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八二宪法四十年︱最伟大的法律刻在人民心里

特约撰稿 李宏勃
2022-12-04 11:2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爱情,是文学和艺术永恒的主题;而人民和他们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则是政治和法律永恒的主题,从而也是宪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最神圣、最尊贵的法律,它不仅缔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秩序,支撑起了法治的大厦,而且以最深沉的爱,关心和呵护着每一个子民。

一、宪法是地位最尊贵的根本法

在现代国家纷繁复杂的法律中,宪法是如此重要和独特:它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明确了公民享有的一系列基本权利和自由,它创设了国家机关并赋予其相应职权,它列举了一些举世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构成了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石。

在人类漫长的法律发展史上,宪法是一个年轻的法律部门。一般认为,英国是近代宪法的发源地,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被认为是第一份宪法性文件,它开创了用法律限制王权、维护民权的先河。美国十三州的代表1787年在费城通过的美国宪法,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系统的宪法典,对后来世界各国的宪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末光绪皇帝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虽然以“宪法”为名,但其理念和内容却未能跳出皇权专制的窠臼。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宪法》等,代表了早期革命者在宪法道路上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典。我国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的今天颁布的,史称“八二宪法”。这部宪法是在反思阶级斗争历史错误的基础上制定的,正是这部宪法,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和全面进步。

在现代社会,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在法律家庭中,它是最尊贵的法律。

首先,宪法的内容最重大。宪法中无小事,作为根本法和母法,宪法解决的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问题,比如国家性质,即主权在民还是在君,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承担哪些基本义务,设立哪些国家机关,各个机关之间如何进行权力分配和制约等。宪法对这些国家大事做出设计和安排,为国家机关的公共管理和公民的社会生活确立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至于宪法中的这些根本性、原则性的规定如何贯彻和落实,就要靠立法机关制定其他普通法律了。比如,宪法规定要保护弱势群体,立法机关就要制定《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法》等,宪法规定要保护生态环境,立法机关就要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宪法之所以被称为“母法”,就因为她是其他法律的母体和来源,其他法律都是在贯彻和实施宪法的精神和内容。

其次,宪法的效力最高。宪法是人民通过立宪机关制定的,它是人民意志的最高表达,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至上的地位和至高的效力,它在万法之上,约束其他法律,而它自身则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

对于国家机关而言,所谓“依法治国”,归根到底就是“依宪治国”,对于执政党而言,所谓“依法执政”,归根到底就是“依宪执政”,因而,宪法在公共生活中的最高效力和最高权威,必须得到普遍的尊重。对此,我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最后,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严格。“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宪法不是普通的法律,因此不容随意地颁布、随意地修改。一般来说,制定宪法的主体是人民,即国家主权的所有人,只有人民才有资格制定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国家机关设置、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

当然,人民制定和修改宪法,一般通过代议制进行,即选出若干民意代表,委托他们代表人民制定和修改宪法。在我国,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五四宪法”,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八二宪法”,这都是人民行使制宪权的生动体现。

同时,对已经颁布的宪法进行修改,也有着严格的条件和程序,必须慎之又慎,甚至有一些条款绝对不可修改。在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绝对多数通过,而其他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以全体代表或委员的过半数同意即可通过。

二、宪法是最爱人民的母亲法

在法律的大家庭中,民法是关于老百姓过日子的法律,刑法是关于惩治犯罪的法律,行政法是规范政府管理的法律,而宪法,从其价值目标和规范内容来看,则是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维护公民自由和尊严的法律。换句话说,宪法是所有法律中最爱我们人民的法律。

浏览世界各国的宪法文本,会发现“保障公民权利”都是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任务。在我国,宪法除了详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外,还通过其基本原则,展现了它对自己子民的深情大爱。

其一,人民主权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主人是人民,而不是任何机构或个人。在古代社会,关于国家主权的主流说法是“君权神授”“主权在君”,即皇帝的权力来自上天的赐予,地上的君主是在执行天命,所以,君主只需对上天负责而无需对下民负责。近代民主和法治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理论和权力观念,民主社会讲究天下为公,国家不再是一人一家的国家,乃是天下万民的国家,唯有人民,才是国家主权的唯一合法的主人。什么是人民,千千万万个独立的公民汇集起来就是人民,国家主权归人民所有,为人民所用,以实现人民的福祉为终极目标。

其二,权力制约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所有国家机关享有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公民享有的是“权利”(rights),本质上是一种个人自由,国家机关行使的是“权力”(power),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力量。一个正常的社会,必须要有健全的政府,而政府一定要拥有足够的权力,否则,既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交往,也不能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但是,国家机关及其官员的权力如果不受制约和限制,就有可能给人民带来伤害和灾难。历史经验证明,权力容易腐败,而不受制约的权力迟早会腐败。因此,为了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宪法设计了权力制约机制,包括把权力限定在最必要的限度之内,把不同权力分配给不同国家机关,对权力的运行进行严密的监督,对滥用权力者进行追究问责等。宪法授予国家机关权力,并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谦卑而规范地运行,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断促进人民的幸福。

其三,人权保障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家的法律义务和政治责任,所有国家机关在履行职责时,都要牢记这个初心和使命。人权是人之为人应当具有和必须拥有的基本权利,对人权的尊重,就是对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的认可与维护。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各项权利,比如以身体为基础的人身自由,以财产为基础的所有权,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劳动权、受教育权、文化权,以及以政治生活为基础的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监督权等。这些基本权利,对公民而言是一种保障,公民可以据此过上自由的生活,对国家机关而言则是一种制约,它意味着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在履行自己法定职责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绝不允许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宪法尊严需要全体公民去捍卫

宪法爱人民,人民自然也会爱宪法。但是,人民是一个抽象概念和集体概念,组成人民的,是每一个具体的、真实的、鲜活的、有着爱恨情仇的你我,即每一个公民。因此,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每一个公民道德的、政治的和法律的职责,我们要通过行使宪法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全力守护和保卫宪法,不容它受到任何的玷污和践踏。

因为我们是公民,我们要在宪法呵护下热烈而骄傲地生活。宪法赋予公民以人身自由,不被非法拘禁,不得随意搜查,据此,个人可以随梦想而流浪,自由地寻找诗和远方;宪法赋予公民以住宅权利,在某个或大或小、或奢华或简陋的物质空间里,公民可以与世界隔离,享受私生活的隐秘和安宁;宪法赋予公民以通信自由,保护公民的通信秘密,无论是车马千里投寄的信笺,还是智能手机瞬间即达的信息,公民都可以安全地表达问候和思念,不被窥探、不被骚扰;宪法赋予公民以人格尊严,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对他人实施人格侮辱和精神践踏,哪怕他是流落街头的乞丐,或者犯下恶行的罪犯。

宪法赋予公民以各项基本权利与自由,目的不外乎是让每个人,无论财富多寡、地位高低,都能作自己生活的主人,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活得精彩,活出让自己喜悦和欣赏的样子来。

因为我们是公民,我们要对公共事务保持关注并积极参与。基于宪法赋予的政治权利,公民可以参与公共事务,扮演国家主人的角色,承担国家主人的职责。通过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既可以选出自己满意的代表或议员,同时也可以被他人选为代表或议员,维护辖区选民的利益,发出选民的声音;通过行使言论与出版自由,公民可以对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包括客观的分析,包括由衷的赞美,更包括善意的批评;通过行使结社和集会等权利,可以让单个的公民联合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进步。

因为我们是公民,我们要敢于和勇于对破坏宪法权威、损害宪法尊严的事情说不。在法治国家,所有的人——包括国王和总统——都必须服从和尊重宪法,都必须在宪法之下行使权利或权力。为推动宪法的有效实施,让它不再作“沉睡的美人”,各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宪法监督或违宪审查制度,用以对有关国家机关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审查和追究。在西方,宪法实施监督主要通过法院进行,比如德国的宪法法院,可以直接判决议会的立法或政府的命令违宪。在我国,宪法授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公民可以就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发布的命令是否违宪,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民建议,通过撤销一些地方的违宪违法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保障人权的同时,捍卫了法制统一和宪法尊严。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最伟大的法律不是刻在铜板或者石头上,而是铭刻在人民的心里。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因而,法治中国建设,首先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民众和官员,在观念上达成“依宪治国、宪法至上”的基本共识,都能以宪法作为公共生活的行动标准和价值理念。唯有全体民众都理解宪法、信任宪法、尊重宪法、执行宪法,宪法才能得到全面实施,法治才能从一种理论构想变成真实生活,而这种在宪法支撑下的法治生活,会让每个人都享有尊严,会让社会和谐公正,国家长治久安。

-----

李宏勃,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单雪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