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雷浩: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人才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2022-12-05 14:45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为加快培养造就本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年拔尖人才,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东方青年学社从2010年起组织开展“上海社科新人”评选活动,有力助推了一批青年才俊加速成长,逐渐形成了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学人共同体,对于加强社科理论队伍建设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积极作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专题,邀请2020-2021年度当选“上海社科新人”的14位青年学者进行专访。本期邀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紫江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雷浩。他的研究方向是从事课程与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与发展等研究。目前关注的研究内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满足时代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雷浩,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紫江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与发展(交叉领域研究)的研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青年课题、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等项目。出版专著《为学而教:学习中心教学的研究》,在《教育研究》和《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0余份政策咨询报告被采纳或批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8年)和华东师范大学紫江青年学者(2021年)。

澎湃新闻: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雷浩:我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与发展等研究。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把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整合在一起,对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授课质量等进行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就是研究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如何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专业工作者。学生学习与发展就是探究学生学习和发展要历经什么样的过程,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收获等等。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人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满足时代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基于此,我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借鉴新方法、新技术在课程与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与发展这三个方面助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学科的发展,以期培养出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

澎湃新闻: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学术经历吗?您认为自己在学术上取得进步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什么?

雷浩:我本硕博都是毕业于师范院校,且都是学的教育学及其相关专业。在学术上能够有一点进步首先得益于身处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开放性,给我们年轻学者更多包容和机遇。另外在求学路上,我遇到了一批批很重要的导师,比如我的博士导师崔允漷教授,他是全国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参与引领整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在求学过程中,他总是从国家课程改革的高度引领和指导我的学术研究。当然,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自己要能够瞄准关键问题,并且开展持之以恒的探索和研究。

澎湃新闻:在您的学术生涯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您觉得对于青年学者来说,哪些方面的帮助是很重要的?在您学术成长道路上,哪些人哪些经历对您有重要影响和帮助?

雷浩:对于我而言,学术研究中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学术研究与实践问题之间如何更好衔接,真正实现以科研促进实践改变,以实践问题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对于青年学者而言,一个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是最为重要的,我所处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就是这样的平台。第二个问题已经介绍了学术道路上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人,这里主要谈谈经历,我在美国普渡大学接受联合培养的时候,感受到他们的学术研究非常关注解决实践问题和运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这对我触动最大,同时也为我后面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您觉得当下的学术氛围是如何促进您个人的研究的?

雷浩:其实上面已经谈到学术氛围的问题。对于青年学者而言,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更有利于沟通交流,尤其是上海这个城市,给青年学者们提供了很多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与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和讨论,我不断获取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新知识,尝试用不同的思维路径去思考问题,突破自己研究领域的思维定势,不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逐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国际学者的研究让我看到最新的研究前沿和进展,从而审视自己的研究,取长补短,争取走在国际前沿。

澎湃新闻:本市面向青年学者有不少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对您的学术研究工作起到了哪些帮助?

雷浩:非常感谢上海市各级政府为青年学者创造的各种机会。在他们的支持下,本人不仅有幸入围“上海社科新人”,同时也于2018年获得浦江人才计划的资助。这些支持对青年学者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对青年学者的一个重要激励。就我本人而言,这两个支持计划的获得,让我对自己的研究更加有信心,同时也对未来的研究充满敬畏,必须要为服务上海社会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

澎湃新闻:您认为您所开展的哪些课题研究及其取得成果,对您成功当选上海社科新人有所助益?

雷浩:我主要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的学术研究:其一,为了解决课程监测随意化、形式化问题,从学生角度收集学生真实的课程学习信息,为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提供一定的证据支持;其二,为解决课程教学研究领域的争论,将元分析方法引入课程教学研究。这成为我能够入选上海社科新人的重要支持。

澎湃新闻:获得了“上海社科新人”称号之后,您觉得对于您的课题研究会有哪些助益?“上海社科新人”称号的获得,对您的学术生涯的展开会有哪些助益?

雷浩: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次“上海社科新人”称号,它代表着他人对我工作的肯定和认可,鼓舞着我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继续兢兢业业,不断求索。每一份荣誉的获得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在之后的研究学术生涯里,我更坚定信心,以审慎、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追求更高的目标。

澎湃新闻:您所开展的学术研究,对加快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雷浩: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其教育质量不仅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对中小学课程实施过程监测的研究等,有利于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促进上海教育领域的“百家争鸣”,激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活力。

澎湃新闻:您是如何看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与城市软实力之间的关系的?

雷浩:我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城市软实力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能够进一步增强上海市的城市软实力,比如,中国教育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海派文化不仅仅展现了上海教育研究的特色,更是进一步彰显了上海市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上海市软实力的提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提供了重要基础。

澎湃新闻:您觉得您的学术研究领域的水平提升将会如何助益于上海的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雷浩: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城市来说也不例外。我的研究聚焦于课程实施监测,这一方面能够整理和归纳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上海经验,还能够进一步明确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未来的方向,助力基础教育上海经验的完善与发展。

    责任编辑:龚思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