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涨知识|空气质量预报、重污染预警和天气预报操作有啥不同?

李禾/科技日报
2018-04-30 20:26
绿政公署 >
字号

上海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梁夏福对学校的运动会期盼已久,然而就在她和小伙伴们换上篮球队服准备开赛前,学校突然宣布比赛取消了。原因是临时发布的空气重污染预警。市环保局在调研中被该学生“怒怼”:空气污染预警你们不能提早一点发布吗?她希望“空气污染预警能够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测未来7天。

那么,空气质量预报、重污染预警和天气预报在操作上有何不同?空气污染预警最早能提前几天?准确性多高?

每日都分析研判未来7-10天污染形势

据介绍,天气预报是通过三个步骤完成的,首先是通过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来收集气象资料;接着预报员们对气象资料进行专业的分析、计算;由于每个预报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积累经验不同,得出的结论会有所不同,各级气象台每天都要进行会商,最终形成统一意见后对外发布天气预报的结论。

空气质量预报、重污染预警的严格作业流程不仅与天气预报相似,而且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

也就是说,在空气质量预报作业流程中,预报员们需要分析未来7-10天数以百计的空气质量相关数值预报、气象数值预报、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气象实况观测相关图形和数据产品。预报员还需要比较至少三个不同的空气治理数值预报模式、至少三个国际主流气象机构至少两个主要时次的气象产品,而这些信息经常不一致或有矛盾,如何取舍,最考验预报员的经验和水平。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说,《大气十条》发布以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和有关研究机构联合开发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利用国家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网的数据、国内外主流气象预报资料、国家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等基础信息,每日对未来7到10天的污染形势进行分析和研判。

排放和气象条件都影响预报准确性

预报的工作流程与雾霾形成原因有关。在“第四次环保浪潮助力生态文明”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说,雾霾的形成是地面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到天上经过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形成的。形成范围和浓度取决于气象条件,包括风速、温度、湿度和边界层高度等。“这里涉及到三套数据。一是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数据,二是气象数据,三是上述两组数据间匹配到不同程度时,天上产生的污染物数据。”

因此,预报的偏差客观上主要来源于影响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产品的四个主要因素:污染源清单、气象初始场、大气污染物监测初始场、大气化学反应机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贺克斌说,从排放数据看,中国现在面临着全世界最复杂的污染源排放体系。“我们每个行业,技术频谱都是世界最宽的。”比如钢铁,宝钢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西南地区还有落后淘汰的小窑炉等,想清楚掌握排放源数据非常不易。

气象条件不确定性也会影响预警的准确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宫正宇说,“从最初会商到部里发布,一般都要经过两到三次的会商过程,遭遇区域重污染天气,我们都会加密会商频次。”

刘志全说,环境部建立了空气质量和重污染天气预报会商机制,对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影响范围、持续时间、污染程度进行研判等。目前预报的准确率持续在提升,区域范围的空气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已接近100%,重点城市污染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0%。

“预报的准确度和精度是实现精准治污、精准发力,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刘志全说。

中长期预报准确能力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的国家、区域、省级和重点城市基本都已开展了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并有一支专门预报队伍。我国空气质量预报、污染预警主要由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及东北、长三角、华南、西南、西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等单位开展的。

下一步,环境部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预报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六大区域预报中心建设。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和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六大区域中心建设;健全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机制,包括健全环保气象部门会商机制、国家和区域会商机制、区域和地方省市的会商机制,提高预报的准确度。

排放和气象情况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环境部将建立国家和地方污染源排放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动态更新污染源清单,只有清单准了,预报才能更准确。”刘志全说,目前大部分地区还不能对未来7-14天空气质量做准确预报,中长期预报能力亟待加强。“要加大科研攻关,加快相关技术和成果的吸收和转化,提高预报的技术水平,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原题为《空气质量预报与天气预报有啥不一样?》)

    责任编辑:张蓓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