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非学科类培训也要全面规范

2022-12-29 17:21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近日,为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切实维护广大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权益。

自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但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凸显。此次《意见》的印发,就是亮明态度,对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进行双管齐下的治理,不让“双减”留下任何死角,切实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当下一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资质欠缺、质量难以保证;一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过度营销、抢占市场,无端制造焦虑;还有一些存在“超长收费”、退费难问题,扰乱了行业发展秩序。这些情况不仅侵害了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还在社会范围内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坚决巩固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果的同时,注重同步规范非学科类培训很有必要。

针对一系列学生和家长最关心也最焦虑的问题,此次《意见》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与学科类培训同样实行“先证后照”制度,防止一些培训机构门槛偏低、鱼龙混杂;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防止有些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不得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

教育部及时开出的药方,说明“双减”工作容不得搞变通——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凉了,阵地也不能转移到非学科类培训上。《意见》确定了与“双减”工作进度基本一致的非学科类培训治理目标:力争到2023年6月底,各地非学科类培训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基本健全。

也就是说,到2024年“双减”三年任务交账时,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的治理都要拿出显著成果。对此,广大学生和家长大可放心,而对照目标任务,各部门则应该更用心,拿出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然,《意见》的出台,不是为了禁止非学科类培训,而是要加快规范非学科类培训,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说到底,不管是对学科类培训还是非学科类培训的规范,根本目的都不是“罚”和“禁”,而是培养和推行正确的教育理念,破解教育焦虑,尤其是减少不必要的内卷。

对孩子而言,学校里的学习永远是正餐,而校外培训不过是点心,这是不能本末倒置的问题。但也应该看到,在课后服务方面,大多数学校资源仍明显不足,教师的本职工作负担较重,而家长的工作也很繁忙,未必能腾出手来“家教”。

因此,我们更希望看到学校能与更多优质校外资源进行对接,合法合规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能够积极加入学校课后服务,确保课后服务持续有效开展,为学生和家长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