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之春丨女高音黄英:学声乐光喜欢不够,一定要有天赋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8-05-03 16:10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女高音歌唱家黄英2016年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办过独唱音乐会,时隔两年,这只“东方的夜莺”又飞回来了。

音乐会取名“镜花水月”,上半场聚焦法国艺术歌曲,下半场集中中国艺术歌曲,融贯中西。作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参演项目,5月12日,“镜花水月”将在东方艺术中心登台。

1992年,黄英在巴黎国际声乐比赛获得第二名,在国际舞台初露峥嵘,1994年因为主演歌剧电影《蝴蝶夫人》迎来职业生涯转折点,2006年首次登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主演《魔笛》……二十多年来,黄英一直游走于世界歌剧舞台,直到2012年才重返家乡上海,任职于母校上海音乐学院。

不管是歌唱还是教学,黄英都有很多故事和经验可以分享,演出前,我们和这位歌唱家聊了聊。她的坦率、幽默、风趣,实在让人惊讶。

以下是黄英自述:

黄英宣传照

一首艺术歌曲就是一幅画

这次的曲目很有挑战性,艺术歌曲是阳春白雪,国内专业歌唱家很少挑战,我是自己我喜欢。

这些年来我唱了很多歌剧,纽约、巴黎去得很多,艺术上开始返璞归真,和人生阅历有关系。现在,国内高雅艺术的观众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镜花水月》第一站在深圳演,观众都很喜欢。

音乐会上半场是法国艺术歌曲,按年代排的作曲家和作品,弗雷、德彪西、拉威尔、迪帕克、普朗克,调整了好几次才排出来,一半以前唱过,一半是新练习的。

艺术歌曲都是一分半到三分钟,就像那个时代的一幅画,是作曲家和印象派诗人强强联手的产物。在欧洲,艺术歌曲音乐会五六百到一千个观众就够了,是沙龙文化,就像我们的昆曲,是室内乐,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什么我现在才敢唱这一套曲目呢?是经验的积累。

上半场的法国艺术歌曲,诗意、含蓄、借景抒情,像香水一样,一两分钟就没了,好闻,好听。歌唱家应该是画家,怎么用这几分钟的时间把这些小歌描绘出来,是很有意思的。

上半场是5位法国作曲家,下半场是5位中国作曲家,黄自、丁善德、赵季平、叶小纲、陆在易。

黄自的艺术歌曲是美声学生必唱的。《玫瑰三愿》极具法国味道,配器手法、作曲风格很简单,但要唱出味道来很难。

丁善德是上音的老院长。《爱人送我向日葵》有点土,很滑稽,他在法国留过学,这首歌也有特别的法国味道,又是一幅画。《槐花几时开》是四川民歌,美声一般不接触,歌词很少,但是钢琴伴奏精彩得不得了。中国是有艺术歌曲的,所谓“雅歌”,我只是找出来了冰山一角。

赵季平的《关雎》取自诗经第一首,旋律非常优美,我很喜欢听。

叶小纲的《采桑子》用了欧阳修的词句,现代作品不好唱,练的时间长了感觉蛮有味道,作曲风格很有趣,有保留价值。这类歌不太有人唱,但我有使命感,想唱给学生听一听。

陆在易写了很多声乐作品,《我爱这土地》取自艾青的爱国诗,7分钟,写了3年,旋律朗朗上口。大部分人会唱到三四分钟,保存主旋律,掐掉转调,陆老师希望我能完整演绎出来,所以我会唱满7分钟。艾青的诗很感人,以前我每次唱都会哭。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一门艺术,两人之间是二重唱的关系,就像一对情人在台上,进进出出,一问一答,前奏、中间、尾奏都要紧密合作才完美。

一般独唱音乐会找的都是合作默契的钢琴伴奏,我这次请的不是伴奏,而是法国钢琴家米歇尔·达尔贝托,绅士、优雅、高尚,很适合法国艺术歌曲的精髓,他在那个环境成长,声如其人,乐如其人。我去巴黎专门找他上了课,想让上海观众真正听到优雅的法国音乐的味道。

我对法国音乐很有感觉。1992年在巴黎国际声乐比赛拿到第二名后,我一直在听法语,但不会讲,后来不断在工作中自学,到哪里唱歌,我就找当地的声乐教练来训练,你学外来的文化艺术,必须要有专业人士帮你把关。

1994年我被选中参演歌剧电影《蝴蝶夫人》,一直在说在听,语感就出来了,看电视也可以学,先听音响效果,再理性地学习。我现在法语发音很好,走在街上听不出我是外国人,和巴黎人没啥两样。

采访时的黄英

学艺术一定要有天赋和悟性

学声乐很难,你光喜欢是不够的,你要有天赋,没天赋你就学着玩好了,但还是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你在学校有点成绩,将来不知道会走到哪一步,有多少人是郎朗、李云迪呢?很多人改行了。(声乐)你作为业余爱好会加分,但作为专业,压力太大了,如果老天爷没赏饭吃,很难。

学生们觉得能考上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不得了,以前上音的美声专业都是两百多人考,今年暴涨到六百多人,只招20个人。

声乐就业难,僧多粥少,上海歌剧院合唱团都很难考,都是海归去考,德国的俄罗斯的,我们本科毕业的怎么办?

我现在教本科,学生一张白纸,配合好,有悟性,事半功倍,回课大家都高兴。当老师也是一门学问,我喜欢教学,但要有耐心,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当你好像在对牛弹琴的时候。

我回上音的选择是对的,平台和政策都很好。我是老师也是歌唱家,教学相长,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可以理性整理自己在演唱方面的技术、审美。

我有20年的舞台经验,可以告诉学生不要走弯路,老师如果不清楚,学生就会走弯路。比如大就是好,就是要唱大作品,其实要少而精,我经常让他们唱意大利十七八世纪的歌曲集,一两分钟的歌很厉害的,看上去很短,但很难唱,就像中国戏曲一样有很多装饰的味道。

现在很多学生是用吼来唱大作品,我刚学了一个词叫“撒狗血”,他们勉强唱下来,但在我这里是过不了关的。有些学生三四年级就开始唱大咏叹调,全是空架子,就像房子的地基没打好,摇摇欲坠,他唱得撕心裂肺,自己累,老师也累。很多声乐比赛也是这样,选手很多语言没抠就来唱了,一唱就是四五分钟,我们(评委)感觉时间特别漫长。

不是大就好,还是要打基础,基础是最重要的。你要从巴洛克开始唱,接下来是莫扎特、贝里尼、罗西尼、多尼采蒂,这些才是正道,声乐系五年,前三年必须唱这些,四年级唱艺术歌曲,他们能hold住了,有一定基础、审美和技术了,才能再尝试相对大的作品。

我现在带6个学生,二、三、四年级,一级两三个,大家双向选择。

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我知道的有上海歌剧院合唱团,都是研究生毕业去考。合唱是一门艺术,但学校都是训练独唱家的,学生们也把自己定位在独唱演员上,去了合唱团从独唱变成合唱,心理是会有落差的。

艺术家还是有level和区别的,你要慢慢努力才能成为一流,但做艺术一定要有很高的天赋,天赋不高,再努力要到顶级也是很难的,老天爷没赏饭吃,你再喜欢也是没办法的。

年轻歌唱家走到一流艺术家,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我认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我走过弯路,有过瓶颈,但我个人比较幸运,从小在合唱团唱歌,经常唱独唱,从幼儿园开始就唱独唱,考上音是上海考区第一名,16岁参加上海首届童星大奖赛第一名,我个人一直感觉很好,这对我后来去国外面试也有帮助,比如你经常会通不过面试,但我能克服心理障碍。

最近有文章说学音乐的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最强的,因为他们一直在受打击,一直在被淘汰,很多人承受不了。我们每次都像过五关斩六将,不仅是比赛,每个角色都要争,尤其是抒情女高音一大把,都可以唱《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为什么选你?你好在哪里?你又是亚洲人,你得比别人更好,这种反反复复的打击多了,有时候是会自我怀疑的。

我比较幸运,我相对成功,每一步的成功都是一个起点。我有过气馁,但没想过放弃,很多人被迫放弃了,承受不了了,就看你的性格怎么样。所以做这一行太难了,学生很难体会到,你的身心都必须非常强大。

高处不胜寒,世界一流的歌唱家能站上这么高的舞台,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定是非常有悟性的。大号女高音很少、威尔第女高音很少,这些缺你不可的女高音很少,但抒情女高音一大把,太多人竞争了。

亚洲女高音更难,这个事实是存在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也有亚洲人在唱,只要你有才,纽约就会敞开门,你没办法开后门,还是要去面试,硬碰硬,艺术像科学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

没有奋斗精神你肯定做不了艺术,太安逸了也不行,一定要有饥饿感,要苦,要奋斗。你必须身心都要健康强壮,要有悟性,加上机遇和努力,才有可能出来。一个阶段出来还有下一阶段呢,每个阶段都有竞争,长江后浪推前浪,女高音汹涌澎湃,有学生来个例假就不上课不唱歌了,那你饭没得吃了,后面人都在排队,就等着你下来,很残酷的。

这个行业谁有天赋?廖昌永是很有天赋的,他的天赋太高了,他很会唱中文歌,吐字非常清楚,我们唱美声的一直被批评中文吐字不清楚,因为经常唱外文歌、练习外语,和中文吐字是有区别的。他就很清楚,这就是智慧。他的声音是竖的,有泛音、有空间,不是在喉咙里的,在剧场里才能传得远。你声音在喉咙里,听起来很响,但没用,传不远,时间长了观众听着会不舒服,会想咳嗽。

唱歌悟性很重要,审美很重要,比如你想要乔治乌的声音,先想好要什么样的声音,再找老师,能唱出来的人肯定是找对老师了。方法很重要,有些人条件很好,但最后没出来,错过了就错过了。

歌唱家是有黄金年龄段的,一般在40-50岁之间,技术好的话55岁还可以。人的声音一直在变化,少女的声音和中年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曲目要跟着调整,方法和技术也要调整。歌唱家一般要到35岁以后才真正成熟,年轻时是靠纯净。

一个人适合唱什么曲也是有限的。我是抒情兼花腔女高音,适合唱巴洛克、莫扎特,普契尼也有几个角色可以唱一唱,他写得太大了,我不能唱得太大,会力不从心。

莫扎特的角色也分大号、小号女高音。去年上海交响乐团出了音乐会版《唐璜》,我尝试了其中的大号女高音,但我知道自己力不从心,不是写给你的号,不要乱唱,我是靠经验去唱、用技术去唱,所以不会唱坏。

女高音分很多种类型,每个年龄段的曲目都要调整,不能乱唱。很多学生唱的曲目不对,嗓子早早唱坏了。歌唱演员的身体就是一把乐器,唱歌要用气息,嗓子好的情况下位置要高……嗓子是很嫩的,条件是天生的,什么条件就应该唱什么曲目。嗓子坏了就很麻烦,就像运动员带伤一样。我的嗓子也坏过两次,很难过,不是大问题就行。

丹田、胸腔、后背、空间……我们上课经常说到这些词,很抽象,你要有悟性才能听懂,用功也要有窍门,不是死用功。天赋高,你出来的几率也高,就像练琴,死练八小时琴是没用的,你动脑筋去练,两小时就够了。

有的小孩从少年宫出来,没怎么学,但音准、乐感、模仿能力都很好,就是那块料子。你要是乐感都没有,音准了也不好听。舞台上的表现要有“神授”的力量,你才能感动人,乐感差的人是不行的。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