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4位散文家书写24节气,用文字带读者回归土地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2018-06-20 14:3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二十四节气,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悠悠千年,它们形塑了中国人的智慧与记忆。二十四节气既是一份对天地万物共生共荣的细微体认,也是一份对民族共同身份的期许与认定。

天地化美,万物生息。作为中华儿女,可以如何书写这份深远的传承?

赵荔红(中)和汗漫(右)在发布会现场。

6月17日,由24位散文家合力编著的新书《中国书写:二十四节气》在上海言几又·长宁来福士店发布,该书作者之一、散文家赵荔红、汗漫、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出席了新书分享会,与读者一同致敬中华古老文明。

与很多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图书不同,《中国书写:二十四节气》完全从文学的角度,精心挑选了中国文坛24位优秀散文家,以一个人书写一个节气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书写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自然物候、历史文化、故乡亲情、生命体验,用文字带领读者回归土地、感受自然、走进历史、体悟生命。

赵荔红书写了“立夏”这一节气,同时也是本书的主编之一。谈到主持编选本书的目的,她说道:“处暑、白露、霜降…这二十四个极其美丽的汉语词汇绝非是简单的符号,它们呈现出蓬勃的生命色彩,具有普遍又独特的意义,是时间、是农时、又是人事。”

近年来,坊间已有不少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字、图片,但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介绍,纵深的书写极少。“皮毛、仪式性的继承,固然有一定意义,但我们想要做的是,从生活里,从生命中,从广袤大地上,从追忆中再现、重写活泼泼的‘二十四节气’,”赵荔红说。

“选择作家时有几个考虑,首先是目前非常有实力,保有蓬勃的写作能力,言之有物、笔下有魂的散文作家。除了考虑其文字优秀外,还考虑地域分布,中国大地东西南北中尽可能覆盖,这本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学书,既顺应时间的流变,又具有空间的宽广。春秋时期的季札乐于到不同地域‘观风’,歌谣创作者乐于深入民间‘采风’,《诗》三百中,‘国风’是最生动、最有活力的诗篇,我们二十四篇节气文章,也是从祖国大地汇聚来的最有活力的‘风’,”赵荔红介绍。

《书写中国:二十四节气》书封。

去除同质虚伪的言说方式,散文也要革命。通过书写二十四节气,每个散文作家独特的文字魅力也得以呈现。近年来的散文创作,寻求多样性表达,所以跨文体、虚构性等也体现在这次的散文创作中:书信体、诗歌引用、小说化代入感、关键词、半文半白的笔记体、夹叙夹议的评论体、历史演义、调查报道……一篇文字可能糅合多种元素、多样叙述方式,不同文章也会呈现不同元素及叙述方式的运用。不禁让读者感叹,原来散文还可以这样写。

如《书写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该篇作者柯平用笔记体来呈现这一节气,一个“小寒”跨越了上下五千年,写了15个历史人物。进入小寒的第一日,松江乡绅顾清在城南小斋里敲冰煮茗;小寒第二日,是北宋的天庆节兼亡国日;第三日,西湖边久候柳如是不至的李流芳已变得不那么自信……

“小雨”节气中,作者祝勇走到了紫禁城的弘义阁,站在廊檐下,看雨点实实在在敲打在冰冷的台基上,想这紫禁城千年间经历的雪雨:朱元璋一定喜雨,他多次在诏书中申明“朕本农夫,深知稼穑艰难”;康熙皇帝与吴三桂战事胶着,北方坚持不下雨,康熙写“罪己诏”;光绪皇帝最爱欣赏龙头(螭首)喷水……

写“小暑”节气的是写小说出身的作家沈念,在这个暑假里,“我”被送到了外婆家住段日子,见证了一段死亡和生命的重新诞生。

诗人杨健则在“清明”篇中,穿插了关于这一节气的诗歌:中国农民的肩上总是挑着什么/他们走路的时候挑着/他们躺着的时候挑着/他们拢着袖口默默站立的时候也在挑着/虽然他们的房间里是温暖无比的棉花但却感到冷/他们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也让我感到就像一座座奇异的墓穴……

汗漫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其则将诗信叙述融入“秋分”这一时节。汗漫说:“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起点是先民们观察日月星辰变化规律、动植物生长的规律,经过漫长的过程,在汉代形成完整立法。二十四个节气,见微知著,每一天物候的变化、植物、虫子的变化都给先民带来惊喜,现在回想起来是挺让我们感动的一件事情。”

汗漫认为,中国的文化,一切原点在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上。“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最初我的理解就是二十四节气。包括中国的哲学、世界观、宇宙观、价值观都是道法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用庄子的话讲,‘磅礴天地以为一’,把天地万物包容于我们自身,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的格局。孔子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地有什么话可说?四季在运行,万物在生长,这是天地最好的语言。”

有的人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写一个节气,爱松写的“芒种”,用了四年时间的6月份,1985年6月、1986年6月、一直写到1989年6月,每一段都是一个年份。

除了时间的纵向跨度大,不少篇幅的空间跨度也非常大。周晓枫写的“夏至”,清晨怀念已故散文家苇岸,正午则到了亚马孙河,黄昏转移到乌鲁木齐,夜晚则书写北方,中国的北方。

24位作家,24种面貌声腔。赵荔红说道:“这本书收录的散文与平常读者理解看到的散文诗不一样,它既有抒情散文、有历史散文、叙事散文,同时有史记史料,非常饱满丰厚。”

《书写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篇节气散文前还编配了一幅宋、元、明朝代的古画,文明是集中的呈现,不仅是文字还有诗词歌赋、绘画,以及的人的活动。赵荔红:“归根结底二十四节气是一种生活状态,我常想到一个问题,在如今高科技时代之下,带有着二十四节气智慧传承的生活是否还有可能?当我们编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在努力寻找一种有序地、合乎自然、人的生活与自然相感应的世界。这是对只崇尚技术,只崇尚力度的时代的反思和纠正。”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附录还收录了已故散文家苇岸的作品《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1998年2月,苇岸开始为创作《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进行记录,1998年10月开始写作,但未能完成全部创作,从“立夏”开始为未完成的草稿。

“苇岸是我很敬重的兄长,他第一次看到梭罗的《瓦尔登湖》时非常惊喜,发出感叹原来散文还可以这样写,他说散文应该怀着平常心传递人间消息,它和诗、小说不太一样,一个诗人一个小说家需要野心和雄心,但散文是过日子,养自己心的一种生活方式,”汗漫向读者们分享他记忆中的苇岸,“按照苇岸的观点,人应该审美化的,而不是功利化的对待我们这个世界。苇岸在每一个节气到来的这一天的上午九点,在昌平一块麦地里记录下温度、土地的湿度、风的速度,然后对周围进行观察。那种态度完全是先民对待自然对待环境的态度。你看了会有很多惊喜,那不是陈词滥调,陈词滥调是过着不值得一过的生活。苇岸的写作,将自己摆在植物平等角度书写,形成人与自然相互滋养的平等的关系。”

苇岸是中国散文作家当中第一个触及到二十四节气题材,第一个用心聆听自然的散文作家,在未书写完整二十四节气就生病逝世。《书写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收录了他已经完成的篇章、残章草稿和未完成的篇章。

“二十四节气不能仅仅是知识点,只有落到每个人生命当中才是它们真正的存在,我们在文学的体验性角度与读者们分享二十四节气与天、地、人的关系,希望身处城市中的人们能好好感受到节气的意味,”赵荔红说。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