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极端天气之下”的病残者 | 镜相

2023-01-05 19: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镜相栏目首发独家非虚构作品,如需转载,请至“湃客工坊”微信后台联系

图文 | 丫丫

编辑 | 吴筱慧

编者按:

2022年的夏天,我国经历了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这轮高温过程不仅持久,极端性也强,气温突破40℃的城市比比皆是。

镜相栏目在此发起「极端天气之下」主题有偿作品征稿,希望聚焦极端天气下,那些典型的人、地、事。下文是该主题投稿的一篇作品,讲述了高温下个体的特殊经历和脆弱群体的生活现状。

2022年夏天,山东的名字轮番变化。有网友戏称,八月初的山东“酷暑热成‘灿东’,下雨涝成‘汕东’,降温冷成‘山冻’”。在山东省整体进入“炭烤”模式之际,最高气温能达到三十五六度的青岛,更是在一众城市中脱颖而出。

八月初,青岛这座沿海城市热得出奇。海边的风变得沉甸甸的,潮湿与闷热在空气中不断蔓延,变成了某种化不开的又浓又稠的气体。真是“喘不动气了,活着好难!”在难熬的这个夏天里,这样的感叹此起彼伏。在极端天气下,我们走进几位病患和残疾者的生活里,从他们的视角看看这个“残酷”的夏天。

一、依靠呼吸机的夏天

2022年极端的夏天对年逾60岁的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宁哥来说,简直能要了他的命。坐在轮椅上的他行动不便,二百多斤的体重让他难以承受高温的炽热。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医学名称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在我们这里俗称“婴儿瘫”。宁哥在尚未满周岁时,不幸罹患此症,成为肢体二级残疾人。

宁哥已经在轮椅上坐了六十个年头。因为寸步难行缺乏运动,再加上自身的易胖体质,他的体重越来越重,双腿也逐渐不堪重负,肌肉萎缩、骨骼变形的症状一一出现。随着体重的加重,原来还可以拄拐行走的他,不得不坐上轮椅。后来,他的三高也相继出现,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而所有症状中最严重的是他的心脏病。

第一排右一为宁哥,集体到医院治疗

2022年的夏天,气温的陡然升高让宁哥每天都活在胸闷气憋、头晕目眩当中。他的脂肪厚厚地堆积在胸部和腹部,挤压着他的每一次呼吸。他身下的轮椅又窄又局促,在沉重的呼吸声中紧紧困住了他。脸上和身上流下的汗水,如同一条绳索将他更紧地“绑”在轮椅上,动弹不得。

随着气温的一天天攀升,他的呼吸越来越困难,嘴唇和面部常常被憋得青紫。等到夜里,他刚要躺下睡觉,喘气就不通畅了,窒息的痛苦随即找上门来。于是他赶紧坐起身来,以便呼吸到更多清凉些的空气。他的妻子给他打开空调,随着室内气温下降,他的呼吸逐渐平稳下来。只是没等一会,强烈的冷气就似钢片一般扎向他的下肢,捱过一阵难忍的疼痛后,腿脚又变得麻木僵硬。他是不能“享受”空调的,妻子只得弄来一些冰块放在他房间里,试图给他降温。

宁哥的睡眠很差,本来虚弱的体质也会受到呼吸困难的影响。在一次突然晕厥被送往医院抢救过后,医生要求宁哥以后日常必须佩戴呼吸机。买一台好的呼吸机需要上万元,他家的经济条件却根本承担不起。

他是肢体二级残疾人,他妻子是听力二级残疾人,一家三口一直依靠低保勉强维生。宁哥明白,家里根本拿不出钱给他买呼吸机。后来他的一位热心朋友通过网上募捐的方式,又拼凑些自己的存款才购置了一台新呼吸机。他出院后一刻也离不开呼吸机,特别是晚上睡觉时,戴上呼吸机才能睡得好些。

在宁哥看来,自己因为身体原因可能是不幸的,但酷暑无情人间有爱,在这个极端恐怖的夏天里,他妻子和儿子为给他保命,为他做了所有他们能做的。妻子不停地给冻上冰块,端进屋里,冰块融化后她再一次次将冰水端走,送上新的冰块;儿子将父亲肥大的身体一遍遍用温水清洗、降温,将父亲洗舒服了,自己早已汗流浃背,全身湿透得也像是洗了个澡。

如今,从处暑到出伏,天气已经渐渐凉爽起来。尽管宁哥依然在使用呼吸机,但是难耐和难受的症状在一点点消退,他的精神状态也开始逐渐好转。佩戴呼吸机后,从夜晚的安然入眠到第二天早上的自然醒来,他感恩素不相识网友们的大爱和情意。

二、畅快出汗是我梦想

2022年夏天的青岛一改往日的凉爽宜人,在我们汗流浃背难耐夏日酷暑的同时,有一位烧伤患者因为烧伤表皮结痂、毛孔堵塞,无法出汗而痛苦不堪。在他看来,畅畅快快地出一身汗,也许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

丰耕36岁,他曾因舍身救火而被重度烧伤,这场火灾也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丰耕的面部、前胸以及后背,留下大片被烧伤的疤痕。曾经长相英俊的他,如今不敢照镜子了。他知道镜子里的自己是一个“魔鬼”,丑陋不堪,甚至连自己看着都觉得恐怖至极。

他在烧伤后的几年间,精神几度崩溃。他的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更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丰耕曾无数次想了断生命,是他的父母一次次及时发现、送医,才一次次地挽回了他的生命。花白头发的母亲哭跪在他床前,“耕儿啊,求你活着吧,你不能扔下爸妈不管啊!活着会有希望的!”

父亲搀扶起母亲,“耕儿,你忍心看白发人送黑发人吗?”为了父母,丰耕咬牙强撑下来,在治疗的一年时间里,他基本上是浑浑噩噩的。他忍受着皮肉被烈火烤炙后的剧痛,忍受着数不清次数的植皮手术,忍受着左手和左脚先后被截肢的苦楚,终于熬到了出院的那一天。

烧伤患者外加肢体二级残疾,手持残疾证的丰耕,从此过上依靠低保生活的日子。为父母活下去的信念,促使他必须干点什么。于是他用仅存的右手,开始写自己的烧伤后的心理变化和生活过程。他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段话,都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在他将自己封闭起来的日子里,写作成了他排解消极情绪的最好方式。丰耕从不写他是救火英雄的事,只写他本身的感受和琐碎的生活。

烧伤后的这几年里,丰耕最难熬的是每一个夏天的到来。丰耕的书中有一个章节叫“畅快出汗是我梦想”,他写道:“……我剩下的完好右手掌心,我唯一可以出汗的地方,大夏天里我一刻不停地写,让掌心一刻不停地出汗。在夏天里,我不敢喝水,即使渴得要命……”

他也曾说道:“有人说,出汗是对伏天的最大尊重,而伏天是我最大的敌人。”天气炎热,可是丰耕既不能使用空调,又无法正常出汗。因为空调对丰耕而言不仅仅意味着限制出汗,而且还会把他全身的汗水,堵在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里。汗水无法排泄出来,憋涨着、疼痛着就会引发高烧,可无论是吃药还是物理降温,温度迟迟降不下来。

父母只能将他送往医院救治,医生在诊治过后给他输液、插入导尿管排尿,以便减轻体内高压。年近七十岁的父母守在他的病床前,他们不知道该为丰耕做些什么才能缓解疼痛,内心焦虑却不得不强颜欢笑。丰耕看着眼前的父母,右手在手机上一遍遍地写着什么。掌心沁出的汗模糊了屏幕,屏幕上写着:“痛痛快快出场汗吧,梦想变现实吧!”

丰耕在手机上的截图

三、酷暑里流产的胎儿

2022年8月3日,青岛发布橙色高温预警,市区气温将达三十四五度,市郊气温将高达至三十八度。这是青岛近五十年里少有的高温,对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8月4日这天,在市郊的一个镇上,拄着双拐前行的盛樱,刚刚从妇产医院孕检回来。盛樱已经怀孕一个多月了,这对她来说是天大的喜讯——原本她以为自己的身体情况并不能妊娠。

这天外面日头毒辣,市郊气温已逼近四十度。盛樱因为内心充盈的喜悦,没有感觉到一丝的炎热。医生给她做的孕检显示她的宝宝一切良好,她开心极了,一边抚摸着自己的肚子,一边畅想着明年成为母亲后的幸福生活。

一件湿透的汗衫紧紧贴在她后背上,额头上的汗水也顺着发梢滴落。她顾不得停下来擦擦汗水或是休息一会,她希望自己早些赶回家,将好消息告诉丈夫。她的丈夫魏永和她一样,也是一个拄拐残疾人,俩人真心相爱。其实很多人不看好他们,认为家有两个残疾人谁能照顾谁呀?

但小夫妇俩相互看好,谁也离不开谁。他们一人说着“非我莫娶”,一人说着“非你不嫁”,冲破重重世俗压力领取了结婚证书,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婚后,她心心念念想生个孩子。鉴于自身的残疾状况,盛樱曾多次咨询妇科专家和医生,她得到的回复大都是不适合妊娠。有的医生劝她,“你别冒这个险了,你怀孕对大人孩子都不利。”

盛樱整个人瘦骨嶙峋,极度缺乏妊娠期必备脂肪,变形的骨骼和弯曲的脊柱腰椎会压迫心肺等器官,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盛樱却不想放弃,她想做母亲、想要一个更为完整家庭的愿望超过了一切顾虑。在专家的指导下,她经历了几年的特别食疗和药疗,在调养和治疗下,盛樱成功怀孕。

盛樱怀孕时,在轮椅上与胎儿合影

这是盛樱婚后的第五年,一个属于她和丈夫的孩子,终于在她的母体上着床了。残疾的小两口喜不自禁,都很期待这个孩子的到来。在这个孩子身上,俩人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每次孕检,丈夫魏永担心她独自前往,总是想陪伴她一同去。而爱面子又要强的盛樱,担心夫妻双双拄拐出行会招致他人的异样眼光,因此拒绝了他。

就在盛樱即将到家时,路口出现了几级台阶。正在她拄拐准备迈上第五级台阶时,她重重跌倒在地。罪魁祸首是被流下的汗水死死粘住的衣袖,因为它,举拐的手臂抬不起来。她从台阶上飞速滚落下去,再加上两根拐杖的磕绊,她伤得不轻。左腿股骨骨折,右脚脚踝骨折。盛樱痛苦地躺在地上,,眼见着自己身下渗出一滩滩血迹在盛樱被120紧急送医的路上,她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到达医院后,盛樱和魏永相拥而泣,丈夫苦苦劝慰妻子,安慰着,“我们还会有孩子的!”极端天气无小事,在这个不能承受之重的夏天里,盛樱是一个的的确确的悲剧。

夏日的极端天气给病患和残疾者们带来的,是愈发困难的呼吸,愈发难捱的伤痛和愈发艰难的生育处境。尽管伤痛暂时无法被治愈,但是家人的呵护与关爱却能够缓解一二,让他们熬过 “残酷”的夏天,看到未来的希望。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图片由作者提供)

目前镜相栏目除定期发布的主题征稿活动外,也长期接受投稿。关于稿件,可以是大时代的小人物,有群像意义的个体故事,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症候的非虚构作品等。

投稿邮箱:reflections@thepaper.cn

(投稿请附上姓名和联系方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