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文茜:认清自己,才能更接近快乐

汪华
2018-06-24 08:05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湃 >
字号

“你,快乐么?”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基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于快乐的理解都是不尽相同的。如何去认识快乐,如何去感知快乐,如何去发现快乐,台湾著名作家,媒体人陈文茜说,“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你少了一门功课,就是你自己。”多认清自己,才能更接近快乐。

此次陈文茜来到了思想湃,分享了她对于人生,对于愉悦的思考。当陈文茜登上思想湃的舞台时,她神采奕奕的样子,让你根本不敢相信她在今年年初已经度过了六十岁的生日。陈文茜在台上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讲述了愉悦的哲学:“如果你想快乐,你必须练习,如果你想快乐,你必须有一套方法。”

陈文茜在思想湃

外婆赋予她的善良

陈文茜出生于台湾的名门世家,从小就因为身体原因被父母送到环境相对干燥的台中,交由外婆照顾。从八个月大开始,陈文茜就和外婆同住。你可能觉得这一定会对她童年造成缺失父母的爱的阴影,但是陈文茜却说,“我从小知道我好像有爸爸,好像有妈妈,好像没有。可是我并不是没有爱,因为我外婆给我的爱,根本不可能任何父母亲可以给你,她对我人生产生很多影响。”

外婆将她晚年所有的照顾和爱都给了陈文茜,在兄弟姐妹中,独宠她一个人。每一次面对陈文茜追问她为什么这么疼爱她这个外孙女时,外婆的回答永远是,“因为你善良。”外婆一直用这份善良在陈文茜的成长过程中浇灌她,希望她比别人加倍的出色。有一件事情,让陈文茜至今记忆深刻。小时候她经常会为了帮助其他遇到困难的同学,倾其所有零用钱。外婆知道后,不但没有责骂她,反而因为她的善行,给了她双倍的零花钱,并且告诉她,“你做得对,这就是我非常爱你的理由。”

当她17岁时,外婆离世,她回到父母身边。因为从小和父母接触很少,陈文茜和家人淡薄的关系让她觉得自己仿佛从天堂掉入了地狱。陌生的环境家庭、严苛的教导方式让她感到十分痛苦。此时迷茫中的她选择去孤儿院做义工,选择去寻找自己的同伴,选择去为更加苦难的孩子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帮助。她认为,当自己遇到痛苦的时候,付出才能安慰自己,并且她一直将这份付出坚持了下去。

长久以来,陈文茜一直在不断资助各种慈善机构。近十年来,陈文茜更是经常去儿童癌症医院做义工。她每一次去医院,每一次面对那些病重的患儿时,总是尽全力去满足他们所有的要求。有一次她穿着一件粉红色带有星星的衣服去探望,一个小姑娘说,“文茜姐,你穿上这件带星星的衣服,好像我即将要去见的天使。”“不,我不是天使,你才是天使。”说完,陈文茜就把衣服脱下送给她。对陈文茜而言,这是一件昂贵的华服,但是对于这个病重的小姑娘而言,是一份最好的让她感到快乐的礼物。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去孤儿院,到现在一直坚持做义工的经历,陈文茜觉得自己也许小时候就理解了痛苦,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之后就更加理解它了,“当你付出的对象处于比你更惨处境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根本不需要痛苦。”

积累挫折让我接近成功

谁也不曾想过,站在思想湃的台上,气质高雅、侃侃而谈的陈文茜在上台前一天还身体抱恙,血压最高不足80,在床上休息了一整天。近几年来她经历过多次手术,因为先天性的免疫系统疾病,身上和面部的腺体每几个月就会被疾病攻击一次。她指着大屏幕上的宣传照,“现在的我没有脸歪嘴斜,而且脸部没有伤口,纯粹就是运气,还有就是,我天生觉得自己一定可以过关,所以也无需为此感到不快乐。”如果你了解陈文茜,那么一定知道她的一生经历了各种职业身份的转变,她的乐观和自信来自丰富的人生积累。

陈文茜22岁毕业于台湾顶尖的台大法律系,毕业后在律所工作,但是因为不同的金钱观而愤然离职。

24岁开始任职于台湾当时最大的《中华时报》,半年内被升为副刊主编。

29岁离开台湾,赴美求学,7年之后她戴着博士帽回到台湾。

36岁回到台湾步入政坛,立刻大获成功。陈文茜用极具个人标签的华丽服饰和装扮,犀利的言辞和直白的态度,掀起了一阵“陈文茜现象”。

46岁,她看穿了台湾政坛的自私自利后,告别政坛,最终再次回到媒体行业,主持《文茜大姐大》、《文茜的世界周报》、《文茜的世界财经周报》等节目。继续用自己富有个人特色的节目画风,为所有人解读世界上的政经新闻。

陈文茜一向穿着各种极具个人特色的漂亮服饰示人

半个世纪以来,她横跨政经文娱,历经风浪。在杂志社的快速晋升被人怀疑她的真实能力;初入政坛时因为特立独行而经常成为矛头所向;在政坛沉浮多年中历经各种党争;回归媒体行业因为自己的犀利话锋依然受到不少人的评头论足。虽然她身披众多光环,但是最终,她为了寻找自己的快乐和理想,放弃了一切,从头开始。她在50岁之后,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智慧去寻找人生中的愉悦。

李敖曾经说过:“陈文茜是他见过最聪明的女人。”而陈文茜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经历的,“我时常告诉自己,我的存折里头有一个东西叫做挫折,我累积的存折的挫折越多,我面对人生困境的能力就越强。” 

希望年轻人学会修炼自己的快乐

经历了童年的家庭变故,也经历了政坛的浮沉,已经步入耳顺之年的陈文茜对于自己接下去的人生设想已经显得不慌不忙,她说:“过了50岁以后,我觉得我的人生都是多出来的,只希望这人生有意义。”

她在思考的时候不断问自己,“人生应当如何对抗痛苦,自己应该如何延长快乐?”近年来她精心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尝试为年轻人指引道路。她将政治经济学、历史学,自己人生历程凝练成一本又一本著作,不断地用媒体人的身份输出自己的世界观,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读者。

《愉悦哲学》包含了陈文茜对于寻找愉悦的思考

这一次陈文茜将视角从关注外部世界转向关注自己的内心。在她今年新出版的《愉悦哲学》一书中,她分享了自己对于成功、失败、爱情、痛苦、死亡等重大人生命题的感悟。同理心、友谊、音乐、自由、哲学……这是陈文茜开出的愉悦清单。

她认为年轻人在面对悲伤和痛苦的时候必须建立一套作战方法。建立一套理性的计划,去对抗你的痛苦、你的悲伤、你的不愉快的经验,而延长你的快乐。当现场观众问她,“如果你现在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她分享了两条建议。

一是静下心。年轻人可以将自己的脑子彻底放空,用一段时间彻底沉淀自己。或者干脆去另外一个环境旅游一趟,把自己扔掉,在扔的过程中,看到好多新鲜的事。这样忘记不愉快的速度会比你呆在原点来得快很多。

二是多交朋友。陈文茜认为,让人快乐的东西,第一绝对不是爱情,第一一定是友谊,真诚的友谊会让大家共同成长。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将自己点滴的收获分享交换,每周如此。聚沙成塔,汇流成河,慢慢就凝聚了很多的友谊,当然就会非常快乐。

在思想湃的最后,陈文茜分享了两首歌给在场的观众作为礼物。ABBA的《The way old friend should do》和Edith Piaf的《non, je ne regretted rien》。陈文茜说,“人在对抗痛苦时,是需要智慧的,人要延长快乐这个存折,是需要一些方法的。”

对话陈文茜:

Q1:这次思想湃的主题是“你,快乐么?”。那么当您自己面对这个疑问时,觉得自己现在快乐么?

A:我觉得我就是历经了很多的不快乐,所以我才想说,我现在过得够好。借用我书中的一句话,“在浩瀚的知识,你少了一门功课,就是你自己”。多认清自己,才会更接近快乐。

Q2:在《愉悦哲学》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您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并做了很多总结。现在看来,您是不是觉得每一次回顾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A:是的,其实每一次重新的回顾都会有新的收获。被困于当下的时候会觉得十分的痛苦和迷茫。但是当我读一遍《愉悦哲学》,我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情。因为有时候痛苦的来源是毫无理由的,你越问为什么,你越痛苦。

Q3:是不是有什么特定的原因或者事件让您开始思考“愉悦哲学”,开始写这本书的?

A:长久以来,不少朋友在遇到困难或者觉得迷茫的时候会来找我聊天。我会给他们一些建议或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等到我50岁之后,我想是不是因为我看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角度,或者处理事情有自己的方法,才会被这么多人所信任。于是我决定着手,开始写这本《愉悦哲学》。

Q4:您的《文茜大姐大》现在在国内某网络平台热播,我想问取这个名字有什么故事么?

A:我的节目以前叫《文茜小妹大》,那时候是二十多年前了。我的好友李敖先生有一档栏目叫《李敖大哥大》,名字是相呼应的。现在的我已经六十多了,可能自己已经坦然接受升级成为“大姐”这件事情了,于是节目的名字就改成《文茜大姐大》了。

Q5:有什么建议,给现在的年轻人么?

A:我的人生做过很多的决定。我觉得年轻人应该要学会“舍”,中年会更舍不得,老年的时候,贪生怕死,更是什么都不能舍。所以,年轻就要把自己历练出一种勇敢,历练成一种坚持,那你的这一生才会做到勇闯人生。

    责任编辑:蒋雯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