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名师来点评,十位过来人的2018高考作文究竟能打多少分?

苏紫
2018-06-07 19:3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编者按:高考首日,澎湃评论再度推出“我来写高考作文”策划,邀请媒体评论员等“过来人”试写今年的高考作文,与00后考生同场竞赛。今天,我们请到上海市某示范性高中语文高级教师苏紫,站在语文老师的专业角度对这些作文“批阅评分”。苏老师说,与去年相比,今年参赛作文的总体水平很高,“两篇上海卷,给我启发很大,成人和学生的视角与深度还真不一样”。

1、绿水青山是所有生物的需求(北京卷2选1)

作者:张田勘

前段时间,一位要到天津买房的青年人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天津是可以兼顾的城市!”

其实,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二三线城市,抑或广袤的中国乡村大地,都需要也应当能安放我们的灵魂和肉身,绿水青山就是安放我们灵魂和肉身的一个必要条件。

再以更宽广的视角看,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也都需要绿山青山才能安放所有生灵的灵魂和肉体。因为,除了人类,动物具有的喜怒哀乐和灵魂是“子非鱼,岂知鱼之不乐”的形而上推论所论证的,也是科学研究结果所证实的。当施工的噪音太大太多太尖锐时,动物园的动物会以绝食和死亡来抗争,因为它们也希望安详平和,并且岁月静好!

绿水青山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所需要已经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正如一位印第安长老在很早以前就指出的那样,人类属于地球,但地球不属于人类。当地球属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所有生灵之时,才会产生和维持有利于生存于这个星球上所有生灵的多样性和多元价值,无论是生物多样性还是文化的多样性。

有了绿水青山,必然会有碧水蓝天,引来鸟语花香,莺飞草长,也才能形成人与其他生物、人与万物和谐相处,各得其所,各得其乐的美轮美奂的世界。

维持和保有生物多样性,人类的家园才能提供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的所有物质基础和自然资源。因为,早就有科学家计算出来,全球自然的生态总价值(生态系统每年能够产生的服务价值)为数十万亿美元,平均每年约为30多万亿美元。这正是地球养活人类和所有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价值。

然而,维持和保有生物多样性不只是可以让人与动物和万物和谐相处,以及人类从自然获得安身立命和裹腹保暖的所有资源,也在于能从生物多样性上建立全球的文化多样性。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有着千姿百态的地貌和环境,也通过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同时,孕育和塑造不同的文化。

在江南,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在北国,有麦面做成的好吃不过饺子;在海疆和水域,有捕捞和渔获以涵养的人生;在大山,有森林和野味支撑的生活。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如果气候越来越暖,爱斯基摩人的冰原生活和文化就会消失,如同陕北高原窑洞的地下冰窖之家也会消失,同时北极的北极熊北极狐和冰原苔藓也不复存在。

当所有建立在生物多样性之上和适应当地环境而建立的人类文化面临消失和灭亡之时,不仅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会消失,也会失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机会,进而相继导致人类社会的没落、凋零……

维护和保有绿水青山不只是能养活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能保持和发展人类的多样性文化,以及从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多样性文化中取长补短,永续发展。今天,人类正面临绿水青山的减少和恶化,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日益衰退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要在挪威的冰原建造生命种子库。

对生物多样性和绿水青山的备份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与其备份,不如把更多的精力和行动放到维护和保有绿水青山上,才能让青山长存,绿水永续,让人类和所有生物美美与共。

点评:这篇文章,如果从议论文的角度看,可以给一类卷45分(北京卷大作文满分50分)。作者思路非常清晰,开篇由热门买房话题引出观点“绿水青山就是安放我们灵魂和肉身的一个必要条件”,然后分而述之:青山绿水会维持和保有生物多样性,也能够建立文化多样性,尤其是后一点,扣住了材料“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点,谈得比较深入,最后联系现实困境,提出希望,是比较规范的议论文写法。

可惜的是,材料中“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这句话被作者全然忽视了。命题要求写记叙文,就是想象描述绿水青山的景,人在其中的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作者此文不符合要求,属于偏离题意,很遗憾,只能给24分了(北京卷评分细则,四类卷0分——24分)。

2、哪种“器”,装得下我们的爱情(天津卷)

作者:方乐迪

认真思考这件事是源于我的夫人。在认识她之前,我承载的爱情的“器”也许是个筛子,不停晃啊晃,要筛出那个世俗意义上最稳妥的局面。而在认识她之后,承载爱情的“器”就宛若蚕蛹,两个人不断合力编织以对抗这个世界外部的压力。

我曾经设想过很多伴侣的标准和模样。不过,我所预设标准在见到夫人之后,全都崩塌了。细究起来,夫人没有几条符合自己的要求,但我当时仍有止不住想娶她的妄念。

看到这里,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见钟情,其实差点变成了一个单相思的车祸现场。至少夫人起初是很嫌弃我的,相处的过程也是熬出来的,小火慢烹地煎熬,还有点我们的坚持,其中夫人对我的包容更多一点。

如我这样不精确算计自己爱情的人,身边还有不少,他们发现持久的真爱都是反标准的,也许我们当初设立的所谓标准,就是少不更事的表现吧,就像很多人稀里糊涂选了学文理一般。当然,我也见过恪守“原则”的人。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爱情似乎很像《致青春》里的陈孝正,要精确以毫厘。例如,他和我说,希望对方要有北京户口,最好五环有个独立的房子,这样家里的父母来家里北京照顾孩子,子女上学无忧;女方的父母至少有一个是公职,最好处级以上,如此可以帮他仕途铺路;女方最好也是体制内的,起码以后读书还可以找个共建校。他说,这个筛子,是他和他妈共同定。

最近看朋友圈,他还在拿筛子等爱情。

其实选择筛子还是自己编织的蚕蛹,大抵和当事人内心对爱情的安全感有些关系,这并不是纯然物质化的。有人大抵无法预判来路,也无法评估两个人能够一起抵抗多强的外力,需要谋求一些物质上器物去承载,才能坦然接受一段爱情和婚姻。有些人一开始就有这种信心,相信美好将在未来发生,所以才愿意找个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物质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承载爱情的器物也是如此。无论筛子还是其他,并非一成不变的。绚烂的生活会变成寻常的日子,那些与爱情有关的信心都是在这种日子里坚凝成的。日子会让蚕丝变成筛子,把信心变成挣扎,也会让蚕丝变得坚固,阻挡绝大多数生活的挑战。这过程不需要钱,需要用心、仪式感、参与感,日子的寡淡大多从忽略那些重要的日子开始,生活如此变成活着。

因为在我十六载的读书生涯都没谈过恋爱,因此没机会在高考作文、毕业论文的致谢里谢过女朋友。所以今天,想在这篇东施效颦的习作里,想对夫人道一句,“谢谢侬”。

点评:这篇作文以“秀恩爱”始,以“秀恩爱”结,可以算首尾呼应了。由个人经验引出对“爱情之器”——筛子与蚕蛹的思考,将命题中的话题“器”具体化,构思还是很巧妙的。联系当下的婚恋市场的物化现象,也蛮有意义。器之筛子,指筛选恋爱对象的各项标准,尤其是物质条件,还是很形象的。而“蚕茧”,作为顺应内心找到所爱共同面对生活风雨的象征,其“男女双方合力编织”的特点,感觉有些似是而非。另外,行文如随笔,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比如第三段对于恋爱单相思的过程,就游离在主旨之外了。评分50分(天津卷作文满分60分,二类卷中)

3、请回答2035:这些东西你还在坚持吗?(全国卷I)

作者:与归

hi,年轻人。

当你们打开这封信时,证明时光已经飞逝了17个年头。我写这封信的时候,你们还只是刚满周岁的孩子,转眼间,你们已经骨骼作响,淬化成人。如果高考还是那个高考的话,你们现在应该刚走出考场,午饭之后,准备下午的考试吧?

2035的物质世界,一定是我这个不惑大叔无法想象的。叔想,相比2018,你们生活的时代,一定物质文明极度发达吧?叔很好奇,你们使用的手机是什么样子?或者,你们还用手机吗?是否有新的工具代替?

相比“某城”“某国”,“人类”这个名词会更加频繁地被提到吧?当你们彻底地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指引所在,我希望,你们多看看世界,在繁花似锦的诸色文明里,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学习、善于自我革命的民族和国家,才值得被未来拥抱。

当然,或许在你们的时代,“民族”和“国家”的概念被进一步淡化,你们已经习惯了用“人类”作为群体自称。这是我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人类的文明史是一架马车。哦,抱歉,估计你大概没有见过马车。那叔换个比喻,人类的文明史是一辆共享单车,物质文明是一个轮,精神文明是一个轮。在用这个比喻的时候,我是犹豫的,因为我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究竟哪个是后轮抱有看法。

唯物主义者肯定会说,当然物质文明是有动力属性、起推动作用的后轮。但是在2018年的我看来,物质文明的效应并非都是起向前的推动作用,它还有着拉拽的蛮力在。科技和工具在解放人类的同时,又很容易束缚和管制人类。比如,你享受了讯息的发达,可能又让渡了个人的隐私;比如你获得了某项功能,又分享了自我的权限。

这带来的,一方面是快感,一方面是危险。

那么,是不是精神文明就应该被比作后轮呢?也不然。我的意见是,二者是应该相辅相成、有益促进的关系。所以,我真诚地希望你们,能够用诸如法治、人文这样的精神文明“物件”,给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以规制和引导。只有当技术和工具有了积极的价值观,它们才真正是人类的福祉。

请允许我以浅薄的见识想象,当你们沐浴在人工智能和数据为王的时代里,当你们已经被富强庇护,一定要记得每日四省吾“心”:自由乎?平等乎?公正乎?法治乎?唯愿我们这一代人刻在大街小巷的字眼,能够刻进你们的心底。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是你们的继承和发扬。

我相信,无论时代怎么变,物质多么富足,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日日实践,日日新知。

2035的孩子,祝福你。2018之问,愿你认真思考,谨慎作答。

点评:这真是娓娓道来亲切可亲的一封信。作者对2035年18岁的孩子,谈自己的期许:物质文明极度发达,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指引;也谈自己的忧虑和思考:物质带来的快感与威胁,与精神文明的规制和引导,两者相辅相成才能造就人类福祉;最后提出希望:年轻人能够四省吾“心”。殷切之心,诚挚动人。

不足之处也谈一点吧:命题材料中罗列了自2000年至当下2018年的种种大事,一段2020年和2035年的施政目标,点明“与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其写作的诉求,还是非常明晰的,如果能就此展开些许评述,分数就会相当可观了。评分55分(满分60分,一类卷下)

4、无视“被需要”,也是一种风景(上海卷)

作者:欧阳晨雨

曾以为,“需要”与“被需要”,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岭,山的一边是童年,另一边则是成年。

诚然,孩提之时,能力有限,无论衣食住行,还是柴米油盐,无不有赖于家长,常挂在嘴边的“需要”,既是客观的,也是本能的。

长大成人,从学校步入社会,变得更加自立,身上也多了一份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深藏于内心的“被需要”,其实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

平时,给久不联系的朋友帮了小忙,再恼火人家“无事不登三宝殿”,却也为自己仍被惦记着,还能发挥点作用而感到“骄傲”呢。

不过,说句实话,常扛着这样的“大包袱”行走,真的很累。为他人做嫁衣裳,时间久了,也就忘了自己的正常“需要”。尤其当自己的“需要”与“被需要”冲突时,还会让人陷入迷茫与困惑,一时难以取舍。

更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习惯了索取的人,甚至会把他人这种基于“被需要”的自愿付出,视为一种理所应当。

还记得帮助过数百名贫苦儿童、残疾人的丛飞吗?为了慈善事业捐献了300多万元,可当他说自己生病时,家长第一句问的话,竟然是那句“什么时候治好打钱”……

让人寒彻心扉的话语,并不能全然归咎于当事人的无情无义,更应当被审视和检讨的,是只把“被需要”作为人生唯一坐标的心态。

其实,所谓“被需要”,帮助他人,应是力所能及范围内的适度付出,也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而不是一种没有底线的牺牲。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只有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之外,才谈得上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放大了“被需要”,看似感动了自己,更“感天动地”,其实也混淆了群己权界。所谓“己”者,自己、个人私域也,对应的是“需要”;所谓“群”者,群体、社会公域也,对应的是“被需要”。当“被需要”掩盖了“需要”,群体的光芒就会遮蔽个体,而个体的权利也就黯淡无光,难免有受到侵害之虞。

“需要”与“被需要”,两者都是人生的风景,不必厚此薄彼。不羞谈“需要”,也不被“被需要”左右,人才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独立。这样的人生,也更加令人向往。

点评:刚开始审这道作文题,我觉得学生的写作侧重点会放到肯定“‘被需要’成就个人价值”上。读了上文,发现反其意而论,倒是蛮有新意的。这大概就是未出校门不谙世事的学生,和在社会摸爬滚打看惯炎凉的成年人的差别吧。作者立意新,论述却不偏激,批评的是“把他人‘被需要’的自愿付出视为理所应当”的现象,和“只把‘被需要’作为人生唯一坐标的心态”。除了现象的罗列,还理性分析了内在原因:混淆了群己权界——这一升华非常出彩。

硬要说不足之处,吹毛求疵,从卷面的角度看,段落分得过于琐碎,含字符824字,11段,会影响到阅卷者短时间内对内容的把握。评分66分(上海卷作文满分70分,一类中)

5、你,真的被需要吗?(上海卷)

作者:李勤余

人们不仅关注自身需要,也时常渴求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题干中的“不仅……而且”已然泄露天机:当今社会,空前丰裕的物质条件足以满足自身需要,而能够被他人需要、承认,反倒成了最为紧要的精神追求。对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前来参加高考的00后而言,更是如此。

不过,反过来想想,人们之所以渴求被他人需要,恐怕正是出于对自身被遗忘、被忽视的担忧。这并非杞人忧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世界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在原子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城市化让人们永久性地身处于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之中,由其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强有力的联系。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个体意识的空前高涨,都让传统的集体生活方式逐渐解体。我们常说,年轻一代越来越有主见,但未曾关注到的,可能是掩藏于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当皮肤黝黑、颜值不高,却敢于表达自我的王菊出现在屏幕上时,立即引来万千羡慕而又振奋的目光。原因无他,看似普普通通的她,代表的正是毫不起眼的“我”。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舞台中最闪亮的存在,不是吗?用“被需要”来驱散生命中的阴霾,自然无可厚非。于是,不少年轻人爱上了当主播、拍抖音,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只求粉丝的点赞、公众的关注。可问题是,这些,真的是“被需要”吗?

须知,被需要,应源于自身真正的价值。当许多年轻人沉溺于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消磨着宝贵的青春时光时,一位隐姓埋名30年,从不求功名利禄的93岁老人却受到了国人的瞩目与尊敬。半个多世纪之前,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毅然走上了用“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追梦之路,至今不悔。没有舞台耀眼的灯光,没有粉丝递来的鲜花,但他,却永远被国家、民族“需要”。而即将步入象牙塔的自己,是否会忘却曾经的理想?

被需要,从来不是一种单向关系。诚如叔本华所言,人类世界的发展动力从来源自于爱。因为爱与被爱,所以需要与被需要。不再被需要,就会产生娜拉出走的结局。不懂如何需要,就会催生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成为重于泰山的存在,但我们完全有能力,让自己被社会、被他人需要。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父母、朋友做起。走出考场时,我们将会迎来他们关切的目光和灿烂的笑脸。相信,这一场景会永远烙印在你的心底,因为,这就是“被需要”的感觉。

点评:作者对于材料的解读,非常精准,“不仅……而且”,侧重点在于“被他人需要、承认,是最为紧要的精神追求”。其原因,结合着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谈得很到位。然后,列举年轻人追求“被需要”的例子——最新鲜热辣的“王菊”。但思考没有就此止步,一个转折——这些,真的是“被需要”吗?将问题引向更深处:以“黄旭华”为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被需要”。最后,提出解决之道: “爱与被爱,所以需要与被需要”,从爱护身边人做起。层次清晰且步步深入。出彩之处还在于联系现实,画眉入时。相比去年,该考生进步明显,评分68分(上海卷作文满分70分,一类上)

6、历史的与当下的语言世界(江苏卷)

作者:西蒙

西方语言学家认为,我们处在一个被语言建构的世界里,有些是通过声音影像而呈现,有些则借助诸多有内涵的符号而凝固留存。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脱离了对语言的构建和理解,社会的智慧之光也会逐渐暗淡。如果说“生活处处有语言”,这并不为过。

这些语言的载体和呈现方式是不同的。譬如,历史的遗迹就是一种语言。在圆明园遗址公园里散步,我们能透过断壁残垣,看到那个山河破碎的国家苦难岁月,也能从这些历史痕迹里想象出当年无数仁人志士为创建一个新国家而奋不顾身的勇敢与激情。这些语言的诉说是漫长而深刻的,它们不需要借助外力,也不用太多浮华的雕琢,就能一直铭刻在人们心中。这可以被称为“历史的语言”。

当然,有些历史距离我们遥远无比,有些则是晚近的历史。当我们行走在汶川地震废墟遗址旁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十年前的震痛,但这些痛苦也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更坚定地认为团结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这种信念透过这些遗址无声的语言传递给后人,它们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声波。

当考古学家在一个个先秦遗址里挖掘到文明的踪迹时,不论是用C-14技术测算其年代,还是提取了古人的DNA,这些“发现”的过程其实都是在和古代的文明语言对话的机会。它们告诉后人,文明从来不是在田园牧歌中行进的,这其中有太多的纷争和拼搏,也有太多的悲情和遗憾,但不论如何,文明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这是最值得后人骄傲的事情。

相比历史遗迹的语言的“沉默感”,生活里还有很多语言更加灵动活泼,它们也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符。比如,沉溺于爱情之海的情侣们之间的缠绵之语,在教室里对知识争论得热火朝天的青年学子们的探讨之语,老师们对孩子们敦敦教诲之言.......这些都给我们以更绚烂的生活色彩,让我们在情感和思想的激流中不断奋进,从中汲取无限的正能量。

当下的语言世界,的确看似更加丰富而多样化。但是,它也存在着很复杂的情况,因为,叙事者如何讲述对象,其语言表达的范式,也决定着它最终的面貌。在一些宏大叙事里,语言往往呈现为一种话语范式,修改话语则意味着背后话语权的改变。比如,媒体如何报道一个新闻,或选择正面报道,或为了吸睛而炒作其中负面的新闻点,所造成的影响完全不同。

很多时候,我们要避免因为自己的观念狭隘或知识局限,所造成的对语言呈现方式的负面影响,这可能是让语言世界更加美好的重要方式。总之,透过历史的和当下的语言世界,我们能体悟万象的风姿,能发现世界的多样面貌,这的确是很奇妙的体验。

点评:文章内容一如标题《历史的与当下的语言世界》,先花了三段的篇幅论述“历史的语言”,透过历史的遗迹,了解文明的踪迹,传递先贤的精神。内容中规中矩。之后再过渡到生活中灵动活泼的语言,这一段相对前者,由虚到实,反而有些浅显了。之后谈当下语言世界的复杂性极其应对方式,是本文的亮点,可惜只有一段半的篇幅,其实就最有现实意义的这部分敷衍成文,把问题谈深入,效果可能会更好。

命题将“音乐、雕塑、程序、基因”都归于“语言”的范畴,表明可以就其外延具体展开。作者也写到三种“语言”,可惜有些头重脚轻,用力不均。评分52分。(江苏卷作文满分60分,二类卷中上)

7、透过足球的语言,读懂传奇迭出的时代(江苏卷)

作者:然玉

贝克汉姆的圆月弯刀,诉说着英伦的优雅与想象。

因扎吉禁区内的轻灵一击,诠释着机警的投机。

齐达内的马赛回旋,罗纳尔多的钟摆过人,大伊布的蝎子摆尾……这些标志性的动作,就是足球的语言,是球场连接世界的方式,是球星书写传奇的文字。从中,我们听到了英雄偶像的呐喊,听到了整个星球的回响。这是一种通用的语言,就如同微笑和眼泪,就如同V字的手势,就如同暖暖的拥抱。

久远的现代足球史,就是一段足球语言不断累加的历史。当然,如今早已不是贝克汉姆或因扎吉的时代,但他们的足球语言,却早已成为恒久的经典。而现代,在舞台中央的表演者,乃是技术无匹的梅西,是勇毅无双的C罗。他们用一个个进球,一场场胜利,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的足球语言,又将足球这项运动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天赋与天才,恩怨和情仇,自成一体的足球语言,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所有的观球者,都能听到球场之声,都能懂得话外之意。

足球,是脚下的艺术,也是一种肢体语言,更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你知道吗,姆巴佩和内马尔说同一种足球语言哦。曾经素不相识的他们,在大巴黎甫一合作就迅速碰出火花,这诡异的令人惊叹的默契,简直就像是相识已久的至交。他们读懂了彼此的足球,只需一个眼神,便知道该如何跑位、如何传球、如何得分。不羁的天才少年,只有在遇到同类之时,只有在听到同一种足球语言之时,才甘愿相互成全。

当然了,足球语言,从来不只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更是一种团队合作的集体演绎。德国足球,素来以其惊人的战术纪律和缜密的逻辑性著称于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类似于一种模块化的编程语言,球员作为“战车上”的标准化部件,兢兢业业地扮演者应有的角色;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荷兰足球的全攻全守,总是大开大合,要么赢得畅快要么输得干脆。这种足球语言,很爽快、很写意,甚至有点情绪化、有点神经质。而这,丝毫无碍于迷它的人爱得疯狂。

足球,一种世界共同的语言,正在不断写下新的篇章、新的传奇。当你看懂了这门语言,你便能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点评:2018年6月14日,世界杯开战。这篇作文,应该是球迷的应景之作。“生活中处处有语言……音乐、雕塑、程序、基因……”既然材料给了“语言”很宽泛的外延,那么“足球是一种语言”,也说的通。作者为了确定这一点,不断地反复强调,先谈脚法肢体,再谈心灵与团队,言之成理。只是标题是“读懂传奇迭出的时代”,球星的个人经典,如何体现传奇时代的特色,似乎有所欠缺。与其去补足,不如换个题目吧。

在高考中写足球,有些危险,但是真爱,赞一个。评分54。(江苏卷作文满分60分,一类卷下)

8、标语不息,时代脉搏力量不息(全国卷III)

作者:王彬

标语,往往凝结着积极向上的气息,也渲染起浓烈的发展氛围,能把最广泛人群团结在一起,去做热情洋溢之事,去做轰轰烈烈之事。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一定程度还镌刻出了时代面相,更折射出了时代精神,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并触动和感染无数国人,在时代浪潮中,无限奋斗,执着向前。

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满大街都可以看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这句话戳中了时代核心,一定程度代表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气儿,也是“务实高效”这一深圳精神的一种表层呈现。可以说,这句标语与那个改革开放初始的时代紧紧相连,也为那个在改革创新中“横刀立马”的时代,提供了一个精神宣泄口和现实追求点。毕竟只有明晰目标,坚定路径,才能大胆追求与践行。

而当时间轴转到了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则传遍了浙江的七山二水一分田,还有传遍全国之势。这时候,“唯GDP”的追求已经后劲不足,缺乏现实的有力支撑,“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便成了新的时代脉搏。而“绿青”与“金银”挂钩,则平衡了发展与可持续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精准把脉,是时代之幸。

2017年来临后,雄安新区横空出世,“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的标语,掀起了新一轮的革新大潮,这样的新长征路,要我们这一代人去走,艰苦追寻的是发展新模式,是创新性国家,是更有意义的未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嘹亮标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追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担当。它们都是时代的注脚,承载着民族向心力,是我华夏智慧与时代融合的现实结晶。它们植根于我们的民族精神之中,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中,又从现实中走出,并与现实产生共振,所激起的都是轮替时代面貌的伟大力量。

这三个不同的时代,这三个不同的标语,不同的只是时间与方向,而相同的则是它们那傲然的精神气,还有那稳步向前向好的坚定步伐。在一脉相承中,又彼此触动,相互砥砺,让无数个体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让社会发展的现实进程不断高歌猛进,让我华夏的文明焕然一新,走向幸福未来。

标语不息,时代脉搏力量不息,这是坚信,也是坚守。“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这“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便隐含在这每一个标语之中。而未来,我华夏的风采,还会有更多新标语和口号来诠释和演绎,并生生不息,愈发强劲。

评分:不愧是媒体人,时代的脉搏搭得很准。开篇点到标语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镌刻出了时代面相,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紧紧扣住了三个时间节点。接着分述三条标语的时代内涵,1987和2005两条写得很具体,而最应该浓墨重彩的2017,却谈得有些空泛,略遗憾。之后一段与开头呼应,再次强调时代的民族精神。最出彩的是三条标语三个时代的异同,相同之处在于“傲然的精神气和稳步向前向好的坚定步伐”,将三者很好地收拢在一起。最后以“中国梦”的标语结束。

这个题目由于内容的限制,感觉写到这一步,足矣。评分56分(全国卷作文满分60分,一类中)

9、人生何尝不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全国卷Ⅱ)

作者:胡欣红

战斗机防护究竟应该在中弹多的地方还是弹痕少地方?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前者。然而,答案却恰恰相反。机翼与前身虽然弹痕累累,但中弹多而飞机却能回来,说明那些地方坚固,中弹都不致命。机翼到机尾的弹痕之所以比较少,是因为后部中弹之后,战斗机容易坠亡无法返还。换言之,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往往被表象所迷惑,容易忽略这部分数据。

战斗机防护如此,人生何尝又不需要一点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但在某些情况下,有时也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在这方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堪称典型。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当然是想办法下水救人或者四处呼救,在上述两者救援行动一时都难以实现之时,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救了小伙伴性命。

司马光砸缸之类的情况,或许难得一遇。但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认识模式的逆向思维,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屡屡发挥巨大作用。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如果按常规思维,要么降价处理,要么织补一番蒙混过关。但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步入信息时代之前,凭经验判断问题固然容易陷入思维误区,身处“大数据”几乎无所不能的当下,其实更应该提防思维定势和僵化问题。简而言之,凭经验办事,人们多少会有所怀疑,而面对严谨精确的“大数据”,很少会有人敢于质疑。其实,“用数据说话”,并不见得就一定完全正确。譬如,近几年受到媒体关注的所谓借助大数据填报志愿的高考志愿卡,就需要多长个心眼。如果其中的数据统计不全,其后果可想而知。即便数据真的可信,推测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低,岂不是会“引导”很多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反而会把分数抬高?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不按套路出牌的逆向思维,常常能能独辟蹊径,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从而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人生固然应当按部就班,但又何尝不需要“反其道而行之”?

点评:文章很顺。作者开篇引用材料,提出“战斗机防护”问题,分析专家提议为何正确——被表象迷惑,缺乏逆向思维。按照议论文写作的常规思路,作者先分析“逆向思维”的概念,再以司马光砸缸和“凤尾裙”的例子,谈其作用。例子略显老套。出彩之处,在于“大数据”时代更应该提防思维定势和僵化。其危害举例,如果能从高考,谈及其他领域,视野更为开阔,就更好了。材料作文,在行文过程中,或者结尾,可以再扣扣“战斗机”。评分54分(全国卷作文满分60分,一类下)

10、新时代新青年一一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北京卷2选1)

作者:姚华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缔造了伟大的“中国奇迹”,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很多人,包括青年人,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个体和家庭的利益最大化,成为不少人行为处事的准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作为青年人,我们当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伟大时代赋予我们建设现代化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新时代下的新青年,应该一方面要做到不忘初心,做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另一方面要做到砥砺前行,做一个强大的务实主义者。

坚定的理想主义者要求我们青年人首先要做到心怀国家、有强烈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我们要从心底意识到中国和中华民族是每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母体,没有母亲的庇护,我们任何人的任何成就都将失去意义。不管是我们身处何方,都要心系我们的祖国母亲。

其次,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博爱的情怀,要有成为“世界青年人先锋”的勇气和决心。理想是一个人前行的明灯,指引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没有理想,犹如盲人摸象,一生光阴必将虚度。

当前,青年人最大理想是“做一个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终生的人”。来自汕头的黄鸿翔,就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他26岁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材生,本可以在华尔街全球顶级咨询公司谋得一份令外人羡慕的美差,但他毅然放弃眼前的舒服日子,选择深入非洲丛林做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他从小就热爱动物,喜欢冒险,他儿时的理想就是“与动物打交道”,他的选择表明他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因此获得了世人的钦佩。

务实主义要求我们青年人首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当下中国的伟大成就有赖于一批又一批具备勤奋刻苦、拼搏钻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不畏艰难等品格的先贤和热爱奋斗的人民,这些优良品质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它们一定还是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缔造因素。

其次,我们要做到“顶天立地”,在实践中练就内功。所谓“顶天”,就是要多关心多关注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现代化、法治化、创新型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城市、城中村改造、城市“微改造”幸福社区等全球、国家、城市、街道和社区等不同尺度的事;所谓“立地”,就是要思考上面这些事,我有什么态度与想法,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如何贡献我的能量。

第三,我们要有世界眼光与视野,加强国际交往与交流合作,从世界各国各地的文明体系中吸收养分,不断夯实我们的综合竞争力。

新时代,我们当燃烧激情,挥洒热血,书写青年人奋斗的篇章,从而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点评:考语文还是考政治?这个作文题目,虽然要求写议论文,但如何写出文学性,而非政治小论文,真是一道难题。在新时代成为新青年,作者认为需要做到三点:理想与务实的统一,顶天立地,世界眼光。都对。只是篇幅上头重脚轻,还是应该长话短说,短话长说,注意一下均衡比较好。评分50分(全国卷满分60分,二类中)。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