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五千人争先恐后来“受虐”,他们为什么爱上泥浆里打滚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夏天
2018-05-24 12:21
来源:澎湃新闻
私·奔 >
字号

戈兰高地、凡尔登绞肉机、翻越卡西诺……这些原本只会出现在军事题材电影里的名词,这一次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了路跑比赛之中。

上个周末,上海的嘉北郊野公园里,5000多名跑者在10公里的赛道上挑战着25项特种兵训练级别的障碍。

这是2018年X-Mudder泥泞障碍赛全国巡回赛的首场比赛,也是它第三次来到上海。这项类似于欧美“硬汉挑战赛”、“斯巴达勇士赛”和“最强泥人”的路跑障碍赛,如今有了中国自己的版本。

争先恐后来“受虐”?

当一群跑者冲过10公里的终点,他们每一个人从头到脚都沾满了泥沙,一路上数不清摔倒了几次,有的跑者甚至呛了好几口泥水……这就是X-Mudder泥泞障碍赛最直观的感受。

但如此“虐人”的比赛,却在大雨中吸引了近5000名全世界各地的跑者,甚至还包括了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鲁本·帕扬。

那么,为什么一场障碍挑战赛能吸引这么多人不远千里前来“受虐”?

“太虐了,但是特别好玩。”平日里是酒店白领的蒋先生第一次参加这种泥泞挑战赛。他曾经参加过很多跑步比赛,但从没有拿过“第一”,而在这场挑战赛里,他成了小组冠军。

赛后,他擦着满脸的泥沙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最真切的感受,“这个泥泞跑比单纯的跑步比赛有趣多了。其实光靠跑步我是拿不了第一的,攀爬那些障碍需要很多技巧,可能下雨也影响了很多高手的发挥。”

脱离了单纯的跑步,增加了更多依靠力量和协调性障碍,让更多原本不算是“顶尖跑者”的参赛者也能够有机会突出重围,这正是X-Mudder泥泞障碍赛能够吸引跑者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更重要的是,它更像是一场以运动为平台的社交大派对。

已经3岁的X-Mudder泥泞障碍赛在今年开启了“战队报名模式”,明星、极限达人纷纷组建自己的战队,跑者们也可以选择个性符合的战队加入,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奔跑。

在所有的参赛者中,一群身穿黄色T恤的“泥菩萨”特别吸引眼球,之所以在现场被人们这么称呼,是因为他们的胸口都印着“泥菩萨过江”。

“去年队里只有4个人,今年拉来了更多小伙伴参加,有13个人,当中的大多数人是从宁波特地赶来参赛。”这群“泥菩萨”里的队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是一群有热情但是能力不足的人,所以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但是也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菩萨过泥浆’,大家玩得开心就好。”

“硬汉”元素打破路跑同质化

跑步之所以这几年来可以在中国方兴未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跑者们可以在坚持和挑战中得到满足感。完成一场半马甚至是全马,是一份极大的荣誉感。

但这样的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会在一场接一场的马拉松比赛结束后,逐渐被消磨。正因如此,当这样兼备了跑步和障碍挑战的路跑赛事在中国慢慢兴起,它们自然会吸引一大群跑者前来体验和尝鲜。

而相比于普通的路跑赛事,如今比赛的最大不同,就是让他们在赛场上体验到了“硬汉”的感觉。

据主办方史克浪体育创始人黄斯沉的介绍,该项赛事是国内原创赛事IP,起源于特种兵训练。作为国内首个具军事化元素的户外障碍赛,今年对该项赛事进行了整体的品牌升级,从原来的泥泞跑升级为X-Mudder泥泞障碍赛,加入了大量的军事化体能障碍项目,进一步增强了“硬汉”的体验感。

“像《战狼2》等军事题材影片的走红,可以看到弘扬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趋势,我们也是想借助比赛来普及更多军事训练项目。”

“X代表未知,Mudder是代表陷入生活泥泞中的人们。所以,‘突破局限’是今年障碍赛的主题,也是希望大家除了在赛道上突破体能的局限以外,还可以在生活中不断突破自己,超越局限。”

“硬汉”中的路跑商机

事实上,泥泞障碍赛在国外早已流行了很多年,而且可以和大型的马拉松赛事共存。

像Tough Guy(硬汉挑战赛)、Spartan Race(斯巴达勇士赛)、Tough Mudder (最强泥人)等国外知名的挑战赛,其实难度系数很高,参赛者需要冒着割伤、擦伤、烧伤、脱水、关节错位甚至骨折的风险,还必须克服恐高、幽闭恐惧,耐高温抗低温等一些列障碍考验。

但这些赛事每一年都能吸引跑者参与其中,即便最终总有一大批人无法顺利完赛,但是他们依旧乐此不疲……

同样,在成熟的欧美跑圈,户外障碍挑战赛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能收获企业和赞助商的青睐。

而这场中国版的泥泞障碍赛也挖掘到了相同的市场,包括电商、汽车、美妆和饮料的企业都赞助了这场比赛。

此次活动的赞助商之一“燃力士”运动饮料,在美国也赞助过“Tough Mudder”的比赛,燃力士品牌总监刘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障碍路跑将是中国跑步市场打破同质化的重要突破口。

“相比纯粹强调竞技,它所倡导的一种健康运动生活方式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朱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