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不着|浮生皆入画

兔恰恰
2018-05-22 22:0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

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恐怖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水形物语》让更多人知道了英国女演员萨莉·霍金斯,她其貌不扬,也很少在好莱坞活动,因此在中国知名度不高,然而她的演技却是百里挑一的。比起《水形物语》中与鱼人恋爱的哑女,她在2016年中的《莫娣》表演甚至更佳。

《莫娣》(Maudie)是一部传记片,讲述的是加拿大民间画家莫娣·刘易斯,如何与她的丈夫相识、相知的故事。它同《水形物语》有种相似的温情,都是讲述社会边缘怪人的生活,但《莫娣》要来得更朴实。虽然是真事改编,《莫娣》却没有在莫娣·刘易斯最值得大做文章的关节炎上浪费太多笔墨,而是把重点放在她和丈夫之间的日常相处中。比起传记,电影倒更像一部平淡如水的爱情片。然而又分明没有什么特别浪漫的情节。

莫娣·刘易斯的生平没有经过什么大起大落,因为她的遭遇中不幸占据了大半。她从小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父母去世后,她的哥哥继承了遗产。随后,她的哥哥经历了婚姻、生意失败,还转手卖掉了母亲留下的房子,莫娣不得不被送去阿姨家寄居,身无分文。

电影是从这段公案开始的,然而它全篇都有一个“但是”的转折。在阿姨家成天只知道泡吧的莫娣,终于在某一天,看到了一个逃离阿姨家还能赚钱的契机。她于便利店里偶遇了单身汉埃弗雷特 (伊桑·霍克饰演)在张贴广告,招聘住家女佣。可是,这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以下,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贫困渔民脾气非常得坏,更糟糕的是,他一直嫌弃莫娣走路姿势奇怪,长得也不好看。起初,他并不愿意聘用莫娣,但在熟人的劝说下,他不情愿地录用了这个感觉会给他添乱的怪人。

他们俩的相处最初是很不愉快的,主要是因为埃弗雷特看不起莫娣,觉得她做家务笨手笨脚,不懂得伺候他。他曾经对她说:在这个家里,他排第一,狗第二,鸡排第三,最后才是莫娣。现代人或许会觉得他直男癌过头了。毕竟他自己只是一个孤儿院里长大的,不识字的,住在16平米小棚屋里的渔民。

而莫娣,虽然手脚不灵活,但是她擅长画画,会写字:是她提议帮埃弗雷特记账,是她在小棚屋里作画,墙壁、窗户都被画上了四时之景;面对凶巴巴又不讲理的埃弗雷特,她用柔顺的态度软化了这个糙汉,也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朋友:来自纽约的桑德拉。她既是客人、朋友,也是莫娣的伯乐,是她发现了莫娣的才华,将她推向了世界。

电影被很有节奏地分成了三部分,基本上就是莫娣将“百炼成钢化作绕指柔”的过程:前三分之一都在讲莫娣是怎么来到埃弗雷特家的;中间三分之一讲述,她的画逐渐崭露头角,她也与埃弗雷特逐步走到了一起。这和她的绘画一样仿佛是元曲里说的“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虽然她毕生没有去看过许多风景,但她却画下她毕生所看到的一切,枫树、花朵、鸟儿、猫头鹰、蓝天白云,还有雪地里铲雪的埃弗雷特。

版画6美刀一张,卡片10美分一张,莫娣开始为这个小家赚钱,专职作画;但他们仍然很穷,甚至他们的婚礼也很简陋。可埃弗雷特已经完全改变了,莫娣来时她是排在家中最末的女佣,现在的她反而让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变形了的袜子,上面还全是破洞,而莫娣是宝蓝色的金丝雀袜子。

电影的最后三分之一,描述了他们婚后的生活,平静中带着一些小乐趣,莫娣也开始渐渐有了点名气。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人的叨扰:电视台来采访,录制纪录片,尼克松总统(当时还是副总统)还向莫娣买了一幅画;莫娣的哥哥也出现过,想从妹妹身上捞笔钱;莫娣的阿姨也出现了,希望在死前再见莫娣一面。这些叨扰并不都是不愉快的,有些会面莫娣乐在其中,她从小就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所以能面对生活不怨不艾。但阿姨一直很嫌弃埃弗雷特(实际上,她以前也很嫌弃莫娣),她对埃弗雷特说了一些伤人自尊的话,弄得埃弗雷特和莫娣闹别扭,生出了强烈的自卑心。
人就是这么现实,相比这个小镇里,普通人的各种流言蜚语、漫不经心、看不起人,莫娣的心地纯净得不像和他们共处一个世界。不管是阿姨还是电视台给她送来的尊重,其实对她来说都和“幸福”挂不上钩。就好像她和埃弗雷特吵架,跑到桑德拉家里,桑德拉问她从哪儿来的灵感能画出那么多美丽的画,而她又很少和外界接触,莫娣说因为她想要的东西非常少,一心只想要画画。“浮生一切都已被框成一幅画,就在那里”,只要有一支笔刷,就够了。

她与埃弗雷特的爱情也应证了她这一番话,“所求不多”。当埃弗雷特想让她回家时,他别扭地说“照顾你比照顾狗还麻烦”,可是他依然直言希望莫娣不要离开他;而莫娣病重生命垂危时劝埃弗雷特再养只狗,他又说自己不需要狗了,因为他已经有了莫娣。在两人结婚前有一段对话最能体现他们的关系,彼此需要,相濡以沫:

“我不喜欢大部分人。”

“大部分人也不喜欢你……但我喜欢你,你需要我,埃弗雷特。”

对一个除了父母之外,人人嫌弃的关节炎患者,莫娣或许是希望有人依赖她,真正地需要她。

其实《莫娣》的媒体评价并不高(很多国外的专业影评人、媒体专栏作者都认为电影里的爱情是“人造的”,缺乏可信度,只有虚假的甜蜜和感人),处于及格线边缘,但它平实的镜头语言让东西方的观众(豆瓣、IMDb打分都不错)在银幕前都很有感触。比如说,电影里的取景其实有些冷感、蛮荒,甚至衰草连天,但莫娣的画却是缤纷绚烂的,好像她见过别人没见过的东西一样。据说她真人的性格非常乐观,从小就很乐天知命,纪录片中的她也总是笑容满面的,还有部讲述她的舞台剧,名字叫《快乐的心灵:莫娣·刘易斯的故事》。可见她的内心世界也像她的画一样,五彩缤纷。

电影中的取景有些冷感

莫娣的画是温暖的

主创曾在幕后花絮中解释,删去了电影一些细节,他们不太想去强调莫娣的病,搞得她像一个“残缺的人”。他们把重点都放在了她和埃弗雷特的关系上,这让电影看起来好像是给了当下泛滥的主流价值“女权主义”一巴掌——埃弗雷特是多糙的一个大男子主义吝啬鬼!竟然也有这种真爱,莫娣又是如此的顺从、纵容……如果人生在莫娣身上稍有拐弯,搞不好她就成了《大眼睛》里的玛格丽特·吉恩了。可电影只是平平淡淡地讲了一个小女人的小确幸,在浮躁的人心当中,也唯有一个主题能让电影显得很动人:所求不多,只想画画。仔细想想,除了莫娣,其实埃弗雷特所求也不多,不然他可能会高价贩卖莫娣的画,然而他们没有这么做,只是守着一点小钱“抠抠缩缩”地过日子(埃弗雷特连装个纱窗门都嫌费钱)。但也不能说他们就不快乐。

得失心总是人人都有的,有的人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有的人则知足常乐。也许《莫娣》就是有点假,但细想想,它的内涵就像它的镜头语言一样朴实,能给迷失在得失心中的人一点小小的安抚。

纵使浮生皆入画,也须先成为一个心中有画的鉴赏家。

莫娣的画作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