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让防疫大数据更精确,减少群众焦虑

澎湃特约评论员 方圆
2022-11-30 13:5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市民陈先生从市区坐地铁到火车站换乘另一辆地铁,此刻他的手机软件显示:“返X回X不满5天”。该市民疑惑:为什么只经过火车站,防疫大数据会有这样的“判断”?根据相关规定,“不满5天”的人员,外出活动会受到一些限制,因此这个大数据错误,自然给陈先生带来了焦虑。

大数据“错判”,自然还可以申诉,但肯定耗时耗力。由此想到,像陈先生这样被防疫大数据“错判”的情况,只是个例吗?纠正起来方便吗?

毫无疑问,大数据给疫情防控带来的帮助显而易见。不敢想象,倘若没有大数据的应用,一座城市的防疫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困难局面。现在我们很多疫情防控方案,从对一个区域、一个小区的疫情风险等级确定,到对一幢楼、一户家庭乃至一个人的管控要求(规定),都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可以说,大数据在防控中直接左右着每个人的行动。

但大数据会出错吗?它会误判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常识告诉我们,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任何技术都不是没有漏洞。从整个防疫大数据来说,出错概率极小,但错到具体的某个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大事”。

当然,对大数据偶尔出错,只要能够做到快速纠正,快速排除不正确的数据显示,那么它给当事人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以及当事人的焦虑情绪,自然就会消除。

那么快速纠错难吗?据悉,现在一些地方的防控大数据管理机构的电话比较难打通,而相关的APP、小程序、公众号等服务平台,对于老年人就不怎么容易操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投诉的快速受理,进而快速处置,自然是对大数据出错快速纠正的最有效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大数据赋码必须要健全申诉、处置流程。

大数据“错判”,对只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事件,能否引起重视,快速解决,这就取决于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是不是高度重视“一个人一件事”了。如果说,快速纠正并不难,那么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担当责任,对每个当事人的满腔热情帮助解决困难。

当前疫情形势下,通过大数据而“早发现、早处置”已经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渠道。疫情防控措施贵在科学精准,成效系于科学精准。把握“战疫”大数据的主动权,就能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大数据可以大大提高科学精准防控的效率,减少疫情对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键在于能否“用好”和“准确研判”,落实落细操作规范,严格把好每一个环节,让疫情大数据防控工作更精准。也希望这样的“错判”,别再发生了。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