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等我老了,请把我送进养老院,我自己埋单

2022-12-29 20: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月亮粟 人间故事铺

最近国家颁布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养老金账户终于落地,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三级养老支柱体系”初步搭建完成。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而拥有养老金的退休人口数/劳动人口数不到20%,预计到2055年,退休人口中超过90%都会拥有养老金,也就是说拥有养老金的退休人口数/劳动人口数将超过65%,这个比例是目前的3倍有余。从养儿防老、国家养老、集体养老到个人养老,我们的养老模式将有颠覆式地改变。

办公室里聊起身边人的养老故事,七零前后的大哥大姐感慨,“子欲养而亲不在”;八零、九零后已陆续步入中年,“终于体会到了上有老下有下的艰难”;新入职的小姑娘笑话我们这些中年人的不堪,“等我老了,请把我送进养老院,我自己埋单。”

人间故事铺

storytelling

魏阿姨在大家印象里一直是一个人在拉扯儿子,他们母子住在一室一厅的老宿舍楼里,安安静静地进,安安静静地出。

魏阿姨的老公几乎没人见过。早些年听说跟朋友合伙做生意,经常跑外地,后来又听说创业失败一路躲到了南方。魏阿姨的婚姻名存实亡,但像上一辈多数的父母一样,为了孩子没有正式办理离婚手续,这一忍却是大半辈子。

老公离家没有留下财产,反而把一屁股债甩给了她。魏阿姨社会经验单纯,一直默默替老公还钱,掏光了积蓄又额外举债十万。因为住的是单位家属院,那段时间大家都对魏阿姨母子投去关爱的目光,但是她的隐忍又让大家不忍心暴露过多的怜悯。

除了本职工作,魏阿姨还额外接了两份兼职会计的工作,帮别的小企业做做账。魏阿姨说,熬过了“分文不剩”的那一刻,觉得后面应该都是好日子了。

没想到,五十岁退休后,老公再次出现在面前,说想念儿子。听说,他得了肺癌,十年前已经因为咽喉癌做过一次手术,这是二次转移,想找人养老送终。

周围人都说魏阿姨傻,被“贤妻良母”禁锢住了。有人说,当年那些高息贷款本来就是非法的,不受法律保护的,可以不还。有人说,男人单方面借外债没有用于改善共同生活的,并不属于共同债务,从法律上讲她完全可以不替他还钱。还有人说,当年就该把婚离了,还可以按月要一笔抚养费。魏阿姨虽然不太懂这些条条框框,但是心里的大道理都懂,她抹不下这一纸婚姻的情谊,撇不下他还是“孩子爸爸”的名分。魏阿姨说,她不想让孩子在埋怨声中长大,也不想让他一辈子恨自己的爸爸,更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泼妇。

魏阿姨的儿子从小成绩一般,但一直是个安静懂事的男孩子,可能内心早就感受到自己家与别人家的不同。儿子心里没有埋下仇恨的种子,反而经常听到魏阿姨说起爸爸的好,虽然那些“好”,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虚构了。

儿子技校毕业后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魏阿姨不图大富大贵,觉得儿子能自食其力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娘俩的小家庭慢慢变成三个人、四个人。虽然她没能给儿子买大房子娶媳妇,但是一家四口住在政府回迁换的新楼房里,也是温馨的。儿媳也是乐呵呵的好姑娘,天天说最喜欢吃婆婆炖的大肘子。魏阿姨真心觉得,这后面的日子,都是好日子。

娘俩给这个逍遥了半辈子的男人送了终,魏阿姨也算是开启了第二段人生。儿子为母亲报了社区里的老年大学,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老年人可以参加每周的公益课程,从智能手机的使用到插花、合唱、广场舞,年轻时少言寡语的魏阿姨变成了小区里的“红人”,被挖掘出很多自己一辈子没想过的潜力。

图源《我亲爱的朋友们》

魏阿姨一下子像换了一个人,原本瘦瘦小小的她,身材也变得圆润起来,连嗓门都变大了。在儿子儿媳的支持下,她开始报名小区里的夕阳红旅行团,并加入了一个老年短游的微信群,每个月都有几次两日游的机会。

走遍了省内,又逛了高铁沿线,跟着团走熟悉了,她开始自己学着买车票用智能手机订路线。大家都说,过去那个穿花衬衫的瘦老太太不见了,现在的魏阿姨,俨然就是个一身户外装备的成熟驴友。

儿子说,母亲年轻时虽然没能给他富足的物质生活,但在他幼小的记忆里,妈妈的陪伴胜于一切。虽然父亲的角色在他的童年里一直是缺失的,但他很感激母亲让他远离了怨气,让他在一个平和乐观的心态下长大。现在他也做了父亲,开始理解到“家”的重要。他说,他不会像父亲一样选择远离子女,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地聚在一起”。现在母亲年纪大了,他虽然不能从物质上更多地回馈养育之恩,但是他知道,就像小时候一样,子女的陪伴,对父母来说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下个周末,魏阿姨又要出远门了,她说,儿子很支持她,“妈,你值得再活一回。”

半生坎坷的魏阿姨,步入晚年只能靠“养儿防老”。当年魏阿姨如果离婚了,她也一定会选择要儿子的抚养权,并不是为了要抚养费,也不是为了有人养老,这好像是不经意的一件事情,是我们约定俗成的事情。这种社会体系和家庭关系里,靠的是千年不变的、我们称之为美德的东西。而赡养和抚养一样,里面的情谊永远大于物质。无论社会怎么变更,这种血脉牵绊终究还是中国传统家庭稳定的基石,这或许就是一代代生生不息的意义吧。

王爷爷跟老伴赵奶奶是发小。赵奶奶打小没了母亲,父亲也身患重疾去世得早,被姥姥拉扯大。特殊年代里,王爷爷家像照顾闺女一样时不时接济一下她们,给她一口饭,替她做件合身的衣服,一点点带大了这个小姑娘。

王爷爷跟着部队进城做了领导,两人生养了一个大家庭,相濡以沫一辈子。儿孙满堂,也算是老天对赵奶奶童年的一种补偿。在颐养天年的时候,赵奶奶却开始出现“健忘”的症状,随后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

在症状缓慢进展的过程中,她越来越像一个小孩子。她一开始不记得自己已经讲过的话,经常反复重复一件事。一辈子干净整洁的老太太,一天要洗七遍脚,直到连洗脚、上厕所这些事,她也彻底忘记了。

赵奶奶的病没有遭到王爷爷的嫌弃,反而让他们重新恋爱了一回。赵奶奶重新被王爷爷捧回了手心里。赵奶奶经常一个人站在小区门口,伸长了脖子看向远方。别人问她等谁呢,她就笑眯眯带着羞涩地回一句:“老伴儿。”王爷爷总是一遍遍绕到大门口,装作下班的样子来到她面前,手里还会提上文件袋。

一天天、一遍遍的“偶遇”,赵奶奶的惊喜从没有落空。王爷爷的T恤换成了棉衣,手里的文件袋也换成了一个苹果、一个桔子,直到一颗糖果。等他的人,似乎也逐渐从他的老伴,一点点变回了他美丽的妻子,变回了当年那个楚楚可怜的小姑娘。王爷爷觉得,不管他们还能一起走多久,不管她还记不记得他,赵奶奶当下的开心,就是他最宝贵的东西。

图源《0.5毫米》

赵奶奶的状况终究超过了家庭护理的极限,子女需要上班,王爷爷的体力和精力也逐渐耗尽。子女提出请住家保姆,但王爷爷无法忍受家里来个“第三者”。无奈之下,赵奶奶被送进专业养老机构,被定义为“失能失智”老人。

赵奶奶最终在养老机构的“关怀室”里去世。少了老伴的王爷爷,眼睛里一下子没了光,单位来慰问老同志,也看不到他“不减当年”的飒气。

五个儿女都事业有成,提出平摊费用请最高等级的家庭护理,也算给王爷爷做个伴,但这样的提议再次被王爷爷拒绝了。孩子们又精心选好了养老机构,给他报名了老年大学,他却都不肯去。女儿心细,看出了父亲的异样,提出去看心理医生,却被他再次强势拒绝。对于王爷爷这样身体不支,但头脑清晰,看着老伴去世在陌生病床上的老年人,把自己再次“送”进同样的地方,确实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情。

一年后,王爷爷去世了。“我爱的那个小姑娘走了,我不放心她一个人,我想陪她一起。”

王爷爷的晚年物质富足,儿女孝顺,甚至不缺社会地位,养老,似乎不是他的烦恼。但是步入晚年的王爷爷,单位不需要他了,孩子不需要他了,社会不需要他了,整个人的精神寄托,最后似乎都牵在了赵奶奶身上。

有人爱,有事做,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种关注,不仅仅是改一下手机界面就算是适老化改造这么简单的事情。子女如何能在高节奏的工作间隙腾出时间去关心自己的父母,社区工作者如何真正了解到老年人的所想所需,政府、医疗、金融等窗口机构如何让老年人轻松自如地办成业务,如何有尊严地去求助并获得帮助,都是整个社会需要沉下心思去思考的事情,因为我们都会有变老的那一天。

崔女士是五十岁的“单身贵族”,二十年前她就下定了决心。高知父母,哥哥在国外,从小大事小事习惯自己做决定,没有经历太多的催婚催育。“伴侣”在她的字典里从来不是另一个人,而是自己。

崔女士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五险一金,单位还给交了额外的企业年金,退休返还。她有着让人羡慕的中年生活,在健身房还是个新鲜词的时候,她就办了最早的一批健身卡。她也是当地最早一家美容连锁机构的SVIP,那批元老级大会员,把这家美容院一直维持到竞争激烈的今天。

近几年,她又热衷于医美,同事们看不出她哪里做了功课,只是觉得她怎么看起来总是那么年轻。当然,这里面还有她微信端私人营养师,以及每周固定两次瑜伽的功劳。

每年要在五一、国庆两次出国游的崔女士,近三年改为国内游。她早就告别了跟团游的模式,每到一个地方都有贴身导游助理相伴,跟得多了都成了朋友。

崔女士说,她之所以如此坚决地选择这样的生活,源自刚工作时的一个经历:在金融系统刚入职时,她遇到一个年迈的老奶奶,不会使用刚启用的叫号机,发养老金的时点人多大堂人手不足,总是排不到她。在乌泱乌泱的人群里,外表体面的她急到跳脚哭,边哭边嚷着孩子们都出国了所以她自己来取钱,好像用这样一个理由可以挽回她的挫败感。崔女士说,那一刹那她觉得这个老人好可怜,一辈子生养了这么多孩子,情绪却崩溃在如此普通的一件小事上。与其这样,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给自己幻想一个“有孩子给我养老”的戏码。

网上说一个人做手术是面对孤独的最大考验。人前光鲜的崔女士,在一次不大不小的手术面前,提前感受到了孤单养老的恐慌。

术前宣教医生把病人和家属叫到一间单独的屋子,告知了各种并发症的最坏可能,其他几个同期手术的病友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家人陪伴,唯独她是一个人。她觉得自己从小很独立,但没想到听到那些冰冷的数据,真的拿起笔签字时,手是在发抖的。

从此,崔女士开始考察养老市场,为自己的养老再加上一份保险。社会保障型的养老院她去过,价钱是社会普通养老金的水平,名额有限,但走进去就能感受到明显的老人气味,只能保证基本的生存,并不能满足她的养老需求。

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服务很全面,价位区间很大。从普通可以自理的独居老人,到失能失智老人都可以接纳,针对不同人群也有不同的服务项目。但是这样的地方,似乎更适合高龄老人,毕竟来来回回总看到医生和护士的身影,让人很难找到生活的惬意。

借由旅游的机会,她又考察了很多宜居城市的候鸟养老社区。从酒店式公寓到适老化改造的养老公寓,都很适合长期居住。社区里配有价位合理的便民食堂,房间有独居也有适合姐妹合租的户型。社区里还有定期举办的艺体课程和适龄活动。最主要的,可以保留居住者的个人隐私,就像在那里真的有一个家。

功课做足的崔女士好像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动力,本想中年躺平的她又开始赚钱奋斗。她说,对于刚落地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还要观望一下,今年又考察了一种新型的养老基金,她选择了短期趸交的形式,趁着身体还有余力,为自己的未来多积攒点保障。“毕竟自己的养老,还是要自己埋单。”

图源《诗》

未来我们都可能成为魏阿姨、王爷爷,当然很多人想现在就学着去做“崔女士”。无论什么样的人生,所有人终究要走向一个人的生活。那些美好的年华会成为孤身一人时的一道光,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也会把一个人磨炼成岁月打不倒的样子。这一代人开始,养老,已经不再是“养儿防老”这么简单的事情,学会坦然面对衰老和死亡,是谁都逃不掉的一课。

当我们回顾一个人的一生,会发现他们所经历的每一个生命节点,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似乎都不是反复思考而下定决心的。你的初生环境,你看过的每一本书、每一部电影,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们,你们的交谈,都会留下或大或小的印记,从而一点点地影响你后面的路径。命运迟早会让你走到一个“不得不”的岔路口前,顺其自然过好当下或许就是最好的面对。

题图 | 图片来自《诗》

(本文系“人间故事铺”独家首发,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等我老了,请把我送进养老院,我自己埋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