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拾身边 | 童玥:他的军警生活

2022-12-08 15: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童玥 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 收录于合集#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 115 个 #重拾身边 17 个 #在基层 62 个

他的军警生活

作者 | 童玥

一、从军人到警察

1994年12月,22岁的璟峰(化名)应征入伍,从湖北孝感大悟县来到千里之外的南疆。1997年,义务兵服役期满,他在复员回老家和留在部队之间选择了后者。在此之前四处打工的他最终留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成为新疆军警队伍的一员。

璟峰决定留下后不久便取得了军官资格。他被部队送往驻疆武警部队预提警官培训班进行培训,随即被调动至十三团部队当排长。生产建设兵团体制下新疆各地区被划分为14个师,各个师由团场组成,团场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们隶属于不同的连队。璟峰处于第一师体制范畴内,由于工作调动几乎走遍了农一师的各支部队: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

璟峰工作几年之后通过相亲认识了妻子,不久后迎来了自己的女儿。军队优厚的待遇足以让他的家人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而军人的责任与繁忙的工作也让他与家人聚少离多,这是中国每个军人家庭所必须面对的取舍。尽管购入了新房,细心装修了三口之家,但部队所处的位置大多隐蔽,家人则需要生活在日常消费、工作与学习更便捷的地方,因此他一年中住在家中的时间不过寥寥。更多时候,他独自住在15平米的单间宿舍里,在两周一次或间隔时间更长的休假时迫不及待地开车坐车回家,或是先前往县城市场犹豫一阵,猜测着妻子和女儿的喜好,再拎着东西回去。

部队的日常生活以训练任务和保卫工作为主,作息和活动固定。出操、训练、巡逻、会议以及偶尔的部队比武成为璟峰生活的主旋律,但他并不觉得枯燥。他热爱军人们爽朗的性格和部队里坚毅硬朗的风气,战友们总能找出时间相聚侃大山。璟峰的职务提升后,他的训练负担减少了,更多担任统筹部队工作、监督士兵训练的角色,这让他有余暇重拾少年时热衷的文艺爱好。看书、练毛笔字、吹葫芦丝,这些在部队接触和练习的事物,又被他带回家分享给妻子,乐乐呵呵地展示给女儿。

2006年,璟峰决定转业到第一师公安系统,做出这个选择既有事业上的原因,也有出于家庭的考虑。当时部队上的同级别干部很多,想要继续提拔的难度更大。而且部队的生活实在是聚少离多,转眼女儿就要上小学了,需要父母更多的教育与陪伴,警察的工作虽然依旧繁忙,但能够回家的时间更多。在2006年底的一个晚上,他开着台灯写下了转业申请书。

次年,他成功转业到了公安系统。与他决定留在部队那年一样,他需要经过专门的新警培训才能到单位上任。在经过将近一年的培训后,他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一师公安局看守所,正式成为了一名民警。

璟峰在看守所主要负责看管涉及刑事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与他们谈话,防止他们脱逃或自杀自残,辅助案件审理。他在看守所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仅仅一年后他又被调到其他派出所工作。而不管他是作为一名军人还是作为一名民警,他都已习惯了岗位与工作地点的流动。

二、“驻扎”与流转

“这里的军人与警察总是调岗位,”璟峰告诉我,“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与地方形成利益勾结或者小团体,也伴随着工作升迁。”

从2009年至今,璟峰在不同派出所任职的年份平均数为3年,地点则涵盖了市区看守所、市区街道派出所、团场派出所和民族乡派出所。离开看守所后,他先后走过了塔北路派出所、七团马山派出所、十一团派出所、托海乡派出所,或担任所长,或担任教导员。

每离开一个工作岗位,他总是不舍,因为民警的主要工作就是与当地人民打交道,接触人们的悲欢离合、柴米油盐的生活,久而久之自然与其他民警、人民和一方水土产生感情;每到达新的工作岗位,他又很期待,想知道自己能为这个地方做些什么,当地的人民又会有哪些诉求。

公安系统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派出所则是公安系统中相当贴近基层的单位组织。“社会治安”涵盖的范围太广,落实到基层派出所则变成一个又一个与百姓安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打击违法犯罪、做群众工作、进行人口管理、进行行业场所管理等等都是概括性的词语,在派出所的工作中变成了具体的治安巡逻、摸排人口、处理案件、进行民事调解等各种各样的内容。除此之外,我国的派出所实行24小时值班制,有警必接,有警必动,只要有群众报警就需要立即赶到现场。而新疆的安全局势更为复杂,因此实际上对本地基层派出所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璟峰和衣而睡的时间不在少数,也曾为了跟进人口失踪、强奸谋杀的案件奔走多地。

派出所所长和教导员所要负责的任务不仅是处理具体案件,还有与上级联络、与其他地区派出所相沟通的工作。以璟峰为例,他一天的活动颇为丰富:早上起来训练实操,然后紧贴上级领导的要求安排各类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团场或单位领导,还需要参加上级团场部门的会议、上级公安局开会,并且要及时下基层下连队,在这些工作之外当然也要履行处理派出所内部事物、处理案件走访群众的基本职责。璟峰有时也会有力不从心之感,但他认为自己的价值、公安的价值恰恰是在这必须有人处理的任务中体现出来的。

在某一次和新民警一起下基层的过程中,有村民认出了坐在警车副驾驶的他。当时村民们正在家门口聊天,还没等车驶近,就笑着朝他挥起了手,他也摇下车窗向村民打了声招呼。他那时应当是幸福又骄傲的。

三、帮扶与民族交流

在托海乡派出所工作的经历与之前的工作相比更为特殊。托海乡是民族乡,也是本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基层派出所实际上承担了更大的维护社会秩序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责任,同时需要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当地以维吾尔族人口为主,璟峰这样的汉族干部来到民族乡担任派出所的教导员,也面临着交流障碍和文化上的一系列障碍。

如何与当地少数民族贴近关系,从而理解他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困难并且寻找解决方法是璟峰到任后着手的第一件大事儿。他主动去找派出所里年长的少数民族民警,让他们给自己介绍托海乡的情况,自己开车载着有资历的民警熟悉路况、沿途询问自己尚未了解的生活情况。跟着少数民族干部学常用的维吾尔族语也是必需的,一来二去,璟峰到当地一个月就已经掌握了托海乡多数住户的情况,而且能和当地人聊上几句。

璟峰到任托海乡的2016年,全疆干部开始了与少数民族“结亲”的工作。所谓“结亲”实际上是针对少数民族精准扶助的一种形式,每个干部对接一户少数民族家庭,成为“亲戚”。干部需要与自己的“亲戚”保持联络,了解他们生活或者生产上的实际困难,想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有些地区还要求干部每个月去“亲戚”家住两天。这一工作开展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脱贫、改善生活,也有利于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

璟峰对待“结亲”并不马虎。每逢维吾尔族的特定节日,他会专门带上鸡、鸭、羊等礼物上“亲戚”家去,坐下问问孩子的学习、果园的长势,向他们道一声节日快乐。有时,“亲戚”也会主动打来电话,起初往往是有生活上的困难希望璟峰能帮忙解决或者给出建议,比如需要请技术专家指导如何才能让棉花增产增收;而在关系更熟悉之后,璟峰与少数民族“亲戚”的通话则更像朋友间的寒暄,因为“亲戚”的生活状况变好之后,一方面对一直以来热情帮助自己的干部心存感激,另一方面也感觉到存在于双方之间的距离感逐渐消弭。双方都为关系的拉进感到高兴,而在这种喜悦之后其实是民族团结与民族交流的胜利。

2020年底,璟峰离开托海乡,被调往特警支队。他没有向我诉说告别的场景或是不舍,因为这样因工作而来、因工作而走的情况对他的军警生活来说太过常见。而当他开车带我去托海乡看他曾经的工作地点时,我既默默惊叹于这个民族乡的变化,又感慨璟峰仍然能认出路上三五走过的居民并向我介绍他们的情况。又一次,有人远远地冲璟峰招手,即使这次他开的是自己的私家车。

本文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年《光影里的百年中国》课程作业,获得“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优秀作品。

原标题:《重拾身边 | 童玥:他的军警生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