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小川谈10年金融危机总结:有很多可以思考和改进的方法

澎湃新闻记者 蒋梦莹
2018-05-19 10:44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周小川在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发言。 中国证券报 图

金融危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股市泡沫、恐怖袭击、资产证券化过度发展?

5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金融危机已经十周年了,要开始总结,观察这十年中金融研究和政策制定方面,哪些有推进,哪些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传统的经济学方法比较注重单变量的逻辑关系,但实际上金融危机发生很复杂,有多个变量,需要向量思维。

周小川回顾说,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界和政策界就研究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从2008年底开始,监管部门开始研究在经济系统和金融市场中引入逆周期措施,也就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逐步形成出台后,又进一步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IBs)增加了逆周期调节要求。增强系统的逆周期性的做法就是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经验。

周小川介绍说,这些学科包括控制理论和电子工程等,通过直接研究系统的反馈性,如何应对系统中的脉冲干扰,应用到金融系统中。在危机后国际上最核心的讨论中都引用了这些知识。2008年四季度中国在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讨论中提出两个观点,第一,经济危机的产生于金融市场活动,容易大起大落;第二,金融系统中的正反馈特性过于突出。后来在国际讨论中,纠正经济和金融系统中过度的正反馈特性成为了国际共识。2009年BIS正式引入了逆周期性和正周期性的说法。而这个做法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金融机构内部系统中引入资本缓冲,减少对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增加负反馈特性。

周小川认为,在引入宏观审慎框架和正负周期框架上虽然取得了进步,但是方式方法上仍然不够丰富。相比之下,在控制论和电子工程中系统稳定性是一个更复杂的议题,他们的分析和处理手段也更为全面。首先系统未见得是整体的,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每个子系统都有正负反馈,而每个子系统的稳定都很重要。其次,一个系统可能有一个反馈环,有些有正的特性,有的有负的特性,最后加总是需要观察和计算的。周小川指出,在金融系统中不容易用这种思维想问题。

周小川还强调,应该更多考虑应用连续函数作为政策制定的方法。“我们观察现在的金融系统规则是较少运用计量函数,很多时候就陷入0、1和台阶式调控当中,开了无数次会,最后达成某种妥协,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周小川举例说,金融危机后争议最大的是两个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对“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的救助,国际范围内则是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划分组别,这个组别的最后一名和下一组的第一名就形成了峭壁效应。“大家就会争来争去。我记得工商银行死活不愿意进GIBs,最后最早进的是中国银行。” 现在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系统重要性系数,但是如果采用连续法就会更好处理。

“真正的共识是不可能达成的,最后是一种妥协。”周小川说。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合作中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上很难产生共识,周小川指出,即便是妥协,也可采用更多的方法,金融危机十周年了,传统的经济学写文章的方法比较注重单变量的逻辑关系,关于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多分析都只强调了某一条逻辑路线,实际上金融危机的发生很复杂,是多个变量决定的,需要向量的思维。

“我们的很多模型是描写静态关系的,但是危机的产生是由于某些小概率事件产生的,这个概率可能会变大,也就是尾部效应。但是从概率出发,又没有全局性。也就是说传统的思考模式和表达模式对于分析全球金融危机显得有所不足,对下一轮如何防止金融危机就会带来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向向量分析发展。”周小川说。

周小川以中国的问题举例说,我们在描述时就采用了条件概率的表达法,要描述在不同条件下,小概率是怎么形成的,会怎么变化。都说杠杆率高可能会出问题,全球都看到有些杠杆率高也没出问题。

“从10年金融危机总结中有很多可以思考和改进的方法,使我们没有白白经过这个危机,使大家有新的题目可以研究。”周小川说。

    责任编辑:郑景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