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邪不压正》:穷讲究的老北京到底有多“飘”

兔恰恰
2018-07-16 20:2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同为京圈导演,冯小刚曾经说过一个抖机灵的段子:“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好的标准,姜老师(姜文)则不然,他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节制他的才华。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淤出来的聪明。”

“淤出来”这个词用得挺有深意,像是把才华比喻成皮下出血的淤青,一定在身上留有印记,是按捺不住的。放在姜文身上,好比是他会因为灵感井喷而突然开启自我放逐的模式。有人说《一步之遥》就是一次喷发,玩得有点大;《邪不压正》更进一步,全员跟随着那个在北平屋顶上酷跑的李天然,这次是真的玩飞了。

诚然,《邪不压正》到底是不是姜文“才华井喷”的作品,其实很难定夺。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是一部夹带了姜文太多私货的标准商业片,框架是商业的,剪辑手法也是商业的。怕观众理解不了电影里那种一会儿紧张一会儿失控的状态,所有的角色干脆都像喝高了一样,没个正型儿——大概只有周韵演的关巧红是那个可以把节奏拉回正道的正经人。而这里边夹带的私货,可以让那些盼着与姜文式思辨旧梦重逢的姜文铁粉会心一笑,有姜文式情色、黑色幽默,也有姜文自《鬼子来了》之后,自己心中一直坚持的那个“历史”。

如果是一个姜文的铁粉,找找这些小情小调,或许也挺满足;抑或是一个普通影迷,就拿这部商业片权当喜剧片看看,也会觉得还不错。但那些有迷影情节的人恐怕不会对这次的姜文很满意,《邪不压正》似乎是一边想要讨好观众的浮夸动作片,一边又舍不下那些被称之为“才华”的个人表达,结果,成也姜文,败也姜文。故事是简单粗暴的,形式却是复杂的,呈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一个很好懂的故事,很不好懂的安排。

电影的第一层困惑来自片名,什么是邪,什么又是正?如果没有姜文自己演的蓝青峰这个角色,影片中的正邪两道还是很容易区分的。关键在于,姜文自己设了一个很重要的主角——蓝青峰,他似乎是一个跟片名天然对立的存在,既不算正派,也不算坏人。在电影里,蓝青峰在十五年前收养了,目睹师父一家被大师兄朱潜龙和日本人根本一郎杀害的男孩李天然。他培养李天然的目的,是要利用他撬动北平的日本人和汉奸势力,解救张自忠将军。多年以来,他一直在下一盘大棋,可下着下着,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同时被根本和朱潜龙摆了一道;虽然他嘴上说着家国天下,可以为了国家利益出卖自己人,却一样在生死关头,差一点亲手把自己下了那么多年的大棋给搅和了。忙里忙外,东奔西跑,蓝青峰成了正邪两派的中间人,像个中介一样,夹在中间联系两边,看到最后,观众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恐怕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还能干什么了,就只能负责抖机灵。最后,李天然是靠着自己报了仇,而蓝青峰反而是陷在棋局里,还等待着被身为棋子的李天然来救。

但单从正邪两个字来看,人物的动机依然是不匹配的。最初,《邪不压正》是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当然,经姜文之手改编过的东西,已经没有多少“原味”了。所以,电影里的角色完全不是靠着“侠”的线索来解读,李天然是为了报私仇参与了这次事件,关巧红也是,许晴演的唐凤仪则是为了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掺和进来;再加上蓝青峰时不时的反间计,结果电影一直在一种绕来绕去的叙事中絮絮叨叨地进行着,直到观众都快忘了,原来这些人都是各有目的的,虽然最后他们都殊途同归了——那就是抗日。唯有抗日的咒语,才在所谓的“正邪”之间树立了分水岭。随之带来的是一种割裂感:明明电影中的人物也没干几件正事,却非要把他们那点儿破事弄得多么伟光正一样——就只是因为和抗日扯上了关系,实际看着有点尬,像闹剧。

电影的第二层困惑来自于姜文对“老北京”的特殊审美。宣传上说姜文用四万平米的空地搭建了“老北京”的屋顶世界,在电影里,关大娘裁缝店顶上的屋顶世界和蓝天白鸽相互辉映,拉一个远景,像是从窗外看到的一片屋顶,让人莫名想起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这明明是典型的西式化审美。唐凤仪的家、协和医院的大厅、“国际化的媒体”、开香槟的西餐厅、四代人共饮的一百年的白兰地……这个北平长得太巴黎。暖黄色调下的北平没有肃杀的秋风,只有暴力美学里飞溅的荷尔蒙,和屋顶世界上的天真浪漫,审美情趣可不怎么北平。

电影一开头有一幕,李天然的师父教导李天然什么是“讲究”,可以说,电影从头到尾都在对这个词贯彻始终。讲究,就是《邪不压正》的基调。服化道是外在的一种讲究,台词的密度、高度、笑料,也是一种叙事方式的讲究,但最讲究的是人。

蓝青峰的讲究是生活态度上的,简直有点儿穷讲究,倒都是对历史的致敬和小心翼翼的触碰。吃饺子必须蘸醋、和朱潜龙神似的朱元璋画像、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小屋、四代人共享了一百年的白兰地……哪儿哪儿都透着对细节的执念和品味。如果说讲究是一种对内心的坚持,那蓝青峰就是穷讲究的典型。当然,坚持屋顶酷跑的李天然、天上掉钱的裁缝店屋顶、根本的武士刀和印、甚至西餐厅老板不让打女人的设定,都是穷讲究的实体。这么贵气的审美品位,怎么就代表了老北京?这个老北京,虽然也是满口京片子,但已经没有了民间市井气,就好像在北平生活的,各个都是大院子弟。

扭曲完了“老北京”的审美之后,姜文又扭曲了一下自己的情色审美。姜文式情色如同姜文的荷尔蒙指数一样,是和他的电影绑定在一起的。从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姜文习惯于展示他的熟女审美偏好,经常拍女性角色的脚部和臀部,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是少女,然后才有了《太阳照常升起》之后的中年女性。但轮到《邪不压正》,负责情色的主角多了一位——李天然。淋浴戏中的彭于晏仍然是熟悉的味道,即便他挣扎着用一口湾湾腔拼命想要融入到老北京的背景里,当他光着屁股在屋顶上飞奔,一切都只好一秒破功,打回原形。姜文已经不满足女性的脚部和臀部,男性也要适当露露胸肌和屁股。

彭于晏还是那个彭于晏,北平却已不是那个北平,历史也不再是那段历史。但电影,竟然还能在某些时刻,隐隐透出一股悲凉,没有完全被“抗日闹剧”的标签贴牢。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