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4月人文社科联合书单丨怀旧的乌托邦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2018-04-28 11:19
来源: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翻书党 >
字号

《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

[奥地利]让·埃默里著,杨小刚译,鹭江出版社

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奥斯维辛幸存者让·埃默里在书中化身为普鲁斯特、波伏娃、萨特和他自己,以及每一个老去之人,重现了变老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我们如何在衰老时与社会和自我达成和解,又如何在生命的尽头奋力一击。

《不只中国木建筑》

赵广超著,中华书局

关于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普及读物,作者从“家”开始,述说中国人将“家”与自然共处一室,把你带入中国传统木建筑的大门,接着是伐木、文字 、高台、标准、结构、斗栱……四合院 、风水、园林、装饰等篇章,将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娓娓道来。

《创造日本:1853—1964》

[荷]伊恩·布鲁玛著,倪韬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从1853年黑船驶入江户湾,到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日本转型成为现代国家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本书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

《古代世界:追寻西方文明之源》

[英]理查德·迈尔斯著,金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古的文明是什么样子的?城市的出现,铁器的发明,希腊的崛起,王者的归来,共和的力量,人性的凸显……本书是一部关于西方古代文明的简史,理查德·迈尔斯透过考古挖掘和史料爬梳,试图穿越到那个遥远的过去,带领读者探寻西方文明的源头。该书已被BBC拍摄为六集同名纪录片。

《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

[美]范岱克(Paul A. Van Dyke)著,江滢河/黄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本书利用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18~19世纪上半叶的日常运作。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专注于实践和程序,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协议,重新审视了贸易的成功和失败。作者揭开了所有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从引水、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

《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第7版)》

[美]约翰·马克·法拉格等著,王晨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将宏观历史场面与微观历史事件相结合,描述了美国如何将不同区域的多样性社群打造成统一的国家。尽管美国社会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族群,但它们都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也正是这些社群合众存异的结果。

《怀旧的乌托邦》

[英]齐格蒙特·鲍曼著,姚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该书是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齐格蒙特·鲍曼去世前不久完成的著作。鲍曼在书中指出,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到过去,进入一个怀旧的时代。但是,要回到哪种过去?鲍曼对那些选择进行了剖析和批判。

《龙廷洋大臣:海关税务司包腊父子与近代中国(1863~1923)》

[英]查尔斯·德雷格著,潘一宁、戴宁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晚清的中国海关隶属清廷,却由英国人掌控,高管几乎全是欧洲雇员。这些人名义上是中国的洋大臣,而包腊就是这一千多号洋大臣中的佼佼者,是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臂膀;其子包罗则是赫德继任者安格联的心腹,常年代理税务司职责。

通过大量中国海关文献、家族档案和口述资料等史料,英国学者查尔斯·德雷格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包腊、包罗效力中国海关的故事。1863~1923年,包腊父子先后加入中国海关,切身经历了随斌椿出访欧洲、率中国使团首次参加世博会、见证中英联合舰队的组建、训练中国军队、抵抗日俄吞并中国、辛亥革命与帝制复辟等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包腊与包罗的生平经历,中国海关洋员群体,以及当时的政治、外交和沿海通商口岸的社会变迁跃然纸上。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英]彼得·格林著,詹瑜松译,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本书是众多亚历山大传记中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彼得·格林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亚历山大学术史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代考古学的成果,一方面对传统史料做出了别具一格的选用和甄别,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亚历山大的一生。

《迷途家园:鲍勃·迪伦的音乐与生活》

[美]罗伯特·谢尔顿著,滕继萌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谣复兴新闻主义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深得传主迪伦的认可,同时也颇受美国电影大师马丁·斯科塞斯的青睐。2005年斯科塞斯执导的同名传记片《迷途家园:鲍勃·迪伦传》就是以此书为蓝本拍摄而成。

《民族认同》

[英]安东尼·D.史密斯著,王娟译,译林出版社

本书是民族问题跨学科研究代表安东尼·D. 史密斯的经典之作,从“身份认同”视角出发,连接起了“民族”这一概念的集体性历史—政治维度与个体性心理维度,并提出“公民的”和“族裔的”两种民族模型,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民族问题研究的范围与方向。

《聂鲁达传:生命的热情》

[英]亚当·费恩斯坦著,杨震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诺贝尔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是一个复杂的人,在政治和情感两方面都是如此。在这本传记中,亚当·费恩斯坦采访了聂鲁达最为亲近的朋友、熟人和亲人,吸收了新近发现的档案资料。通过对材料的深入分析和运用,作者揭示了驱使聂鲁达前进的各种动力,呈现了这位二十世纪偶像人物的一生。

《破碎的镜子: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丑?》

[美]凯瑟琳·菲利普斯著,周艺新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本书作者是研究躯体变形障碍的权威和先驱,她以平实生动的语言对停不下来的整容、美体、“永远觉得自己存在各种外貌缺陷”等现象提供了一种病理学的解释,为患者及其家人、朋友在如何处理这种现象提供了详细的建议。

《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

何柔宛著,翟宇航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美国文化人类学学会2010年格雷戈里·贝特森图书奖荣誉奖作品。明尼苏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曾在投行工作过的Karen访谈了华尔街的投行从业人员,通过将投资银行家的价值行动与市场建设和美国公司重组联系起来,《清算》一书揭示了华尔街特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常常被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胜利解读所遮蔽。

《日本发现欧洲,1720-1830》

[日]唐纳德·金著,孙建军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勾勒了1720-1830年间,西学在日本的发展与实践。彼时的知识分子奋起反抗锁国,拼命探索来自国外的新知识。如果说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的话,那么,从1868年回溯到1720年的近150年,则可以说是酝酿这场近代化的漫长的准备期。

《日俄战争:起源和开战(上下卷)》

[日]和田春树著,易爱华、张剑译,三联书店

上卷详解自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东北亚背景;下卷所有篇幅用于开战前一年的叙述,最后一章再现开战一个月的每一天。日本为对抗俄国向远东地区扩张而不得不开战之说根深蒂固,通过上下卷的叙述,作者完全颠覆了这一普遍论调。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王汎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王汎森教授研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新作。他认为,思想与生活相与交织,不同人群所呈现的思想光谱浓淡不一,思想史研究应致力于刻画历史的复杂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讨近代中国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气质、人生态度,灵活调用思想、学术、生活、政治诸种材料,解读从“新民”到“新人”的变化、“主义”的兴起、近代思想中的“未来”、“人的消失”等议题,呈现出近代中国大变动之中丰富、幽微的心灵世界。

《苏轼与朱熹》

张毅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毅教授在这本书里探索了文人苏轼与儒者朱熹的处事方法和行动准则。

《英国革命之起因(1529-1642)》

[美]劳伦斯·斯通著,舒丽萍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以跨学科方法研究重大历史问题的典范之作,本书对英国近代革命的起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涵括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政府政策等结构性因素,也包括当事者的个人选择等事态性因素。

《长乐路》

[美]史明智著,王笑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家花店、一块三明治、一份投资合同,一座城市中的梦想。一盒信、一个户口、一封动迁通知,一条街道里的中国。长乐路长约3.2公里,在地图上,是一段很短的波浪线,位于上海市中心地标人民广场的西南方。这条路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

《中国思想史》

[法]程艾蓝著,冬一/戎恒颖译,河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法国知名学者程艾兰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著作。曾获1998年西方汉学最高奖儒莲奖。此书源于作者的大学讲课草纲,以既历史又主题的方法来叙述中国长达数千年的精神历程。可与钱穆、葛兆光等人的《中国思想史》互为补充。

    责任编辑:方晓燕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