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Z博士的脑洞|不要停下改革的脚步,不要让独角兽染成毒角兽

万喆(特约评论员)
2018-06-13 18:1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独角兽在A股掀起了巨浪。许多人质疑,独角兽,你好毒,你好毒,你好毒毒毒毒毒。

“独角兽”和扇贝们相比,谁更有毒?

对于“独角兽”回归A股市场,舆论中负面情绪似乎一时间占据了主要地位。一种说法是,“独角兽”有“毒”。

“有毒”当然是个很严厉的指控,但又相当抽象。什么叫做“有毒”?怎么算是“有毒”?

“新手”驾到,和原有的市场“老兵”比一比?

比如,会不会比獐子岛能掐会算能飞天遁地的扇贝们更“毒”?

2014年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发布了2014年三季报,业绩突然“变脸”,由盈利转为巨亏8.12亿。原因是北黄海遭遇异常冷水团,几年前在海里播下的价值7亿元虾夷扇贝“团灭”了。市场反应强烈愕然;到了2018年初,獐子岛扇贝故态重萌,再次集体“出走”以完成突发性公司2017年“亏损”的历史伟业。

这些扇贝们当然是既老辣又乖张,堪称深水中的“老毒物”。因为就在2017年10月,它们还自由自在舒服安然的在该在的地方“徜徉”,使财务报表光辉照人,公司市值仍旧坚挺,使接下来的12月公司二股东大幅减持时,套现得非常圆满。而减持一结束,它们就义不容辞相约而去,把无尽财务黑洞留给了广大股民。在2014年的“逃走”事件里,背后也都是许多的“上下其手”。

当然,A股中还有“下周回国”“共同窒息”的贾会计,还有“不是司机”远胜老司机的小燕子等。这些是有名人效应的。其他并不在尘世中如雷贯耳者,除了“善解人意”的扇贝,各种案例恐也不少。即使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一点的,也有在公司业绩无力回天之际,发现还有两套房,从而一步登天的。总之,总体资产质量和公司运营能力,让人总是目瞪狗呆。

试问,和“独角兽”们相比,谁更有毒?

估值过高,是谁的“毒”?

“有毒”的另一个“论据”是认为“独角兽”会估值过高。

但是A股本身的估值难道不就一直过高吗?

自有交易以来,A股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就在40倍左右,大大高于成熟市场的20倍甚至更低水平。

看看A股和H股(港股)。A股牛市的时候,对H股的溢价大概有70%,低的时候,A股市场也比H股高出20%以上。不仅如此,无论哪种“通”的机制,其本意是想创造市场联通,认为A股与H股的价格将接轨,差距最终将消失。但似事与愿违,AH股差价却越拉越大。恒生AH溢价指数在2014年1-11月基本稳定在95左右。但从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后,恒生AH溢价指数开始狂飙,最高升至150。

两地上市股票获得完全不同估值的一个极端案例是广汽集团。2015年6月份,受政府加大对汽车行业的支持力度影响,广汽集团股价在内地大涨49%,但同期该股在香港股市仅仅上涨3.8%。其A股较H股溢价281%。

银行股也是很好例证。沪港通开通伊始,几乎所有研究都声称,AH两地上市银行股中绝大多数H股溢价的情况,将有助于A股银行进行估值修复。然而沪港通落地不足一年,两地上市银行股就经常陷入A股溢价、H股折价的境况。去年下半年,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股估值较H股全面溢价,溢价率最高达到52%。这意味着,同一家银行H股估值已经不足A股五折。也就是说,去香港“买买买”名牌包已经过时,买“打折”银行股才是时尚。要知道,在银行股相对内地“打对折”的时候,去年港股市场的表现,放在全球范围都属抢眼,代表市场整体水平的恒生指数从底部已经累计上涨近43%。 

A股对B股的溢价也长期维持不低水平。

所以我们也才会常见到,非独互联网“新贵”们,一些地产大佬们等也想要“回归”。

估值过高,究竟是独角兽的问题,还是A股市场的问题?

质疑的思路是不是“有毒”?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独角兽”们已经过了“成长期”,被“收割”得差不多了。现在回归,岂不是“花样年华”浪荡光了,剩下些“残花败柳”的“渣”让我们咀嚼?

其实,相比A股其他“小伙伴”,由CDR途径回来的独角兽,其估值将会是美股和港股等的折射。借助了成熟市场的估值标准和相关条件限制,独角兽的估值可能更难以乱炒作。

关于“成长”这件事,就更有意思。一个公司的成长,总是在长期动态中变化的。如果能够从其微时就慧眼识才开始投资固然最好,但是公司成为行业翘楚后,好公司仍然有长期发展规划,也有长期投资价值。否则,是不是连GE或者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也都“过了成长期”而早已没有价值了?

再者,无论是不是独角兽,公司的重点都是在管理运营上。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今天是行业龙头,也许明天就被行业淘汰,如柯达、摩托罗拉。即使是像雅虎这样的公司,当年也是一匹一骑绝尘的独角兽,但后来只能黯然退场。而苹果,经历了成功,经历了失败,又经历了成功,可能还会经历失败,是不是仍能再次成功?“成长期”不一定只有一个。互联网本身度过了泡沫期和破灭期,翻身又见新天地。该不该投资,得由你自己的判断。此时有投资价值,不见得以后都有投资价值。此时价值平平,不见得以后不会异峰突起。

一时兴盛一时衰微,这本来就是市场的真正面目,也是市场的实际意义。谁能保证公司昌隆永远?谁能保证投资永远赚钱?

说到底,有些所谓“质疑”性说法的本质,还是体现了我们市场中惯有的不重视“价值投资”,不重视公司运营能力和产品服务价值,而是一味重视“炒作”投资快速赚取差价的思路。这种思路,才是真正“有毒”的。

不能“爱答不理”,应该“热情拥抱”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年这些“独角兽”们“瞧我不起”,现在它们意气已尽,我们也应该“爱答不理”。

只是,当年一些“独角兽”远赴他乡上市,既有对其他市场的“艳羡”因素,也有国内市场的制约因素。那时的“独角兽”,无论从概念上、思路上和公司规模上,都还不具备当今的影响力。不得不说,以A股市场过去的思路,留下他们的意愿并不强,留给他们的门槛也太高。这大概并不是一个“那时候你嫌我穷”的故事,这至少是一个“那时候谁是小清新谁是土豪大家谁嫌谁还说不准”的故事。

独角兽企业(unicorn company)是投资行业的术语,最早由硅谷的一位风险投资人Aileen Lee在一篇科技媒体报道中提出,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非上市公司)。之所以用“独角兽”来形容,正是想说明其稀缺性。

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出现在2009年,此后数量增长缓慢。到2014年和2015年数量明显增多。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全球共有220家独角兽公司。这些公司的估值均超过10亿美元,估值总额达到7630亿美元。与2015年初Fortune公布的88家相比,数量增加了1.5倍。高估值的创业企业在2015年后加速形成,说明全球进入新兴产业崛起、风险投资活跃的旺盛发展期。

科技从来就是重要生产力,而当下正是科技改变人类命运的时代,资本市场不能有效、高效的推动企业创新,则无法为市场活力和国家战略担负应有的责任。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对“独角兽”不但不能“爱答不理”,而且应该“热情拥抱”。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对创新企业的重视,或者为海外优质“独角兽”打开“回归”之路径,旨在为国内创新型企业提供发展平台,从而通过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是一件好事。

不要让独角兽染成“毒”角兽

自然,对独角兽的“忧虑”也不无道理。

中国的金融抑制由来已久,资本市场虽然积极改革,但其制度仍旧相当落后,其僵化无可避免的带来市场的单薄。在这种大背景下,资本市场一方面成为一些“有幸”上市企业贪婪融资的工具,一方面又难以为大量有潜力企业输送支持。由于资本市场理念落后,多次改革不一定真正找准了“病因”“病根”,反而许多时候仍然是以表面繁荣为目标,与市场化渐行渐远。而因为市场波动带来的“畏难”心态又导致政策的不一致性变得更加强烈,进一步大大损害了本就愈加脆弱的市场公平和市场信心。

这一次“拥抱独角兽”引发的巨大争议,其实正来源于此。大众所关心的其实是,这是否又是一个追求表面好看的短期性举措?

此次举措还是应该放在更长时间阶段内进行诠释。2015年发生股灾后,举世皆惊,监管层痛定思痛;2016年起,监管思路履新,重新布局,措施、力度都在不断加深;2017年,监管进入全新纪元,加强监管逐步实现全方位、全时段、长效化、制度化。应该说,这次改革还是抓住了“牛鼻子”,并且既有手段又有定力,不追求短效之功,不放弃长效之策,真正在打“攻坚战”的。未来,市场应会向着市场化方向不断行进,注册制也将步步推进。

不过,想要完成“市场化”,做到“注册制”等,需要解决几十年内市场留下的种种痼疾。市场在整顿、肃清的基础上,还需要逐渐扩容、引流。也就是说,市场要震慑,也要抚慰,要出清,也要培育。在这种理念下,就不难理解,加强监管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相应对市场扩容,而鉴于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科技创新对市场乃至国家发展都至关重要,将创新型企业作为“切入点”为市场注入活力是较好的选择。

接下来,当资本市场容量扩大,选择更多,相信会逐步完善退市、转板机制,也会逐渐降低“核准”门槛,从而一步步完成真正优胜劣汰的市场化进程。

市场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是一次“放水”,或者是一次“大跃进”。

而监管层也一定要注意,不要停下改革的脚步,不要让独角兽染成“毒”角兽。

后记

反过来看,许多“质疑”,其实不是对“独角兽”的质疑,而是对背后A股市场机制建设的质疑。

可悲的是,人们一边质疑旧市场坏规则,一边习惯了这些坏规则,以至于对旨在理顺、改变坏规则的新改革产生反抗心理,无异于一场“自嗨”后的“自害”。

如果当前的强监管措施、以及目前证券市场改革的深化如期推进,那么这项举措,应只是为了让市场中有更多的选择,对投资者如此,对企业亦如此。这绝对不是为了让谁“赚钱”,但肯定是让大家有了更多“赚钱”机会的选择。进一步说,这项举措也不过是一个“切入点”和中间项。

当然,无论在这一次或哪一次改革中都好,一定要多多考量政策细节,和坚持制度建设、完善,以使市场能够最大程度的公开公平公正。

“独角兽”究竟是神仙还是妖魔?拉出来遛遛。市场越公开公平,就能够得到越为公正的评价和估值。

(作者万喆系经济学家,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孙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