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旗下的青春|李琪:从微山湖畔火热岁月走出的理论工作者

钟杨杨 彭晓坤 诸颖 张师慧
2023-02-04 14:3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青年发起第二期“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活动,走访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2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在跨越年代的对话中感悟初心使命,在老一辈的峥嵘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脚踏实地、善作善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奏响“青春心向党,一起向未来”的澎湃和声。澎湃新闻陆续推出第二期“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系列稿件,追忆风华岁月,重温初心故事。本篇聚焦理论工作者李琪。

【人物简介】

李琪,男,生于1955年6月,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社联兼职副主席,上海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教授,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历任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委研究室副主任,获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琪同志长期从事政治学、行政学、领导与决策科学、公共政策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教学与宣讲等工作。专著、编著有《行政三联制研究》《中国公共行政管理学》《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等学术著作20余本;发表论文及文章200多篇。6次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曾先后主持并完成了中央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社科规划项目等十多项重大课题。

2021年,李琪在全市老干部形势报告会上作报告。本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1955年,李琪出生在上海一个干部家庭,有兄弟三人,李琪是大哥。父亲李宏才是离休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公安战线上从事革命工作,2022年8月去世,享年95岁。其父一生秉承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夙夜在公”的精神和“忠厚淳朴、与人为善”的品格,教导孩子始终要“认认真真读书、兢兢业业工作、清清白白做人”,这也成了李琪的座右铭,时时藉此惕励警示自己。

微山湖畔:“为上海人民贡献光和热”

1974年,李琪从上海市手工业管理局技术学校毕业后,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怀着“为上海人民贡献光和热”的志向,来到大屯煤矿机修总厂金工车间工作。大屯煤矿位于江苏沛县微山湖畔,七十年代由上海开发管理,属于当时上海的“小三线”单位,专供上海因城市发展而日趋匮乏的煤炭资源。

身处特殊时期,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年仅19岁的李琪,满腔热血,充满干劲,心中澎湃着“身在井下四百米、胸怀全球三十亿”的豪情,任劳任怨、全力以赴地参加劳动。有一段时间,为了在挖煤的“掌子面”安装运煤的皮带卷扬机,他与青年同事们每天只睡4、5个小时,头戴矿灯帽深入井下,经历过瓦斯爆炸、塌方、冒顶、涌水等各种危险。

1975年夏,大屯煤矿一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以后不久,李琪带领十余名青年突击队员,冒着残余瓦斯零星爆炸的危险,捂着湿毛巾、系着武装带,一头扎进深井里抢修。在此过程中,他和好几位同事因缺氧而胸闷头晕、大汗淋漓,但都咬着牙坚持苦干,终于及时完成任务。在大屯工作仅仅一年时间,李琪就因表现优秀被厂党委批准入党,并提拔为金工车间党支部副书记。

2019年,李琪在第四届“读懂世界”学术论坛上演讲。

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李琪就会想起他的入党引路人、时任金工车间党支部书记(后又任厂党委副书记)的马福记同志。马书记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革命功臣,在战场上冻掉了脚趾,又在文革初期受到了冲击,但始终初心不改,无怨无悔,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是为党为民夜以继日地工作,“献完青春献终身”。“马书记这种坚持革命理想信念、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和品格,与我的父亲几乎是一模一样!”四十多年过去了,李琪谈起马书记,仍然充满敬佩之情。

当年,比他年长几岁的厂党委副书记蔡健同志也像兄长般关心帮助李琪,指导他怎样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好服务工人群众的工作和企业基层工作。李琪感慨,马书记、蔡书记等领导如父兄般的关心指导、工人群众的淳朴豪爽和微山湖畔火热的战斗岁月,让他从单纯的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有担当的青年干部,也成了他为了理想事业矢志奋斗、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

参加高考:“学成真本领,报效党和民”

1977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这一喜讯鼓舞了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中青年们,也激起了李琪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在马书记等领导的支持下,他白天工作,晚上8点后挑灯夜读,经常通宵复习。

矿区的夜很冷,但窗外冰冷的积雪却成了他夜晚驱除困意的“秘方”。身为中学教师的母亲从上海寄来16本自学丛书,以及在熬夜时用来饱腹的炒麦粉和椰子糖。连续苦学两个多月,通过了大屯矿区考、沛县地区考、江苏省统考等重重考试,1978年初,李琪被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录取。

那时的上海师范大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多校合并在一起的联合体。1978年4月,上海师范学院从上海师范大学拆分出来,划为大专,为了速成人才、为国分忧,600多位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录取生也被划为大专生,李琪也在其列。刚开始他有些想不通,父母劝道:“要振兴中华,就要读书。现在国家百废待举,我们要体谅。能考回来读书,已经很好了。”于是他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

李琪在市委党校工作时的照片。

事实证明,国家很重视这批学生。李琪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工作。

1984年,《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务院在吉林召开行政管理研讨会并提出恢复行政学研究的消息,李琪怀着开拓建设新学科的愿望,从历史学转到行政管理学,在复旦大学师从著名史学家余子道教授,攻读中国近现代行政制度史硕士学位。后来,他又师从系统工程著名专家、上海理工大学钱省三教授,攻读了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学博士。

研究室生涯:“珍贵且毕生难忘”

李琪在党校度过了25个春秋,做学问、写文章、备课上课,日复一日、手不释卷,笔耕不辍、成果不断。1987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行政管理学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上,年仅32岁的他作了题为“中国行政体系逻辑结构”的演讲,次年又提出行政管理教学中的二元结构论,观点之新引起学术界关注好评。

2020年,李琪在市委党校局级班首讲《学习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新课。

20多年里,李琪持续专注于行政管理学、领导与决策科学教学研究,发表了160余万字论文著作;在市、校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李琪和党校同事们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学科建设上开拓创新,先后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行政管理大专班(1985年)、第一个行政学院(1986年,校院合一)。他也从助教、讲师、副教授一路破格提拔至教授,从教研室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到党校副教育长、副校长。在这期间,他还得到了夏书章、王邦佐等学术前辈的指导、提携和帮助。党校25年一以贯之的学习与积累,为他的理论工作和研究思考打下厚实基础。

之后,李琪根据组织安排,担任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市委办公厅机关党委副书记。他回忆道,这段经历非常珍贵且毕生难忘,促使他深刻学习并领悟了为党为民的情怀、谋篇布局的胸襟、高屋建瓴的眼界以及实地调研的作风。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这些年的研究室生涯,他坚持写作、参加调研、参与政策制定咨询等等,虽任务重、压力大,但动力也足,更深感责任重大。

理论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2年,李琪调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分管理论工作。他按照当时市委领导和部领导的要求,紧密联系和团结社科理论界“五路大军”,在前任领导打下的理论工作的坚实基础上,努力开拓进取,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其中包括:借助上海东方青年学社,组建青年写作班子,撰写和推出一系列重头文章,锻造了一支功底深厚、文风朴实的写作队伍,着力培养一批青年理论人才;打造全媒体理论宣传平台,创新运用新媒体,建立理论电视栏目“道·理”、理论微博“微言大义”、理论微信“底线思维”,与东方网共同组建时事评论员队伍;建立“三位一体”的新智库建设机制,与市教委、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整合上海的社科创新研究基地、高校智库和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室的智库研究力量,为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提供了先行先试经验;做实市级层面理论宣讲的主要平台,正式成立市委讲师团;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理论媒体“四大平台”协同建设新机制等。

李琪反复强调,“读书与写作,是读书人的两大基本功”。40多年来,他身体力行、从不懈怠,退休以后,仍担任上海市“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重点智库首席专家,继续做学问。

杨浦滨江(上海杨浦供图)

近几年,他的研究重点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杨浦滨江时所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并撰写了多份决策咨询报告。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语重心长地将多年从事理论研究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宣传战线青年干部,具体概括为“三个三、两个四”:

“三个三”就是:

一是要具备“三重思维”:理论思维、实践思维、政策思维。理论思维,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实践思维,即通过调查研究,将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上升成理性认识;政策思维,是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两者相结合的体现,要对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设计了然于胸,自觉思考如何做好政策执行。

二是要力求“三位一体”:国之大者,大局、大公、大我三位一体;学之深者,立场、观点、方法三位一体;识之明者,道理、学理、哲理三位一体。

三是要学会“原因三思”:普遍出现的问题从执行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从规律上找原因,特别出现的问题从特征上找原因。概括而言之,就是透现象看本质,祛繁杂明特点,析全局识趋势,临大事凝静气。

“两个四”就是:

一是要提高“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二是要做到“四个在”:在大局中有感悟,在大势中谋先机,在改革中集大成,在发展中赋新能。

李琪与来访青年交流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