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双碳新能源行业第一品牌的顶层设计和底层运营

2023-01-03 15: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双碳新能源企业正蓬勃发展,遍地开花,但能成为行业第一品牌的永远只是少数。双碳新能源正待腾飞之际,只有清晰化的品牌顶层设计和落地化的营销底层运营,那些想成为行业第一品牌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行业头牌。

双碳新能源行业第一品牌的顶层设计和底层运营

文/锦坤品牌营销专家团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随着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双碳”已经逐步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纷纷紧跟政策和市场的大趋向,布局碳中和的大赛道,新能源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2022年中国碳中和贡献力50强榜单上可以发现,大量国企、央企都在碳中和事业上发挥领军力量,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正向引导。这也代表了中国向碳中和、碳达峰迈步的决心,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受“双碳”目标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节能管理、脱碳减排的浪潮之中。这催生了产业的巨大变革,新能源等战略型新兴产业企业开始在舞台上打响自己的声量。这同样为节能服务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一片尚未完全开垦的蓝海市场正在成型。这类服务型企业的力量不容小觑,并在各地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上占据一方天地。随着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以“双碳”为驱动的企业会不断发出自己的力量。

当下的“双碳”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百花齐放,大显其能。而在这些各有优势的企业中劈落荆棘、迈向头部企业的道路,正需要良好的品牌建设加持。在客户心中夯实品牌的基础、树立自身的品牌印象,才能真正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那么,双碳新能源企业要如何打响自身的品牌呢?

愿景点亮现实:双碳新能源企业品牌机会来袭

“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是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机会,也是节能服务型行业的重要机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需求,成为驱动整条节能产业链的动力,而这份动力将长期持续下去,开辟出了一片广阔的市场。

1.“双碳”目标为原有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效应

“双碳”目标不仅是美好的愿景,也是中国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美好愿景的牵引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开始新的挑战。而“双碳”目标也成为了牵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新动力。

工业是未来产业升级的主战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是未来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支柱,也是提升产业体系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领域。在“双碳”目标的影响下,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在构建新能源系统前提下,新能源成本竞争力和技术优势也在不断凸显。

工业转型要求带来的减碳压力倒逼整体产业转型和升级,并刺激绿色技术创新和技术竞争。后续节能降碳将进一步推进产业技术的改造与更新,并在全新的产业体系中起到支撑作用。

除了工业,能源、农业、基建等产业也在随之不断发展,并从不同角度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如农业碳中和将从降低农业生产能耗、运输能耗与农产品的储存能耗,提升农业提供减排增汇服务的经济回报收益;基建产业将在带动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促进清洁能源的渗透,从而带动城市的绿色更新。

基础产业的大范围更新带来的产业变革,会从多重角度为产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方向,推进产业向高技术、高质量、低耗能发展。

2.为节能服务型企业引爆的广阔市场空间

“双碳”目标不仅加快了产业的更新升级,也带动了节能服务产业的爆发式发展,整个产业处于较高景气段。在公司数量方面,全国新增注册节能服务公司1831家,相比于2020年净增1679家,总量达到8725家,同比增速达23.8%,新增从业主体数量占节能服务公司总量的19.2%,实现较快增长;在就业方面,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已达到84.1万人,年增长率9.8%,增速有了大幅度增长。

产业快速的增长不仅体现在入局者的数量上,还体现在参与主体的性质上。发展的大趋势带动了能源供应商、产品提供商、环保服务商、新能源服务商、用能方、资本方等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及跨界入局者,为能源服务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此外,作为服务类产业强大的弹性和整合能力不容小觑。节能节水、综合能源服务、低碳、环境保护、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与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促进技术和人才的交融,带动产业实现大跨步。

3.从国家形象品牌建设到企业品牌建设的最佳战略机遇

随着品牌战略的制定,我国有关部门从2008年起就在国外多个知名平台投放了国家形象广告,现在也在大力支持中国品牌的出海。可以说,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从国家形象到企业品牌的重要话题,企业的品牌建设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也是国家形象的侧面表达。

中国作为基建大国,大量工业、制造业正在全球拓展的进程之中。而这一过程中,如何针对自身特点、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形成独特的表达,树立正确形象,促进市场认知,从而夯实在全球市场的品牌标签是中国以及中国企业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

“双碳”目标正是为艰难前行的中国企业送来的一捧清泉,为中国品牌、特别是面临产业升级的工业制造业品牌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战略机遇。“双碳”将成为中国如同德国工艺精密、日本匠心精神、美国技术先进等的重要品牌标签,并引导中国企业和产业的技术、产品、服务发展方向,塑造以“双碳”为代表的环保、绿色独特品牌优势。

可喜的是,中国已经在“双碳”方向上完成了前期布局。这不仅在于中国政府向全球的宣告,也在于中国当前在新能源、光伏等绿色产业的提前布局和对产业及企业的引导。这为后续国家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建设宣传打好了基础,也是中国双碳相关企业最好的机会。

迷雾满前路:双碳新能源第一品牌打造的难点在哪里?

虽然“双碳”为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会,但是受行业性质影响,双碳新能源企业以B端企业居多。品牌建设在C端已经是营销和获得曝光率的重要手段,但在B端的实施却困难重重。这不仅是由于B端的品牌打造手段和C端截然不同,更是受到传统的行业认知和观念影响。

1.行业性质带来的低曝光率带来认知盲区

随着高尖端科技的不断发展,以科技力量、技术能力为主导的企业作用越来越凸显。大到飞机铁路,小到手机插头,人们的生活正被科技不断改变。而这些以技术为主导的产品,大多以B端企业为主。与消费品相比,工业品很多时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幕后英雄的角色,看似不显眼,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与C端企业有着巨大的不同,虽然B端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刚需性生产必需品,但是B端品牌很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产生关联。就像人们对于手机这一产品更多地停留在手机品牌本身、但对内部的芯片品牌并不关注一样,B端品牌具备着低曝光率这个特性。这导致B端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时,很难像消费品等能够和人直接接触的品牌一样打造各式各样的营销活动。

对营销来说,最直观且主要的手段就在于广告的投放。但是B端企业受行业特性限制,不适合投放大众媒体广告,而更倾向于能够影响决策的商务出行场景,如机场户外、航空杂志等,但能影响的人群始终有限,不能做到快速扩大知名度。

2.B端企业的决策和运营模式为品牌营销带来的负敏感度认知

B2B的企业用户与2C企业决策最大的区别在于:2C的用户更多倾向于个人决策和即兴决策,这让购买决策的时间大幅度降低,提升了购买速度。这要求C端企业能够提供更富有感染力、触达消费者心智,从而提升消费者决策冲动的营销方式。

而B端企业则与之大不相同。B2B企业的客户一般是一个企业,而企业客户的决策是集体决策,其决策周期漫长,决策更理性,过程更复杂。在B端产品整个购买过程中,从购买申请、评估、决策到采购、交付使用、评价反馈,均分属不同的部门。在决策的过程中,由于交易金额大、交付周期强,所以B端企业决策会着重规避风险。

在这些特性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会认为,品牌的价值对在于情感共鸣,而在专注产品技术和规避风险的极端理性决策下,对工业品的采购很难发挥作用,从而忽略品牌对B端产品购买决策的重要性。这导致很多企业忽略了B端产品品牌形象包装和价值提升,难以促进企业的二次发力。

其次,B2B企业与2C企业相比,品牌转换成本存在巨大区别。对2C企业来说,消费者与商家的交易往往是随机的,由于选择性较多,品牌转换成本更低。而2B企业受行业性质和技术等因素影响,买卖双方的相互依赖性很大,产品转换成本就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双方达成合作,一定期限内就很难发生大的变动,客户对品牌的敏感度也会随之降低。这也导致了很多企业忽略了品牌塑造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3.与用户的深度关联导致品牌和营销产生一定脱节

B端品牌在产生交易活动时,受到交易方式和行业特点的影响,需要和用户建立深度关联。但很多企业却将这一要务仅托付给了销售员,而忽略了品牌自身的建设。这导致很多企业的业绩和口碑与销售员过度挂钩,形成“只认人,不认品牌”的局面。而这种情况会让销售员将企业取得的成绩过度归功于自己,而把业绩失误的问题归结于企业和品牌。如果销售员和品牌发生了矛盾,就会带走大量企业的重要客户、对企业造成重大伤害。这就是品牌自身与用户关联度低带来的恶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很多B端企业致力于加大力度建立用户和自身品牌的关联。展会、峰会、发布会等品牌营销活动就成为B端企业和用户见面、产生关联的重要方式。但是很多企业只停留在参加的阶段,在自我展示的时候缺乏关键点的引爆,难以和用户建立深度链接,最终导致空有大量投入,却没有收获应有的效果。

B端企业品牌的打造,是必须而非选择

“B端品牌不需要打造”本身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在这个品牌已经成为企业资产的时代,品牌形象和认知的塑造能够向用户传递出自身的价值观,让消费者对自身不断产生品牌联想,从而让自身的信息深植于用户心中。随着行业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很多技术、产品越来越面临同质化、成熟的现状,导致传统的低成本战略失效,或原有的技术被同质化替代的情况产生。这时候塑造品牌的意义就会凸显出来。只有拥有品牌溢价,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下去并拔得头筹。

但是,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坚持投入才能产生效果。这和很多企业希望短期快速变现的目的不符,导致最终形成“B端企业品牌的打造不重要”这一错误观念。B端品牌的打造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1.B端企业的品牌打造早成风潮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B端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品牌打造的重要性,且都在不断布局的过程之中。

国际企业由于品牌理念形成早,在B端品牌的打造中已经走在了前列。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英特尔。英特尔于1991年推出的“内置英特尔”战略,通过和电脑厂商合作,以为电脑商提供补贴为前提,在电脑中植入“等,等等等等”的素材广告和英特尔的品牌标志,从而将自身的处理器和优质电脑厂商高度绑定,培养消费者对于电脑处理器的重视,这一传播也成功让英特尔的用户认知程度上升到1994年的80%。

再如国际包装厂商利乐,也是以品牌的打造从幕后走到台前的优秀案例。利乐在上个世纪发现了人们对于便利性极高的包装食品的需求,于1929年设立了首家专业包装工厂,并洞察消费者需求,号召团队研发除了一种既实用且可用完即丢的牛奶包装盒,对包装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利乐对自身品牌的定位,并非一个单纯的包装品牌,而是将自己定位于一个食品行业的积极参与者,提供食品加工与包装的完整解决方案。在利乐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不断为行业赋能,为客户提供整套生产制造系统的解决方案,在带给客户价值的同时不断夯实自身在行业内参与者的品牌认知,从而锁定了客户,控制了产业链。

国内B端企业在自身品牌打造的道路上也在尽力追赶,并有了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案例,方正集团旗下的子品牌“方正IT”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方正IT通过一系列广告,对方正的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出版系统、计算机字库等进行了展示,凸显了品牌口号“方正,正在你身边”,将方正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

再如国内工业无人机品牌科比特,也带来了一次经典的营销。工业无人机一般适用于政府的交通管控、河道管理、救援、警用等政府部门,除了专业部门外较少被认知。而随着疫情发展,科比特以15架无人机开展了一次公益活动,使用搭载扩音系统的无人机,对小区住宅的居民进行疫情防控宣传。这次活动不仅凸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向潜在政府客户进行了宣传,可谓一举多得,是在特殊时期下的优质品牌案例。

相较于国外对B端品牌建设的早认知、早布局,国内的B端品牌也在这条路上不断发出自身的声音。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大趋势和必经之路的当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B端企业意识到品牌塑造的重要作用,并投身其中。

2.提升品牌的正向增长路径,是品牌建设的价值所在

不同阶段的企业,针对品牌的建设需要的方向也是完全不同的。在企业的初创期,品牌能够更精准地展示赛道和业务,为用户带来清晰的品牌认知和定位,从而更好地夯实企业在用户心中的关联度,从而卡位准确的客群,保障快速获客;在企业的成长期,品牌能够辅助企业获取正面影响力,从而保障客群层级的快速扩张;在企业成熟期,品牌就成为了企业价值观的重要发声端口,在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企业形象上产生重要作用。而这些作用,对于更着重于关注精准卡位客群需求的B端品牌来说至关重要。

B端品牌的用户以企业、政府、社会机构等为主,而这些用户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不仅会考察企业的技术、产品等硬件,也会在接洽的同时持续不断考察企业的品牌软实力。而B端企业打造品牌在这个时候产生的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向外部持续不断地表达企业能够为用户、行业提供的价值,从而在用户之中建立信任感,搭建出品牌的护城河。精准卡位目标客群,并为用户提供口碑保障,正是品牌为B端企业带来正面增长的重要路径。

3.跟随国家品牌建设大战略,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机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国企业蓬勃生长,已经在各个领域成为了佼佼者,默默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扮演着“加工工人”的低提升角色。而跨国企业则凭借自身的技术及品牌溢价,一直处于市场的高位,把持行业话语权。“国外月亮更圆”的思想也是在此时形成。但是随着中国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一大批质优价廉、可比肩国际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知名度”正是这些企业要面临的重大难关。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就高度注重推进品牌战略,在我国的品牌战略体系中先后构成了“中国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系列评选,并对入选品牌施行了特殊维护和优先支持等多种鼓舞激励政策。2003年至今,中国的国家战略始终将品牌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未来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势必需要一批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护城河、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发出声音的企业担任先锋军。

这正是我国B端企业的重要机会。在这个中国品牌集体扬帆出海的重要时期,B端企业正应乘上这股东风,及时打响自身的企业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才能在百花争艳的企业竞争现状中发出自己最独特的声音,从而成塑造自身品牌护城河,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双碳新能源行业第一品牌的顶层设计+底层运营

随着“双碳”目标在中国的推进,传统工业制造业面临升级转型,这个过程中正是双碳新能源型企业大展拳脚的时机。这不仅仅是针对以光伏、风电、锂电等新能源为主的企业,还包括为高耗能行业提供节能服务、助力节能减排的服务型企业。

作为多年来辅导和服务了4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300多个行业第一品牌和200多个上市公司和100多个城市品牌的全国头部品牌服务商,锦坤认为,双碳新能源企业作为“双碳”目标的急先锋,不仅仅要做好自身的产品和技术,品牌打造必须及时提上日程,是必须而非选择。

通过品牌夯实用户心智、植入对品牌的认可,再通过锦坤“四信”将品牌发展为企业的重要IP和资产,是B端企业不断精进自身的必修课。

那么,双碳新能源企业又该如何打造自身的品牌甚至成为行业第一品牌呢?

1.双碳新能源企业的分类

“双碳”的概念虽然是近年提出的,但是早已不新鲜。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近年都在不断发力,致力于为全球的“碳中和”贡献出一份力量。随着“双碳”概念在中国的普及,后续在该领域发光发热的企业会不断变多。而这类企业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传统的新能源企业,如宁德时代、尚德、金风等以光伏、锂电、风能等新能源为主要业务方向的企业。这类企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代表,品牌塑造建立在自身的优质技术上。后续企业的服务、技术更新以及产品规划是否能不断跟上产业发展是品牌的立身之本。

二是跟随时代步伐、不断进行转型升级的制造业企业,这其中也包含着新兴产业如半导体等产业,天马微、京东方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这类企业以自身产品为代表,并有着清晰的行业规划,其品牌势能的提升在于和下游用户建立更深的品牌触点。这需要在优质产品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长期不断的要素及社会性品牌营销传递企业自身的价值观,从而打造企业的品牌护城河。

而第三类,是随着“双碳”概念二次腾飞的一批节能服务性企业。早期这些企业以国企、央企的技术为优势不断发展,“双碳”的唱响让它们浓墨重彩地走到了台前,为中国的碳中和事业发光发热。这类企业的数量随着政策的实行不断上升,且在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等全新产业方向上开辟自己的道路。

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品牌的塑造尤为重要。目前节能技术的发力方向以节能减排、可视化碳盘查等方向为主。在行业处于初期探索发展、各家企业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的阶段,企业想要抓住机遇、快速提升自身市场认知和价值,品牌的塑造正是可以提供助力的一张王牌。以品牌向客户最快速地传递自身业务、价值,从而为客户提供信任是节能企业的取胜之道。

2.明确品牌顶层设计:明晰企业发力方向的势能密码

(1)以品牌定位为饵,为企业发展方向和愿景形成预埋

随着品牌的作用不断体现,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已经被企业广泛认知。品牌定位的基础是企业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对需要明确向客户展示自身价值和业务的B端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而针对双碳新能源这一在政策和发展大趋势下乘势而起的行业来说,品牌定位能够快速引导目标客户明确自身的能力和业务,将差异化夯实至客户心智,从而提升市场对自身的认知,也为企业自身确定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清晰展现企业差异化优势和发展方向的定位是取胜的关键。那么,双碳新能源企业又该如何进行自身的定位?

锦坤总结双碳新能源企业的品牌定位,大多是从行业、专业、运维和平台四大角度进行定位。行业是企业深耕的赛道,为企业未来的业务方向、细分赛道指明方向,为客户卡位提供标准;专业则是企业自身所在的专业方向,如专业名词、产品名称等。两者结合对企业形成定位,能够直观地展现企业的战略方向和价值,从而助力客户的精准对接。

当企业从单个行业向多个行业发展的时候,企业的品牌定位就不能仅仅是行业及专业的单纯结合。这时候的品牌定位要凸显出企业自身的运维优势、服务优势、专业优势,才能从侧面展现出企业的综合实力。如“一站式”、“专业”、“创新”、“产业”等词汇,都能展现出企业后续能够在多层面上提供的价值和特点。

而当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体量、成为能够在行业中占据领军位置的龙头企业时,定位就要对企业自身的实力进行展现,向用户“秀肌肉”。

此外,企业的品牌定位同样需要后缀词。制造商、服务商、运营商、品牌商……都是B端企业常用的后缀定位词。这些后缀词通过明确的指向,可以辅助企业对自身的卡位和提供的服务进行确认,为企业后续的品牌势能提升活动和业务开展活动形成指导。

双碳新能源企业的品牌定位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差异化的表述,也融合了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的期许和愿景。品牌定位是企业品牌基因的流露,后续企业的愿景和目标都是在此基础上而来。因此企业的品牌定位也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愿景的预埋。所以做好企业的品牌定位,是要写入未来发展战略、能对未来形成指导的重要工作。

(2)以“四么”串联“四信”,为企业品牌势能提升开拓新方向

在明确了企业的定位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十分明确的事情了。定位为企业的顶层设计注入了灵魂,而锦坤“四么”——“卖什么”、“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卖”的顶层设计就是由定位延展而来。

通过“卖什么”明确企业卖什么产品和产品结构的问题;通过“说什么”解决企业对外品牌形象建立的问题;通过“怎么说”解决企业对外传播点和传播方式的问题;通过“怎么卖”解决企业的渠道和市场扩张的问题。

只有想清楚这四点的关系,企业才能够真正明确自身的品牌顶层设计,从而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

品牌既是符号,也是语言,所以要通过“四么”形成品牌语言上下、内外、前后的统一化和一致化。双碳新能源企业在企业命名和品牌命名上,要在商号、商标、品类语和广告语上形成了“四品合一”,即进入了自传播的模式,将大大降低消费者的理解成本,进而提升传播、记忆的效率。而在企业后续对外发声和业务拓展上,明确自身的品牌触点,从核心上触达用户,从而提升品牌的信任度。

作为正在腾飞中的双碳新能源企业,以品牌定位为指导,明确“四么”,才能构建完善的企业品牌顶层设计,对企业的短中长期目标有努力的方向。

而品牌的顶层设计的落地和底层运营的链接,实质上是为了实现“四信”,即通过形象传递信息、产品建立信任、服务塑造信心、IP形成信仰。“四么”建立的品牌顶层设计是为了“四信”服务,共同建立用户的信心,最终让品牌形成IP,成为“不第一即唯一”的品牌护城河。

对于双碳新能源企业来说,如何真正在诸多提供相似服务的企业中以自身差异化脱颖而出、跑通底层运营是当务之急,因此“四信”对“四么”的贯通非常重要。这需要高质量的技术、产品共同构成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以强他人一步的服务体系满足客户诉求,让客户不仅对产品充满信任,更对服务饱含信心。

有了优质产品和服务,如何对外发声、寻找完善的品牌触点从而对品牌形成宣传非常重要。形象的传递不仅在于Logo、视觉VI这些常见要素上,也在于对官网的搭建、微信等平台内容的布局、品牌名的构思,以及服务对象及权威机构的背书等等。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愿景、发展方向有指向性地选择宣传的手段、方式以及品牌和用户的触点。而这些宣传方式要能指明企业的存在意义、为用户带来的价值。

最终,以上的努力都要落到将品牌形成IP上。只有品牌真正形成了IP,才能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让企业的品牌资产进一步扩大。

3.跑通底层运营:由外到内、由产到人的全方位延展式布局

有了搭建好的顶层设计,后续如何将其落地就会提上日程。企业的底层运营跑通需要针对市场、行业、客户、团队的全部跑通完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和规模后,后续的扩大及二次发展就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锦坤认为,B端企业面临寻找二次生长曲线时,需要通过“四复”,即行业复制、区域复制、客户复制和团队复制来跑通底层运营。

在企业二次扩大时,通过行业复制,以当前市场的服务经验,并以自身目前所在赛道为出发点,寻找最容易、最快速切入的新赛道从而快速发力;通过区域复制,以当前市场为根据地,确定能以最低成本快速进驻的市场;通过客户复制,以当前客户为基础向产业链上下游延展,从而确立更多获客;通过团队复制,确立合适的合伙人制度,以行业、客户、城市合伙人为基础获取资源和业务的对接,在接洽更多大客户资源的同时提升拉高品牌势能。这就是“四大复制”的精髓所在。

双碳新能源企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行业前景广阔,而做好四大复制,是能够实现企业二次发展的不二法门。作为B端企业,双碳新能源企业在初期站稳脚跟、快速增长后,正需要能够为其带来新方向、新未来的全新赛道,和旧有赛道共同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通过四大复制,双碳新能源企业能够快速梳理自身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自身应该切入的赛道、市场,走出一半的成功之路。

团队在精不在多。在确立了市场和赛道后,双碳新能源企业此时需要的并非盲目团队扩展,而是需要能够带来客户资源、行业资源的优质团队成员。团队复制正是解决该问题的答案。通过城市、行业、客户合伙人的对接和制度的建立,企业的客户来源和行业资源会进一步扩大,能够采取的品牌势能手段可选范围也会进一步提升。这才是真正掐中企业发展七寸的关键所在。

双碳新能源企业的四大复制,实质上是以企业原有资源为基点,向四个方向进行辐射而来,每个维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做好四大复制,双碳新能源企业才能步入更快速的上升台阶,扩大企业影响力,为打造IP做好准备。

劈波斩浪,双碳新能源企业站在风口上发出了啼鸣。

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践行,以此为发力点的双碳新能源企业将获得最好的发展窗口和最佳的发展时机。未来这些企业将代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为中国品牌和中国形象代言。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这个风口,双碳新能源企业一定要先人之先,在明确自身品牌定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自身的优势展现给世界,才能打造出世界的、全球的品牌,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和世界连接的桥梁,才能成为双碳新能源行业的头部品牌甚至第一品牌。

(锦坤系全国知名的产城园企品牌服务商和连锁互联网品牌运营商,先后辅导服务了500多家的专精特新企业、行业第一品牌、上市公司、城市品牌以及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石章强系正高级经济师、锦坤品牌创始人、上海品牌委秘书长、上海市政府品牌专家委员、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家委员、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评审专家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