航导弹的飞机,击沉携带巡航导弹的水面舰艇/潜艇,或摧毁敌方的陆基导弹发射车。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求建立一支具有积极部署态势的军事力量,也就是所谓“攻势防御”能力。

作为第三层次手段,针对发射后巡航导弹的拦截方式也是必须要被考虑的,即便对于具备强大第一和第二层次能力的一方来说同样如此。由于军事冲突的爆发形态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主动挑起军事冲突的一方很可能突然发射大量巡航导弹,出于政治考虑,防御一方不可能在这些导弹发射前即主动摧毁其发射平台,此时只能尽量拦截已经发射的巡航导弹。考虑到巡航导弹自身的特点非常适合作为第一波打击武器,因此这种先发制人的攻击模式肯定会被进攻方认真考虑。

在采取第一层次手段反制巡航导弹时,除陆基机动系统外,目标瞄准的难度通常较小,这是因为机场和海军基地都属于大型固定设施,可通过卫星或人力情报资源进行有效侦察。然而,如果进攻方的作战准备被视为先发制人打击的明显迹象,那么防御方能否果断实施反制就很令人困扰了。如果此时断然执行第一层次反制,防御方反而成了主动挑起战争的进攻方,需要承担极大的政治风险;如果不及时做出反应,又将错过反制巡航导弹的最佳时间窗口。

因此,与弹道导弹一样,巡航导弹在很大程度上也遵循着“要么使用要么被摧毁”的法则,这导致各国军方都拥有及早发射尽可能多的巡航导弹的强烈动机,从而让防御方的拦截无奈地掉落到第三层次。

第二层次拦截也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方式。对于防御方来说,这虽然比第一层次拦截具有更高战术风险,但如果具备持续有效的“攻势防御”能力,则直接拦截导弹发射平台仍有可能形成累积毁伤效应,取得类似于第一层次拦截的战果。与第一层次不同,该战术并不是通过实施数量较少的协调一致攻击或周密部署的行动摧毁敌方作战力量,而是通过持续数周或数月的消耗战方式,使敌方的巡航导弹因缺乏足够的投射工具而逐渐变得无足轻重。

此外,从政治角度看,第一层次手段显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第二层次要求的截击敌方投射巡航导弹的平台,则是一种针对敌方进攻意图的明显防御行为,政治上可操作性更高。第二层次手段的风险在于,并非所有敌方平台都能在发射巡航导弹前被有效拦截

第一层次的拦截最有效,但政治风险也最高。图为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内的美军轰炸机。

当截击敌方潜艇、飞机或陆基发射车的努力失败(或部分失败)且敌方巡航导弹发射后,防御方面临的挑战就变为如何在导弹命中目标之前将其摧毁,即第三层次手段。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战中,即使防御方因为作战能力不足而无法有效实施第一层次或第二层次拦截,在第三层次实施最终拦截时也必须拥有完善的作战体系。防御方必须能探测、跟踪巡航导弹发射平台,如果这种努力失败,也必须能探测、跟踪巡航导弹。在这种情况下,防御方与进攻方之间的海空间距就显得尤为重要,两者之间更远的距离为防御方提供了更充足的预警和探测时间、采用更丰富拦截手段的机会,以及实施多波次拦截的窗口。

目前在第三层次即终端防御方面,主要依赖于陆基或海基防空导弹,以及由截击型战斗机发射的高精度空空导弹。总的来看,第三层次拦截的效费比是最差的,因为需要装备高性能地空导弹和造价高昂的大功率雷达,或部署大量专用防空舰艇及复杂昂贵的截击机,就像苏联曾经做的那样。第一层次手段显然拥有最高的拦截效率,却必须面对巨大的政治风险。相比而言,第二层次手段,也就是“攻势防御”更有潜力成为反制巡航导弹攻击的主流。

反制潜射巡航导弹

在综合分析了各类巡航导弹的攻击和拦截模式特点后,我们将进一步对拦截潜射和空射巡航导弹的装备和战术做更具体探讨。正如前文所述,潜射巡航导弹攻击是隐蔽性最高的攻击模式,而空射巡航导弹则具有无与伦比的攻击弹性和灵活度。防御方对这两类巡航导弹的拦截难度更大,也更具代表性。

对潜射巡航导弹的防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使用远程海上巡逻机、水面舰艇和潜艇等武器系统攻击作为发射平台的敌方潜艇(第二层次),二是使用战斗机或防空导弹等武器系统协同摧毁敌方已发射的巡航导弹(第三层次)。这里不考虑第一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反制手段并无特殊性。

敌方导弹的射程将决定上述双重毁伤模式的成效。潜艇在发射射程(300公里以内)较小的巡航导弹时,将不得不潜航至距目标距离较近的水域,由此增大了反潜力量发现和摧毁敌方潜艇的机率,尤其是在潜艇已发射完所载巡航导弹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发射的导弹很可能暴露潜艇坐标)。但如果潜射巡航导弹的飞行时速超过声速,留给防御方截击的时间将会压缩至20分钟以内,使得导弹攻击的成功概率增大。

对于射程超过800公里的远程潜射巡航导弹而言,由于防御方的巡逻海域面积随着导弹射程的增加而扩大,使得反潜行动难度倍增,但也因导弹飞行距离相当于中近程巡航导弹的三至四倍,且很难做到全程高速飞行,从而有助于防御方提高拦截的成功率。

传统军事力量在摧毁潜射巡航导弹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主要是由于潜艇威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双重不确定性,导致防御方必须使用大量飞机和舰艇进行持续的大面积巡逻,即便如此也很难做到100%无缝覆盖。防御方一般可使用海上巡逻机和预警机实施协同巡逻来提高搜索效率,反潜巡逻机主要用于发现和攻击潜艇,而预警机则用于探测潜艇已经发射出去的巡航导弹,并引导己方的空空导弹和防空导弹实施拦截。

对防御潜射巡航导弹而言,最难的依然是如何发现潜艇。图为美军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可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

美军正在实施的多平台雷达技术嵌入计划(MT-RTIP)已研制出一种新型X波段主动相控阵雷达,这是一种性能可靠的搜索雷达,它将用于E-8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的性能改进,以及E-10多传感器指挥控制(MC2A)飞机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改型的研制。美国空军将使用该类型雷达执行巡航导弹防御以及陆基机动目标跟踪任务,美国海军也将在无人机上装备该型雷达并执行海上搜索任务。

反制空射巡航导弹

摧毁空射巡航导弹载机以及发射后巡航导弹所需具备的军事力量结构,与前述反制潜射巡航导弹的特点较为相似,但后者对截击战斗机携带导弹以及防空雷达的性能有更高要求。同时超声速巡航导弹对截击机的冲刺速度和超声速巡航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空射巡航导弹防御模式的构想,应综合使用预警机、战斗机和加油机等,并依靠机载X波段雷达,来探测、跟踪和攻击巡航导弹载机及导弹。

对于防御方而言,如果敌方空射巡航导弹的射程不超过300公里,则第二层次的拦截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防御方此时可以从容地在空中威胁可能出现的方向部署预警机和战斗机巡逻,从而为摧毁敌方挂载巡航导弹的飞行器做好准备。

随着空射巡航导弹射程的不断增大,防御方的上述优势在不断被削弱。如果敌方巡航导弹射程超过800公里,载机就很可能在防区外直接发射。防御方此时聊以自慰的是,由于敌方导弹的持续飞行时间超过60分钟,因此对其进行探测和重复攻击的机会较多。但这已经是不得已而为之,拦截导弹的难度一般要远大于拦截挂载导弹的飞机,且由于飞机上挂载的导弹不止一枚,因此对两者的拦截效率也有天壤之别。

迄今为止只有两种型号的战斗机是专门设计用于拦截空射巡航导弹及其发射平台的。它们分别是美国海军的F-14和苏联的米格-31P。这两种机型的重量、携油量、速度,甚至巨大的雷达天线罩都很相似,挂载的远程空空导弹(前者为AIM-54“不死鸟”,后者为R-33“阿莫斯”)的性能和作用也类似,这些情况决非巧合。

作为老牌军事强国的俄罗斯选择将有一定年头的米格-31高空高速截击机服役至今,自然有其重要的战术作用。图中的米格-31翼下还挂有反辐射导弹,针对敌方预警机等关键战术节点的目的不言而喻。 

目前,美国空军将对巡航导弹的防御区划分为外层和内层。在外层防御区部署的系统包括E-3、E-8/E-10(研制中)预警机以及F/A-22战斗机等,主要任务是探测、跟踪和击落巡航导弹载机及刚发射不久的高空巡航导弹。内层防御区首先包括具备极强“俯视”能力的E-8/E-10,主要执行跟踪巡航导弹的任务,此时已发射的巡航导弹已经降低高度,甚至贴地或贴海平面飞行,再由F/A-22、F-35、F/A-18E/F等战斗机摧毁从外层防御区“漏网”的巡航导弹。美国目前正在改进AIM-120C/D超视距空空导弹的引信,以增强该型导弹击落敌方巡航导弹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F/A-22的AN/APG-77雷达具有极为强悍的X波段探测性能,而且能利用超声速巡航性能比其他战斗机在更大范围内巡逻,因此其既可以在外层防御区拦截敌方导弹发射平台,“猛禽”还能在有漏网之鱼的情况下凭借高速性能返回内层防御区实施二次拦截。

结语

目前中东和亚太地区的巡航导弹技术扩散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巡航导弹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有其自己的特点,相对于弹道导弹来说,它的技术门槛更低,部署和使用也更为灵活。从冷战后的数场局部战争和各国目前的研制计划来看,巡航导弹在追求更远的射程、更高的速度、更快的反应、更便宜的价格和更低的可探测性。这使得未来的反巡航导弹作战可能会更加困难。而摧毁巡航导弹的技术虽然也在发展,但进攻方永远比防御方占有更多的优势,这就需要在战术与防御策略上有所创新。

有意思的是,巡航导弹技术最为先进的美国更关心的是弹道导弹的防御及其技术的扩散,而中国军队90年代所提出的“新三打三防”(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防精准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则明显体现出自身在反巡航导弹领域的需要。(本文参考了澳大利亚独立防务智库Air Power Australia研究员卡洛·科普博士所著《反巡航导弹作战》)

(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王宏亮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力求在兼顾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在前瞻性、敏锐度上更上一层楼,每周一期,不见不散。)

    责任编辑:杨一帆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