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人为何不愿生了?生育政策如何影响社会发展?

杨成钢 x 澎湃问吧
2023-02-17 17:01
来源:澎湃新闻
一问三知 >
字号

2023年2月15日起,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新《办法》放宽了生育登记限制,不结婚也可以进行生育登记,生育数量的限制亦被取消。此次生育登记政策的调整引起网友热议。生育登记与婚姻“脱钩”意味着什么?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到现今开放三孩,不同的生育政策如何影响社会发展?性别、年龄结构、城乡流动,未来人口发展可能有哪些趋势?澎湃问吧邀请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成钢,一起聊聊我国生育制度的变迁。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怎么看生育登记的松绑

@阿飞负传:对生育登记的松绑,可能瓦解结婚制吗?

杨成钢:您这个问题最近网上议论的比较多,它其实是对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这个规定的一个误解。首先,我国的《婚姻法》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正式的法律制度,从50年代至今从来没有包含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性条款,只是在计划生育的特定时期,某些地方为了限制生育而把结婚和生育申请(准生证)作为生育控制的手段,这些手段在今天已经不合时宜,取消很正常。

其次,生育登记有两重含义:一是人口统计的含义。既然生育了当然应该登记,不然信息就失真了。二是生命主体的社会权利,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允许把某个社会个体视作天生的“黑人”或“贱民”。所以生育登记本来就不应该有限制条件。

第三, 婚姻制度的存在与生育登记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婚姻制度有几千年的历史,生育登记制度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婚姻就是双方的一纸契约,愿意遵守,再大的社会压力也能遵守;不愿意遵守,有了契约也形同虚设。

@Monicaaa:在北上广生活的人们观念更开放,为什么不是第一批试行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的地区?

杨成钢:国家对试点地区的选择应该有更综合的考虑,包括试点地区的人口基础、特定的政策历史等。

生育制度的变迁

@昨日的世界:国家从计划生育到开放三胎,仅是因为人口下降而做出的制度改变吗?还有哪些因素的考虑?

杨成钢:人口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所以,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而制定和调整生育制度,中国也不例外。当初实行计划生育是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做出的人口决策,现在开放三胎又是根据目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口国情而做出的政策调整。

中国目前生育率的下降速度很快影响到了人口结构的稳定和安全,也影响到了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 所以做出制度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具体的政策调整会考虑很多因素,但是基本的因素就是人口结构的安全和未来经济增长的需要。

@颜颜子:我国的生育政策今后还有动态调整吗?

杨成钢:中央的提法是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这应该被理解为是让生育政策更具有包容性、适应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育需求。至于生育数量的规定,应该说三胎生育已经超出了绝大部分人的生育意愿数量,但是我个人认为,生育政策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还生育权于每一个家庭和生育个体。

@大森林:如何让百姓真正愿意生孩子?

杨成钢: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选择的因素很多,但目前最直接的因素是孩子养育成本太高, 有直接成本也有间接成本。所以要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首先要设法降低养育成本。从国家的层面来讲,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提出一个系统化的综合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在卫生、教育、税收、金融、就业等各个方面综合发力, 切实降低生育成本,解决育龄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

如何影响社会发展

@伊丽莎白的鸭:请问您如何看女性求职时被问及婚育情况?当生育变成企业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工作的隐形标准,会有什么后果?

杨成钢:用人单位了解询问求职者婚育情况这个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将女性求职者婚育情况作为录用标准,则违反了相关就业制度规定,涉嫌就业歧视。当然,在现实中,许多就业歧视往往是隐性的,并不容易举证。所以在全社会营造一个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还任重而道远。

@庄里的小二:企业可以减少甚至不招聘女性来规避风险,办法太多了,用法律可以对已发生的管控,却不能预防,也不能改变用人单位的认知,这才是根源。

@双王炸对三:社会责任让企业背负,凭啥?

@澎湃网友viueYj:杜绝歧视的开始就是要求企业不得询问婚育情况,否则如何证明企业是否将其作为内部的、并未公布的录用标准?而且询问生育情况,也是违反妇女权益保障法的。

@zzZ多喝白开水:您如何看待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日后可能变成主流吗?这对目前的人口结构有什么样的影响?

杨成钢:年轻人返乡创业,其实是好事。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国现在已经过了劳动力可以无限供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推进人口城市化的那个阶段。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要通过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将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而不能够单方向地将乡村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向城市配置。

从个人发展来讲,年轻人如果能将在城市中增长的见识、学到的技术、掌握的人力资本带回家乡带到农村,可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做出很大作为。比起在城市一般性的打工,也许在家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成功的机会更大。这一点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意识到的,从而也会在日后形成主流。

至于对人口结构的影响,首先会对人口城乡结构带来有利的影响。人口城市化水平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适度,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中国乡村存在空心化、老龄化的趋势, 这对中国持续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年轻人返乡创业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其次,年轻人返乡创业也可以改善农村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状况。

@Wirtz:人口下降对普通人是利好消息吗?

杨成钢:您说的人口下降,我理解的是指全国的人口下降。这是一个宏观人口现象, 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会有影响,影响也是正反两方面都有。对普通人的影响简单地说,一方面将来由于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会对就业能力有更高要求。

    责任编辑:朱嘉熙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