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七七事变81周年之际,新华社刊文纪念《赛德克·巴莱》原型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2018-07-07 21:3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电影《赛德克·巴莱》剧照

“七七”事变暨全民族抗战爆发81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新华社刊发文章,纪念了一位台湾少数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鲁道。

对于观看过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的读者而言,莫那鲁道的名字并不让人感到陌生。这部电影以1930年“雾社事件”为蓝本,讲述了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人在头目莫那鲁道的带领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巴莱”在赛德克语中意为“真正的”,片名含义为“真正的赛德克人”。

新华社7月6日的文章写道,在台湾南投县仁爱乡的雾社事件纪念公园里,静静矗立着一尊高大魁梧的人物石雕,为的是纪念台湾少数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鲁道。

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台湾50年,宝岛各族同胞自发组织起来,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顽强斗争,起义烽火连绵不息,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烈,莫那鲁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29年前后,日本殖民当局在雾社等地大肆掠夺森林和矿藏等资源,强迫少数民族同胞从事非人的劳动。由于不堪压榨和凌辱,莫那鲁道带领雾社族人,联合马赫坡、波瓦仑、斯固等多个部落,于1930年10月27日,利用殖民当局搞“神社祭日”、举办运动会的时机发动起义。他们袭击日本警察派出所13处,杀死日本人134名,伤26名,夺取枪支180支、弹药23000发,破坏电线和通信设施,引起巨大震动,史称“雾社起义”。

起义爆发后,日本殖民当局出动军警1400多人,动用飞机大炮,甚至使用化学毒气残酷镇压。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莫那鲁道率起义同胞凭借山林险隘顽强抵抗36天。最后一批起义者烧毁自己的家园后,在马赫坡社后山岩窟集体自杀。莫那鲁道英勇不屈,在山洞内饮弹自尽。据统计,起义者共有343人战死,包括莫那鲁道本人在内有296人自杀身亡。1934年莫那鲁道的遗骸被发现后,日本殖民当局残忍地将其曝晒,后运到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当作研究标本。

文章称,雾社起义给日本殖民统治以沉重打击,有力鼓舞了两岸同胞的抗日斗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力量通过组织集会、发表文告等方式,对起义进行了声援。“七·七”事变后,怀着国耻家仇,不少台湾同胞横渡海峡,回到大陆投入全民族抗日的伟大斗争。

1973年,莫那鲁道终于归葬故乡。如今,他长眠在雾社事件纪念公园中,除了雕像和墓碑,人们还为他和牺牲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立起纪念碑和牌坊,“碧血英风”“抗日英雄”的字样分外醒目。雾社起义虽已过去80多年,但台湾同胞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抗击外侮所写下的英雄篇章永远值得铭记。

2015年,莫那鲁道的曾外孙莫那巴万还来到哈尔滨,与听众分享了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不屈抗日历史。

根据新华网当时的报道,莫那巴万说,8岁那年秋季的一天让他印象深刻,莫那鲁道唯一幸存的女儿马红莫那在落日余晖中牵着他的手往山上爬,“爬到一个平台上面,然后跟我说‘我们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在家乡崇山峻岭深处有很多的岩窟,那是族人当年抗日时躲避的场所和基地。

莫那巴万认为,历史不容篡改和扭曲,教育的力量比想象的更大。增强族人对本族文化的认同是需要他们努力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立足生根。“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除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也要展望未来,阐述和发扬比较高的人性价值,追求和平。”

    责任编辑:王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