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别让第三方测评成为“入坑指南”

2023-03-21 17:16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3月21日,中消协发布报告,对12大平台7类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调查后发现:第三方测评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大,然而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55.7%涉嫌“商测一体”“以商养测”,35.7%涉嫌虚假测评。

第三方测评,本是在弥补消费者和商家信息差、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初衷下诞生的。近年来,第三方测评市场的成长,一方面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有了货比三家的便利,可以了解到目标商品的更多信息,从而做出优选;另一方面,如果在消费后发现问题,第三方测评也能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维权依据。

作为一种信用中介,第三方测评本该是消费者的一道护身符,如今出现这么多乱象,甚至成为诱导消费者的“入坑指南”,显然离成熟还很远。无论是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还是打造健康、公平、诚信的测评市场的角度,都不能让第三方测评再继续混乱下去了。那么,如何才能让其驶入正轨?

一是,要对测评机构进行规范。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很多测评机构对外的呈现方式仅仅是“平台账号”。此次报告也提到,社交属性强的互联网平台上的第三方测评,相对电商类平台问题更多。这些账号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检测资质?测评师是否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和能力认证?这些都不能模糊。

平台在对一些从事测评业务的账号进行“加V”和资质审核时,一定要注意仔细核实,并对此负责。要知道,“加V”也意味着平台的官方盖章,消费者往往也会冲着这一标签选择信任。而对于没有相关资质却从事测评业务的账号,也有必要及时提醒或关闭。

二是,测评过程应当严格依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采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并严格杜绝将商家的利益掺杂其中。一旦发现不符合程序、含有利益勾兑的测评,监管部门和平台就要根据其违规违法程度,做出警告、禁言、封号、罚款等不同等级的处罚。

值得警惕的是,前些年,直播带货领域夸大产品功能和质量、虚构产品成分和材质等问题,曾得到重视和治理,现在某些所谓的第三方测评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传染了这些乱象,披着测评的马甲、实际扮演带货的角色?此次报告就提到,有博主测评化妆品口播“适合所有肤质”,还有的声称“效果最快、最猛”。

测评就是测评,广告就是广告,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怕就怕,一些第三方测评成了商家的代言人。因此,明确区分第三方测评和“第三方带货”,很有必要。此外,还有的测评存在无中生有、故意抹黑的问题,对此也要维护商家利益,不能让第三方测评沦为打击竞争对手、进行商业诋毁的工具。

说到底,第三方测评之所以被称为“第三方”,指向的就是其独立性,只有坚守权威、中立、客观的立场,才能真正被市场认可。一些什么活都想接、敢接,昧着良心行事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就是在自毁前程。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