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评“号召向猝死者学习”:其背后的管理责任不可遮蔽

“光明网”微信公号
2018-06-23 21:34
舆论场 >
字号

“光明网”微信公号6月23日消息,6月20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一名交通协管员在工作岗位上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身亡。当地领导表示,要好好总结他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付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交通协管员猝死在工作岗位上,令人惋惜。当地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乍一听没毛病,可仔细想想却有如下疑问:一个人何以突然猝死?为什么他“连节假日都得不到休息”?准备号召众人向他学习,难道想让更多人“前赴后继”?

“号召向猝死的人学习”这件事,并不鲜见,新闻中类似的案例成百上千。而这,在有的地方已然成为循例:但凡有干部职工在岗位上猝死,一些单位的负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总结经验,号召其他职工向其开展学习,乃至向外界宣传典型,向上级“汇报成绩”。可是,猝死者对于家庭来说,就是孩子失去了父母,配偶失去了另一半,老父老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家属悲痛之时,单位却在忙着号召学习、宣传典型,是不是缺失了最基本的关怀与关切?

对“号召向猝死的人学习”的行为,应该做的是深刻检讨和反思:导致一个生命的猝死,个中有没有单位管理的不科学管理问题,如工作安排不合理、休息制度没落实等。生命宝贵,因劳累猝死本是一种不幸的事,不能将其随意往好事上扭曲,更不能把猝死的悲痛美化成一种“荣誉”。

员工因劳累猝死在工作岗位上,事件背后公司的管理责任不能被遮蔽,应当举一反三地排查、整改、防范。只有实事求是、原原本本地看待劳累猝死问题,明确它是一件需要引起人们警惕、反思的悲痛事,才可能促使有关方面加强对类似问题的重视,完善单位的体制机制,落实关心员工的种种政策,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这才是对生者负责任的态度,才是对逝者最诚恳的敬意。现在,对因公猝死者要表达尊重、善加抚恤,也应启动责任追究机制,拿出检讨反思的诚意和有效预防的措施。

去年12月16日,安徽省六安市一名医生猝死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1岁。当地区卫计委号召向他学习。网友纷纷发问:学什么?很多医生也表示:“不学,要好好活着!”这实在是一种理智和清醒。好好活着,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劳逸结合,保重身体,才可能给社会做出更多贡献。除非急难险重,迫不得已,一般情况下,人的生命始终应该排在第一位。

表彰敬业精神的出发点虽好,但也要注意分寸,尤其要警惕空洞的褒奖给人们带来的“公家不爱惜民命”的印象。放弃合法休息的权利、隐忍于“闲的闲死、累的累死”的不合理分工等不人性管理,都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劳动规律。与其空洞地赞美,“号召向猝死者学习”,不如多一点自我反思,多一些对员工的呵护。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亟需调整这种笨拙的“善后套路”,以更妥帖的方式呼应民心民意:既鼓励劳动者勤奋敬业,也保证其适当休息,保重身体。

(原题为《在岗猝死,其背后的管理责任不可遮蔽》)

    责任编辑:文聪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