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0后第一书记|陈伟男驻村记:他的肤色和村里老表已无差别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2018-07-04 16:1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按】

脱贫攻坚声急,第一书记真忙。

今年七一前夕,澎湃新闻记者深入走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地的多个贫困村,探寻“90后”驻村第一书记们的生存状态。

“90后”第一书记群体,年纪最大的也不过28岁。这些年轻的第一书记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已经或者正在改变着这些村庄的面貌,并且这种改变仍在继续。

陈伟男个人照 受访者 供图

【人物档案】

姓名:陈伟男

出生年月:1994年7月

驻村前职务:江西省赣州市财政局经建科科员

驻村职务:赣州市兴国县杰村乡和平村第一书记

开始驻村时间:2017年3月6日

和平村现状一角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图

“晚上8点半到排上组开会啊。”会前半小时,陈伟男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夜幕下的和平村乡间小道,挨家挨户地通知,生怕有哪一户没有通知到位。

院坝夜会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图

6月底的一天夜晚,蛙叫虫鸣。为了敲定村里一条灌溉水渠线路的走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陈伟男召集村民在和平村排上组开了一场院坝夜会,夜会从晚上8点半开到十点半。

“虽然两个小时的夜会最终也没能敲定线路的走向,但这是推动项目建设的关键一步。农村工作都是在各种争吵和利益拉锯中完成的,此前村组修水泥路的工作远比这复杂得多,最后路还是修通了。”江西省兴国县杰村乡和平村第一书记陈伟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白天,村民都要出门干农活;晚上和中午,他们休息的时间反倒是我们做工作的最佳时机,所以农村开会一般都选在晚上。”

出生于1994年的陈伟男年仅24岁,青涩的脸庞稍显稚气,不过在和平村百姓眼中,这个小伙子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是处理农村工作的一把好手。陈伟男是南昌新建人,2016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赣州市财政局,大学毕业后在局机关工作半年不到,由于平时表现突出,2017年3月被局党组选派至和平村任第一书记。

“小伙子做事勤快、责任心强,政治素质过硬,做工作不仅干劲足,而且还有思路,综合素质高。”赣州市财政局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局长赖德炎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市财政局党组当时选派驻村干部时就是看中了陈伟男身上的这些优点。

尽管驻村时间才一年零3个月,但陈伟男和村民们已经熟络得很,村里五六岁的小孩都认识他,碰面时都会喊一声“陈书记”。这一年多里,陈伟男“忙得不行”,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村里的扶贫工作上,甚至谈个女朋友的时间都没有,至今仍是单身。

集镇上偶遇贫困户,陈伟男询问家常。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图

陈伟男任职的和平村距离兴国县城30余公里,是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个贫困村。由于山河隔阻、水源缺乏、交通不便等原因,该村发展一度滞后,贫困发生率为19.5%,属于深度贫困村。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精准帮扶,截至2017年底,和平村的贫困发生率降为9.5%,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扶贫产业发展也步入正轨,全村109户贫困户已有50户脱贫。村庄面貌在渐变的同时,陈伟男在百姓心中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攀升,后来他被评选为兴国县“精准扶贫优秀第一书记”。

修路

2016年7月,陈伟男从九江学院会计专业毕业。毕业前,他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了赣州市财政局。大学毕业后,他在局机关上了半年班,由于平时表现突出,2017年3月被选派至和平村担任第一书记。是时,还未满23岁的陈伟男成为“将军县”兴国最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

尽管是90后一员,但陈伟男却显得有点特立独行,既不看网络短视频,也不会网购,工作闲暇就爱看看书。陈伟男自嘲说:“有时候也觉得自己一点也不90后,当下流行的东西一样没沾上。”

“动身下村前,一宿没睡,思绪万千,心情既是激动,又感到肩上责任重大。刚大学毕业工作半年,就投身到精准脱贫这项重大民生工程中,对我来说挑战不小。”陈伟男回忆起一年多前下村情景时说道。

下基层驻村前,陈伟男的人生轨迹都是在城市中度过,出生成长于省会南昌,之后在九江念了四年大学,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务员队伍,是赣州市财政局的一名普通科员。尽管大学期间有过四年班干经历,但农村的工作远比象牙塔里的事情复杂得多。

和平村地处杰村乡西部丘陵山区,位置偏僻,四面是山,下辖10个小组散落分布在弯弯曲曲的狭长山谷中,去往乡镇、县城都要经过一条大河,山河阻隔,村里交通落后,村民生产生活十分不便。村里总人口458户2380人,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发展一度滞后,被评定为深度贫困村,精准识别的贫困户有109户463人。

刚下村时,对于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村民们心里也没底,大多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和其搭班子的和平村党支部书记范贞秀也曾一度有过担心。

“第一次见到陈伟男时,也曾担心这个白白净净的城里小伙子适应不了农村基层工作,后来经过半年的实践,他的所作所为令人刮目相看。”范贞秀说,“为了做通村里一位老大爷的思想工作,农活他都不知道干了多少。”

未通水泥路前的和平村一角。 受访者 供图

要想富,先修路。陈伟男和大多数扶贫干部一样,下村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而且选择从困难特别大的一条路着手。

“和平村排上组的通村水泥路,此前也打过好几次立项报告,但由于组上的纠纷复杂,20余年间村委会班子都换了几届,这条通组水泥路依旧未能修通,下雨天黄泥冲的到处都是,伸脚下去根本没法拔腿。”和平村已经退休的老主任张练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年纪轻轻的第一书记刚到任就选择这块硬骨头,起初着实让人捏了把汗。

然而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陈伟男没有退缩。

“小陈利用端午假期和晚上空闲时间,逐户上门走访,听取记录村民的意见建议,找出纠纷源头,耐心细致做调解工作;为了修通这条路,他一心扎在村里,村民有啥事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随叫随到。”张练功说,在陈伟男等村干部的努力下,2017年底终于把这条通组水泥路给修通了。

“农村工作无小事,一点小小的纠纷如果没有处理公正,其他工作就很难推进。”陈伟男说,在村里修了几条路后,慢慢地老百姓对自己也产生了信任感,“他们有什么事都会找到我诉说,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是力所能及的,都会尽力去解决。”

产业

“和平村要脱贫,光修路还不够,还要发展产业造血。”陈伟男说,以前村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种植水稻、花生等传统作物和外出务工,村里没有能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

山多地少的和平村,适合发展什么产业?陈伟男起初也有过困惑。后来,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查找资料,他和村党支部一致认为和平村选产业还是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将山地劣势变优势。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中看到广西融安发展滑皮金桔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新闻。”陈伟男介绍,看到新闻后市财政局帮扶小组立即查找资料、询问农技专家,原来这种滑皮金桔在江西遂川也有种植,适宜红土壤种植。

为了能够更精准的选好扶贫产业,赖德炎带着陈伟男等驻村工作队还曾远赴千里之外的广西融安实地考察调研,最终确定滑皮金桔适宜赣南种植。

“和平村的土壤适合种植这种经济价值高的水果,当时测算一户贫困户种植20株滑皮金桔,挂果后每年能够给每户贫困户增收3000元左右,于是在广西融安购买了上千株滑皮金桔苗带回兴国,作为重点扶贫产业发展。”陈伟男说,如今和平村种植了上百亩滑皮金桔。

正在建设中的和平村稻虾基地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图
除了开荒种果树外,和平村还通过林地流转、资金入股、务工就业等多种形式与产业基地捆绑发展。目前该村已建立脐橙、肉牛养殖、油茶、滑皮金桔、稻虾养殖、肉兔养殖等多个产业基地,并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陈伟男向来取经的邻村干部介绍和平村肉兔养殖情况。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图

和平村长塘组村民邓昌来一家四口,有两个小孩在上学,一年到头就靠三亩多农田过生计,因为缺技术成为贫困户。今年以来,在陈伟男的帮扶和指引下,他利用家里闲置农房搞起了肉兔养殖。

专家给村民授课讲解肉兔养殖技术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图

“四只兔子为一组,贫困户每养一组,自己只需掏100元,政府帮扶900元,一年下来一组兔子可以增收1500元,邓昌平养了4组,今年光肉兔养殖这块就可增收6000元。”陈伟男说,让贫困户自掏一点投入,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养殖积极性,“掏了钱,他们就会想办法尽心尽力地去饲养。”

陈伟男给贫困户拍照存档,准备2018年产业直补申报资料。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图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和平村根据每户贫困户的特点链接了不同的帮扶产业,而且还能享受相应的产业直补政策。

“上面有好的帮扶政策,有的老百姓有顾虑也不一定愿意接受,这就是农村工作的现实。”陈伟男苦笑着说,只能耐心不断反复地做思想工作,把政策讲通讲透,他们吃下了定心丸,工作才能顺利推进。

兴国县有一项产业帮扶政策,每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到一定的规模,就可以享受5000元封顶的产业扶贫直补。

不过,在和平村就有这样一户贫困户,无论结对帮扶干部怎样做思想工作,他就是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始终不愿意去申领直补。陈伟男也曾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但也无功而返。

“在结对帮扶干部都已经放弃的情况下,陈伟男没有放弃;在2017年12月申报截止的最后一天,他又上户软磨硬泡地做工作,最后说服那位贫困户的妻子在信用社办了申领手续。”和平村一位村干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当时心里就想这个贫困户赚个5000元得多难啊,而这笔补贴只需办个手续就能享受。有了这笔钱,过春节他们手头也能宽裕一些,实在不忍心看着他们错过好政策。”陈伟男说,平常扶贫上的工作只要没做好,自己心里就会不踏实。

认可

下村之前,陈伟男是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一年驻村下来,他的肤色和村里的老表已无明显差别。

“伟男,你咋搞的,怎么又变黑了!”范贞秀平常也会开玩笑地问道。

“烈日炎夏的正午,连我们种田的人都在家避暑,却总是见他在村里走村上户做工作,”和平村61岁的贫困户张桂功告诉记者,“陈书记很关心我们,人很热情,也没什么架子,在路上碰到也会主动打招呼,问询家里状况。”

现年43岁的邓昌来,是陈伟男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在他看来,陈伟男就是他的“兄弟”。

“陈书记隔三岔五就会上户到家了解情况,他像兄弟一样的帮助我,不仅帮扶我搞起了肉兔养殖,还帮我小孩申请了贫困生补助,极大地减轻了我家里的负担。”邓昌来嘴角上扬说道。

2018年3月,陈伟男驻村期满一年,但由于和平村还没脱贫摘帽,他主动向单位申请再延长驻村一年。

“刚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没成家没女朋友,原本在城里找女朋友会更容易些,但他大局观比较强,愿意扎根农村,这就难能可贵,组织综合考虑还是决定留他在扶贫一线继续锻炼。” 赖德炎受访时说,为了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下村前他把赣州租的房子给退了,并且把党组织关系也转到了村里,天天吃住在村,既没周末也没假期,一心扎在基层。

“闲暇,村里的干部也会替陈伟男操心说媒,但都遭他委婉拒绝。”范贞秀说,“他的理由总是——和平村没脱贫,就不找女朋友。”

“其实自己也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总觉得工作太忙,根本无心谈情说爱,也不想拖累别人。”陈伟男向澎湃新闻记者坦言。

有时周末,赣州的朋友或同事也会打电话给陈伟男,让其回赣州吃饭聚聚,但因为扶贫工作忙,他总是爽约。

“身边的朋友都叫我‘陈颠佬’,意思大概是指我扶贫工作太投入吧。”陈伟男略为尴尬地说道。

忙碌的扶贫工作,让陈伟男无暇顾及个人生活。“忙完手头的工作,安安稳稳地睡一觉,第二天早起满血复活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陈伟男认为,目前每天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心中的那份踏实。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