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道上的意大利③︱卡诺莎的玛蒂尔达:联姻、反抗与复仇

朱明
2018-08-15 09:43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在意大利中北部的艾米莉亚大道上,有一座城市叫做雷焦-艾米莉亚(Reggio-Emilia),在它的西南方向20多公里、南枕亚平宁山脉的地方,有个坐落在小山丘上的城堡,破旧、低调而貌不惊人,几乎无法引起游客的关注。这座城堡没有火车通达,如果乘坐公交要换乘两三次,只有开车最为方便,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专门去探访的人可能会大失所望,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丘,几乎沦为废墟的城堡屹立在半山腰,在下面陡峭山岩的衬托下,倒也显得几分悲壮沧桑,周围仅有几间农舍陪伴着这幢古迹,似乎都湮没在了这片山区当中。

意大利北部艾米莉亚地区南部靠近亚平宁山脉的卡诺莎城堡,如今仅剩一片废墟。

这座建于10世纪、损毁于13世纪的城堡就是卡诺莎(Canossa)城堡,是世界历史教材中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与它相关的是一个流传甚广的中世纪故事。

公元1077年年初,漫天飞雪,寒风凛冽,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历尽千辛万苦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卡诺莎城堡的门外赤脚等候,祈求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原谅。在此之前,两人因为主教任免权产生矛盾,双方都想保证自己对帝国境内主教任免权的控制。皇帝声称要更换教皇,教皇则宣布将皇帝逐出教会,不受任何保护,导致皇帝手下野心勃勃的公爵和诸侯们纷纷造反。无奈之中,皇帝携着皇后和襁褓中的皇子,谦卑恭敬虔诚地赶来此处,请求教皇的原谅。为了表达诚意,皇帝在大雪纷飞中等候了三天三夜。幸亏卡诺莎城堡的主人玛蒂尔达女侯爵从中斡旋,促使两人重归于好,欧洲再度恢复和平。这个事件被称作“卡诺莎觐见”。

玛蒂尔达怎么都不会想到,作为权倾一方的托斯卡纳藩侯,她的命运竟跌宕到如此程度。就在前一年,她继任成为托斯卡纳藩侯,掌控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之间的广阔领地。

在卡诺莎赢得教皇信任的亨利四世回到自己的地盘后迅速镇压了反叛。他的演技水平实在很高,这个皇帝从小颠沛流离,是在几个充满野心的大主教的监护下成长起来的,他对这些主教充满反感,但又不得不依靠他们进行统治,因此,驾驭教会这个工具对他而言至为重要。但是,面对越来越腐化、越来越唯世俗强权而马首是瞻的地方教会,教皇决定厉行改革,整顿教会,将主教的任免权从世俗君主手中强行收回,提高教皇在基督教世界中的地位,也是为了拯救日益崩颓的教会形象。这就是皇帝和教皇之间矛盾的原因。

三年后,亨利四世像以往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样,宣布废黜了不听话的教皇,另立教皇,并且宣布剥夺站在教皇一边的卡诺莎领主玛蒂尔达的所有土地。接着,皇帝发兵意大利,击败了教皇和玛蒂尔达的军队。亨利四世继续进攻罗马,将教皇囚禁在圣天使堡。而玛蒂尔达则选择继续流亡和继续反抗。然而,雪上加霜的是,在她的藩侯国的统治中心卢卡,作为她的代理人的主教被造反的卢卡市民驱逐了。皇帝控制了罗马,选立了听命于己的新教皇。1085年,在卡诺莎觐见的八年之后,格里高利七世在囚禁中去世。玛蒂尔达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玛蒂尔达(1046-1115年)出生于卡诺莎家族,前面提到的卡诺莎城堡就是她的家族的根据地。在1027年,这个家族成为托斯卡纳藩侯。

公元8世纪中后期,伦巴第王国的沦落和加洛林帝国对意大利的干涉,导致伦巴第地区受到帝国的直接统治,成为意大利王国,其东边和南边分别建立了维罗纳和托斯卡纳两个边疆藩侯区。加洛林帝国之后,随着游牧民族新一波的大入侵,大一统无法再恢复,地方势力形成了中央在地方上的代表,世俗势力为伯爵,宗教势力为主教,以及修道院、藩侯等贵族,他们或者在乡村,或者在城市,巩固了各自的势力,使此时的西欧形成一盘散沙的权力结构。

托斯卡纳藩侯区位于南边的教皇国和北边的神圣罗马帝国之间,拥有辽阔的疆域,不仅包括今天的托斯卡纳地区,还囊括了亚平宁山以北的艾米莉亚地区,甚至还包括北边靠近阿尔卑斯山的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关键的隘口。这个强大的藩侯区对于皇帝在意大利的统治至关重要,也是教皇拉拢的对象,在教俗权力之争的时期,托斯卡纳藩侯的站队显得尤其重要。实际上,托斯卡纳藩侯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附庸,有义务为皇帝鞍前马后地服务,但是,出于皇帝的好恶和利益,这个封建领地也在多个家族之间易手,卡诺莎家族是统治这个藩侯区的第三个家族。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南部的最大也最重要的领地,由于地缘上的优势,托斯卡纳藩侯区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同其他帝国边缘区域的封臣,如萨克森、洛林等一样,对皇帝有着很大的离心力。尤其是在萨利安王朝时期,这里成为皇帝和教皇之间角力的中间场所。为了跟皇帝斗争,托斯卡纳与教皇结盟,与教皇相互支持。格里高利改革的重要支持者就是托斯卡纳藩侯。

为了同皇帝对抗,托斯卡纳藩侯还与帝国西部的洛林公爵结盟。玛蒂尔达的母亲就来自洛林地区的贵族家族,玛蒂尔达的丈夫为洛林公爵。然而,这个联盟并不成功,玛蒂尔达对残疾的丈夫并无好感,这只是一个政治联姻。她坚决待在托斯卡纳,不去洛林。这种态度导致帝国境内的两大诸侯无法有效合作,也使洛林公爵倒向皇帝一方。1073年,格里高利七世当选教皇,这个极力推动改革的教皇与皇帝亨利四世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由于托斯卡纳藩侯与教皇之间长期以来的盟友关系,洛林公爵站在皇帝一方,指控玛蒂尔达与格里高利七世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托斯卡纳和洛林的关系彻底破裂,双方分别站在皇帝和教皇的一边,形成了两个阵营。

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是皇帝与教皇之间的斗争,互有胜负,但最终格里高利七世没能压过亨利四世,皇帝几乎控制了整个帝国和教廷。

逃亡中的玛蒂尔达处处遭到皇帝军队的堵截,亨利四世想要将托斯卡纳彻底并入帝国,从而完全控制意大利。

玛蒂尔达需要一个同盟来帮助她渡过难关,一个新的政治联姻是必要的途径。她看中了帝国境内的教皇派,这一派也被称作“圭尔夫派”,主要是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等地的统治者,他们坚决支持教皇,同皇帝不懈的斗争。玛蒂尔达将自己“嫁”给了巴伐利亚公爵的继承人。这场联姻注定只是暂时的。双方的年龄相差二十几岁。这次联姻得到了教皇乌尔班二世的支持,他也希望利用这次联姻对抗强大的皇帝。事实证明,这此联姻数年之后便无疾而终。为了对抗皇帝,玛蒂尔达又考虑同皇帝的儿子结盟。

1090年,为了彻底打击教皇和意大利,皇帝再次率军南下。亨利四世和玛蒂尔达的军队在曼图瓦附近相遇。为了拉拢曼图瓦城,作为领主的玛蒂尔达许诺给市民减轻赋税的好处,然而,城市市民再次显示了在利益和忠诚之间的摇摆不定。在亨利四世围城时给予更大程度的许诺时,市民们倒戈了。玛蒂尔达向南逃到了亚平宁山区。

卡诺莎家族的根据地就在今天托斯卡纳和艾米莉亚地区之间的亚平宁山区,这里位于群山之间,易守难攻,卡诺莎家族在此建有许多城堡,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强悍的山民与立场不定的城市市民不同,这里的领主也对卡诺莎家族非常忠诚,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玛蒂尔达的号召下与皇帝军队誓死斗争。这里高峰林立、沟壑纵横,习惯了平原作战的帝国军队在这里处处掣肘,不是迷路就是被游击战打得溃不成军,而且山区里的封建堡垒和塔楼也让皇帝军队无法靠近,更别提占领。

就在军事对抗的同时,玛蒂尔达对皇帝的家庭展开了攻势。她同教皇乌尔班二世一道拉拢了皇帝的长子康拉德,立其为意大利国王,让他反叛父王。玛蒂尔达也争取到了亨利四世的第二任妻子——基辅的优福拉西娅,站在她这一边,控告她的丈夫将她囚禁并虐待。这些证据被用于舆论战的武器对皇帝进行狠狠打击。而且,伦巴第地区的一些主要城市,如米兰等也被争取到玛蒂尔达的阵营,与她一道同皇帝斗争。亨利四世几乎陷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境地。

作为一个女性,玛蒂尔达充分利用了她的直觉和所能够掌握的任何武器,成功地实现绝境中的逆袭。

战事又僵持了三年多,最终,一无所获的皇帝决定退兵。这场战争消耗了帝国的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却在意大利并没有获得什么。最大的受益者是玛蒂尔达,在皇帝撤退以后,对于那些站在皇帝一边的城市,玛蒂尔达逐个进行了报复和征服,此后她在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无可撼动。

玛蒂尔达与亨利四世之间的对抗长达30余年。实际上,这也是一场帝国与封建领主之间的斗争。帝国想要获得领主的领地的绝对服从,但是领主却坚持封建制度,拒不放弃权利和地位。

亨利四世死于1106年,他没能解决好神圣罗马帝国与意大利的教权和领主权之间的关系,终其一生都没能让教会屈服,也没能对意大利北部的封建领主确立有效的控制。

而玛蒂尔达,终其一生都在战斗,她的骄傲任性令她的两次婚姻都无疾而终,也都没有留下子嗣,但也可以说,这两次婚姻其实都是政治联姻,都是为了确立她的托斯卡纳藩侯区独立自主的外部援助。而她同教廷则一直保持了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令她与格里高利七世之间的同盟被传为绯闻,此后同乌尔班二世也是相互扶持了很久,但是可以说这毋宁也是确保她的领地独立的保障。

晚年的玛蒂尔达立场有了些变化。新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儿子亨利五世继续对意大利和教廷展开斗争。1111年,亨利五世像他的父亲一样进攻意大利,强迫教皇签署有利于皇帝的条约。由于没有子嗣,玛蒂尔达这时也同意将自己的领地权让给皇帝,允许亨利五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此后又是长达十年的战争,与上一代的战争在过程上可谓一模一样:教皇对皇帝绝罚,皇帝出兵意大利。但最终,亨利五世与教廷和平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时期很多帝国境内的主教和贵族都开始意识到,皇帝册立教皇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亨利五世本人也觉得是时候改弦易辙了。1122年,亨利五世与教皇签订沃姆斯宗教协定,申明俗权和教权分别由皇帝和教皇享有,主教的叙任权由皇帝和教皇共同赋予。这终于给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教俗权力之争画上了句号。

玛蒂尔达与亨利五世就这时期领地上新出现的城市也达成了协议。玛蒂尔达同意对其领地上的一些主要城市给予一定程度的自治,由市民自我管理。这开启了意大利北部的自治城市的时代。

摩德纳城市鸟瞰图,可以看出教堂及其广场是城市的中心,从这里向外辐射出几条道路,将整座城市紧紧吸引。

在意大利北部,许多城市都是由于玛蒂尔达的推动而发展起来的。她在交通要道处广建教堂,为商旅和朝圣者提供歇脚之处,伦巴第、艾米莉亚、托斯卡纳的许多地区的城市都可以追溯至玛蒂尔达建造的教堂,这些教堂一般沿着河流和道路建造。

艾米莉亚大道(Via Emilia)是古罗马建造的连结意大利北部东西方向的重要通道,也算得上是中世纪的高速道路,连结皮亚琴察和里米尼。这里有着平坦的路面和广阔的平原,北边和南边分别为阿尔卑斯山和亚平宁山脉,所以这里的条件得天独厚,既是美食之乡,也是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名车的出产地,这也体现了这里作为“高速通道”的特性。这条通道上有许多城市,如摩德纳、雷焦、帕尔玛、博洛尼亚,等等,其在中世纪中期的兴起都与玛蒂尔达有密切关系。卡诺莎家族虽然根据地在亚平宁山区里,但是非常重视对平原地区的控制,对其领地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也大力支持。

东西向的艾米莉亚大道穿过摩德纳,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干道。

在摩德纳,玛蒂尔达请当时最有名的建筑师设计建造了一座大教堂,这座教堂就位于艾米莉亚大道的旁边,使用了当时最流行的罗马式风格。在教堂的外面墙壁上,有许多栩栩如生的雕塑,展现了圣经中的人物和故事。教堂的几座大门的两旁还有生动的狮子雕塑。教堂坐东朝西,西边的小广场对面是主教住宅,南边为大广场,是摩德纳的市政广场,被广场东边的市政厅和南边的回廊建筑围合起来。这里在12世纪初是摩德纳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教堂北边沿着的道路就是艾米莉亚大道,说明这座城市的兴起与交通条件密切相关,而玛蒂尔达在这里建造教堂,也说明对这座沿路城市的重视,大教堂的修建体现了卡诺莎领主家族对这里的控制,在建筑和艺术上的赞助则提高了他们的名声。一直到今天,这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堂及其所在的城市都是与玛蒂尔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当摩德纳得到发展的时候,玛蒂尔达地卡诺莎却逐渐衰落下去,后来沦为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镇,今天基本上无人问津。

摩德纳大教堂的大门和狮子雕像

此外,在托斯卡纳地区,沿着亚平宁山脉和第勒尼安海沿岸分别有两条道路:卡西亚大道(via Cassia)和奥莱利亚大道(via Aurelia),均向南通往罗马,它们沿线的城市也多与玛蒂尔达有关:卢卡、佛罗伦萨、皮斯托亚、阿雷佐、比萨。还有沿着波河的一些城市,如费拉拉、曼图瓦、维罗纳,等等,虽然其起源都可以追溯至古罗马,但在中世纪的复兴,都与玛蒂尔达及其卡诺莎王朝有很大的关系。这里的教堂等建筑都还能看到玛蒂尔达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玛蒂尔达给予这些城市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极大地鼓舞了这些城市的自主发展,在封建制度的框架内,中世纪开始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沿海城市比萨将进入四大航海共和国的行列,山区城市佛罗伦萨将为文艺复兴的产生奠定基础。

摩德纳大教堂旁边的市政厅,在13世纪获得城市自治权,并且与大教堂一道构成城市的中心。这里的广场熙熙攘攘,是市民和游客的集中地。

1115年,接近70高龄的玛蒂尔达去世。随着她的离去,一个旧的时代行将结束,意大利北部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封建领主对领地的控制削弱,而城市国家开始兴起,领主们开始进入到城市中争权夺利,他们在那里也创造了意大利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而且,帝国与意大利的斗争将在帝国与新兴的城市之间继续进行。

    责任编辑:饶佳荣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