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被低估的奇迹:中非共同的战略意义并非只有资源和援助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寿慧生
2018-07-29 09:03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7月19日至28日,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东非洲,行程中包括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和毛里求斯4个非洲国家。习近平此次访问将推动进一步深化中非政治互信、发展互助、理念互鉴,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并与相关国家本着共建共商共享原则,通过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更好造福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

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非洲已经是中国最主要的投资和外援地区之一。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以及中非高峰论坛即将召开凸显了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

非洲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并非只有资源

非洲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是全方位的。但很多人的最主要印象集中在非洲的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上。

的确,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2000年初开始,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进入快速增长过程。和后来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样,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中国国内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需求紧密相关。这个过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自然的市场驱动过程,背后的主要动力是中国快速发展引发的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而非洲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天然优势,无论是资源的集中度还是资源的质量,对中国的吸引力是其它地区难以匹敌的。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非洲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是明显的。

但是非洲的独特优势并不完全局限于资源本身。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引发地缘政治和外交矛盾。对中国来说,非洲在这方面的优势在于,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非洲远离任何大国,只有北部和中部一些国家与法国依旧保持紧密的政治联系。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几乎不会在任何大国的地缘政治考量中占据重要位置。美国对非洲的缘政治考量也极薄弱。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独特性是非洲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或者文化认同方面相对来讲要远远弱于大部分其它发展中地区。非洲在冷战中几乎没有意识形态倾向。非洲地缘孤立,内部族群关系复杂,缺乏地区大国主导,区域认同感薄弱。加上长期的殖民经历,非洲人对任何大国及其背后的价值观都难以轻易接受。

正是非洲的这种独特性让中非友好关系在冷战时期得以维持,也让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在非洲的投资没有受到太多地缘政治的干扰,并且让中国有机会摸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对外经贸、政治、甚至是安全和军事关系,为中国处理与其它地区的关系提供宝贵经验。

非洲的战略意义当然绝非仅仅属于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是一个全球现象,特别是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其它新兴经济体包括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开始加快向非洲的投资。其背后的原因在于非洲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潜质的人力资源,却因长期不稳定而失去战后发展的机遇。一旦这种状况在1990年代末有所缓和,同时随着新兴经济体对资源的需求上升,引发了非洲投资热。

目前非洲在全球市场上仍然处在末端,但非洲的发展潜力无法忽视。无论是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战略还是从打造全球市场的角度来看,非洲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巨大市场。同时非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南南合作的一个结果,对全球经济秩序会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在非洲:实现西方未兑现的许诺

从2000年初以来,“中国在非洲”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个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国的投资和援助对非洲究竟意味着什么?

西方舆论过多地解读中国在非洲的战略意图而忽视中国带给非洲的巨大改变。但是在西方相对理性客观的学术界的一个共识是,非洲在过去二十年左右时间凤凰涅槃式的经济发展是西方媒体严重低估的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发生从根本上得益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援助。如前所述,中国并非是唯一投资非洲的新兴经济体。但中国庞大的需求的确从根本上让非洲充分发挥该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得以快速扭转上世纪90年代经济下滑的态势。

但中国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严肃的学术研究显示,中国的非洲投资并非全部集中在矿产和能源开发上,而是分布在众多领域,包括工业园区、服务业、农业等,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即使是矿产和能源开发领域的投资也会带动其它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事实上是把中国的经济与非洲的经济关联起来,让非洲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经济,也把中国市场向非洲开放,让非洲通过中国市场进入到全球市场当中。这对非洲的发展来说是根本性的。

中国对非洲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为非洲提供多元的选择。中国带给非洲的不仅仅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经济发展必需品。在西方学术界,一个长期以来的批评正如纽约大学经济学家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所质问的:西方发达国家战后60多年对非洲的巨大援助为什么依然无法让非洲儿童享受到价值几美分的霍乱疫苗?相反,在西方援助数额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非洲的战乱和贫穷不减反增,产生严重的援助依赖而日趋贫困。

伊斯特利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西方国家的援助方式违背市场原则,让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集中体现为华盛顿共识)取代市场激励机制来指导援助,热衷于授之以鱼,却不善于授之以渔,甚至限制了非洲人的自主性。

相反,中国的援助方式常常被西方批评为所谓的“缺乏政治条件”。但事实上,中国在非洲的成功在于,中国的投资和援助方式带给非洲人不同的选择,在投资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官方援助中避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干扰,从而把发展的选择权和决策权交给非洲人。这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发展成功的最主要经验,中国把这些经验带给了非洲,从而改变了非洲。

从这些方面来说,中国对非洲的战略价值与非洲对中国的战略价值是有同等意义的。中国以同等地位,用市场原则来指导双边经贸关系,让非洲人实现了西方长期以来许诺但未曾实现的和平繁荣。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大国策智库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