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凝视“记忆”:一周城市生活

陈鑫培 谢雯 王越洲 静雯 李嘉源
2023-02-03 17:36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日本筑波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大脑神经网络的变化,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根据大脑活动模式的变化,在早期阶段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路易体失智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有长达20年左右的演化过程。根据2020年的流调数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为3.94%;以第七届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60岁以上的人口推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经超过了1000万。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疾病的治疗和病患照料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期,在上海碧云美术馆举办的展览《爱在身边》,以关爱认知障碍人士为核心,试图思考并呈现艺术的疗愈力,并且寻求艺术可以用何种形式去介入到特殊人群的生活日常中。

(本期主持:陈鑫培)

近期回顾

关于记忆的艺术公益展览《爱在身边》关注认知障碍人士,邀请了19位艺术家、以及社会工作者、公益组织和医学专家一起将回忆植入创作,探讨如何面对失去,如何重建交流,如何与自我对话。

全球每3秒就有1人患病,被夺走记忆、独立性和尊严。我们也突然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多谈及起“阿尔茨海默症”“认知症”等情况,预计到2050年,中国患病人数将高达3600万人。当美术馆转向复杂的社会议题时,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掘艺术的力量是这次展览摆在策划团队面前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以往“艺术陪伴”活动的基础上,“社区型美术馆”需要拓宽“陪伴”的定义,探索艺术疗愈如何介入到特殊群体的生活中。同时搭建以艺术为驱动的跨学科协作共益引擎,共同推进老年人友好社区的建设。这不仅仅是个展览,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参与性实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以剧场的形式分成“肖像的认知”“关系的连结”和“心中的风景”三个章节来拼贴出关于“记忆”的想象和认知。在这里艺术家或是患者,或是患者家属,或是近距离的观察者、研究者。他们用敏感的内心和多维的视角审视这一社会问题,探求揭示和解决的途径和方式。 

由于大众对正常老化过程的忽视和偏见,老年人会忧虑很多事情,比如记忆力退化。因为在正常的老化过程中,随着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效率改变,一些认知功能也跟着减慢。然而,如果有足够时间的话,大多数老年人还可以完成复杂的任务。但是对于患了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来说,不管给予多少时间,他们都无法完成。这些能力已经严重损伤或者完全消失。

艺术家李琨邀请观众在屏幕前停留超过十秒钟以上,随后将看到慢慢显影的自己,离开后影像慢慢消失,这似乎就是我们每日的记忆产生又消逝的循环,当电源被拔掉的时候,我们的存在又怎么去证明呢?当观众多次多人地出现在屏幕前,大家的影像浅浅深深重叠在一起,仿佛是将故事凝固进了时间,让人忍不住掏出手机抓住这一“瞬间“。

《凝视》,李琨

作为照料认知症老人的主力军,家庭照料者在照料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了认知症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照料质量。可以说一个认知症老年人背后“拴着”一个家庭照料者,需要全天式的照料。做失忆者的至亲,如何以旁观者的视觉记录、陪伴关系中的爱与归属?

走进黑色的展厅,艺术家马良将父亲书房里曾经用过的凳子摆在中间,它虽然制作粗糙,但某种意义上,这椅子像是父亲在心里的位置,也是一个秘密的入口。观众在这把凳子上坐下就能听到他亲口叙述的,和患病父亲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而一旦离开,故事也戛然而止,像是随时会消失的记忆。

《请坐,我给你讲个故事》,马良

动画电影《无需经营的清晨与黄昏》时长26分钟,讲述了2019年艺术家在塞浦路斯驻地,细心观察和回忆了当时的生活所见。塞浦路斯的Salamiou是一个静谧的小村庄,和很多中国的边陲小镇一样,大部分年轻人都搬到了大城市谋生,留下来的则是独居的老人和另外一些需要被照料的人。艺术家在此直观智障人士家庭照顾者这个不平凡的群体,了解了他们生活现状和面临的压力困境。在绵延平实的细节和瞬间中,流露出脉脉的温情和隐藏在日常生活钟的亲密关系的羁绊。

作品局部图

《无需经营的清晨与黄昏》,刘毅

艺术家周仰的外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这种脑部的缓慢退化是不可逆的过程,作为亲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慢慢退缩到某个除她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无法抵达的角落,全家被深深的无力感笼罩。

于是艺术家开始在每次探望时带上相机,即便并不一定会按下快门。某种程度上,她把摄影当成一个疗法,一个让我们逃离无力感的出口。然而,在外婆的病房中,摄影本身就是参与,如若不然,坐在她面前无所事事,那是更无法忍受的情形。至少,带着相机,或者母亲的手机,便有理由可以去吸引外婆的注意。有时候她甚至是够清醒,能给家人一个微笑。

《漫长的告别》,周仰

2022年11月开始,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和意大利米兰国立美术学院共同发起了“记忆之花”园丁计划,以红线和家中不用的红色衣物为材料,借“花”之形,共同创作艺术品并展示在空间中。希望将艺术疗愈带到认知症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给看护者提供一个解忧的便捷创作的可能性,让更多困在这个迷局中的人群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照顾的慰藉与出口。

“记忆之花”园丁计划,展览现场

制作花絮

在时间的长河中,如何用爱面对更多的无常?这是《爱在身边》展览提出的最后的问题,艺术家通过摄影、影像、绘画、装置等艺术形式对于自我与他人、观看与寻找、记忆与爱做出了他们的回应,美术馆成为一场生命的课堂,爱的教育现场。

我希望这个展览能唤起儿童对生命过程的理解,年轻人对衰老规律的体悟,中年人对于身边人当下事的关注,老年人对于生命价值的重新解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 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

《触》艺术项目,林依凡

(文/谢雯,供职于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图/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

本周主题推荐

书|《阿尔兹海默病》

本书作者一生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在本书中,作者采用了生物-心理-社会学的研究模式,以极为人性化的视角来探究如何让患者及其家人生活得更好。

书|《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兹海默病妻子的十年》

作者凯博文在妻子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后,作为一个丈夫同时也是医生,开始了对她的悉心照护。书中讲述了他在医学领域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和妻子的点滴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凯博文与妻子之间真挚笃厚的感情,能看到现代医学及医学教育对于“照护”的忽视,能看到“照护”如何为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找寻到了意义。

书|《银发时代》

笔者路易斯教授通过近30年的从医经历,用充满人文色彩的语言写出了她从学习医学、从事老年病照护和研究以来对老年人从生理、病理到心理的医学观察,并给出了她对于医疗体系现状的思考。

书|《认可》

认可疗法是由内奥米·费尔(Naomi Feil)在经过多年的老年人社会服务工作后,研究出适用于不同阶段定向障碍老人的照护方法,帮助定向障碍老人更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书|《生酮膳食疗法:如何预防和减缓认知障碍》

糖分并不是大脑唯一的能源。人体还能分解一种优质的大脑养料:酮体。生酮膳食,就是在限制糖分的同时摄入富含酮体的食物,为大脑注入更优质的能量,重启神经系统。膳食不仅能给人带来营养,还能带来健康。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市集丨闲下来好兔元宵市集

详情请关注 闲下来合作社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集丨早春乐事集第18回之好好过元宵

详情请关注 早春游学微信公众号

上海·活动|《我只认识你》纪录片放映暨映后谈

详情请关注 碧云BAM微信公众号

上海·放映丨《每次见面都像是告别》放映+线上映后

详情请关注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微信公众号

上海·书展丨第七届abC艺术书展·上海工作坊

详情请关注 abC艺术书展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丨《凡圣同居》金立旺 The Saha World with Mortals and Sages

详情请关注 睿品影像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金宇澄:错影

详情请关注 艺博画廊YIBOGALLERY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丨大屠杀之后:流离失所者和流离失所者营地

详情请关注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北京·游戏剧场|参与式游戏剧场“木兰花的人生”

详情请关注 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广州·舞蹈|恭喜发财Kung Hei Fat Choy

详情请关注 二高表演EDPG微信公众号

深圳·讲座|南兆旭“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详情请关注 物质生活书吧微信公众号

深圳·论坛|“泛文化的日常——墨泰十年展”开幕式暨学术论坛

详情请关注 方站CUBE STATION微信公众号

台州·展映|“离海最远”西北短片集展映

详情请关注 再望书店微信公众号

长沙·展览|森山大道——记忆·记录

详情请关注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微信公众号

贵州·展览|平行的回声洞穴双人展

详情请关注 平行裂谷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讲座丨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详情请关注 SKPRendezvous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