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药监局公号转发世卫《狂犬病应对指南》:潜伏期长则一年

国家药监局微信公众号
2018-07-31 20:58
绿政公署 >
字号

重要事实

● 狂犬病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病毒性疾病。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此疾病。

● 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绝大多数由狗引起,高达99%的人类感染病例由狗传播。

● 可通过给狗接种疫苗和预防狗咬消除狂犬病。

● 感染导致每年数万人死亡,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

● 被疑患狂犬病动物咬伤的受害者中,15岁以下儿童占40%。

● 在与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接触之后,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清创极为重要,可以挽救生命。

● 世卫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兽疫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建立了“联合抗击狂犬病”全球合作,为实现“到2030年人类狂犬病零死亡”提出共同策略。

狂犬病是一种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致命的病毒性传染病。在高达99%的人类感染病例中,狂犬病毒都由家养狗传播。狂犬病既可感染家畜,又可感染野生动物,然后通过咬伤或抓伤(通常是经由唾液)传播至人。

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但95%以上的人类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

狂犬病是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疾病,主要影响偏远农村地区的贫困和脆弱人群。已有很有效的人类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但需要这些医疗产品的人并不容易获得或使用这些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狂犬病致死病例鲜有报告,5-14岁儿童往往成为受害者。

狂犬病接触后预防性治疗的费用可能会对病毒感染者家庭带来灾难性后果,一次狂犬病接触后预防的费用在非洲为40美元,亚洲为49美元,而在这些地区病毒感染者家庭的平均收入仅为每人每天大约1-2美元。

每年全世界共有1500多万人在被咬伤后接受狂犬病预防接种,估计这一做法每年挽救了众多生命。

预防

消除犬类狂犬病

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狂犬病。为犬类接种疫苗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为犬类接种疫苗不但可以消除狂犬病的致死率,还能减少被狗咬伤病人的接触后预防需求。

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止被狗咬伤

除了狂犬病疫苗接种规划之外,了解犬类习性以及预防它们咬伤儿童和成人也很重要,可以减少人类狂犬病的发病率和减轻治疗犬类咬伤的经济负担。提高社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意识包括,宣讲负责任的宠物养育知识和信息,讲解如何预防犬类咬伤,以及如何在被咬后立即采取医疗措施。 社区参与和掌控规划有助于更好地传达重要信息。

人类预防性免疫接种

已有供接触前接种的人类狂犬病疫苗。建议那些从事某些高风险职业的人员(例如处理狂犬病活病毒以及其他与狂犬病相关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那些所从事的活动从专业方面或其它方面直接接触到可能受到感染的蝙蝠、食肉动物和其它哺乳动物的人员)接种这些疫苗。

还建议对前往受狂犬病影响的偏僻地区并计划在户外长时间活动(如探察洞穴或爬山)的旅行者采取接触前免疫接种措施。在面临较大被狗咬伤危险而且不易获得狂犬病生物制剂的地区,外籍人士和长期旅客也应接种疫苗。

最后,还应考虑对在高风险偏僻地区生活或访问的儿童接种疫苗。由于儿童往往会与动物玩耍,咬伤可能会更重,或者不报告咬伤事件。

症状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这取决于狂犬病毒入口位置和狂犬病毒载量等因素。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或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感觉异常)。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发展为可致命的进行性脑和脊髓炎症。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 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症状是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有时还怕风。数日后患者因心肺衰竭而死亡。

● 麻痹性狂犬病约占人类死亡病例总数的30%。与狂躁性狂犬病相比,其病程不那么剧烈,且通常较长。从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肌肉逐渐麻痹,然后患者渐渐陷入昏迷,最后死亡。麻痹性狂犬病往往会有误诊,造成狂犬病的漏报现象。

诊断

目前尚无检测手段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诊断人是否感染狂犬病,而且若不出现恐水、怕风等特异性的狂犬病体征,可能难以做出临床诊断。人类狂犬病可通过各类诊断技术对活体和尸体做出确认,这些技术旨在检测受到感染组织(大脑、皮肤、尿液或唾液)的全病毒、病毒抗原或氨基酸。

传播

人类通常在被已受感染的动物深度咬伤或抓伤后染上狂犬病,99%的人类狂犬病病例由患狂犬病犬类传播至人。非洲和亚洲面临最沉重的人类狂犬病负担,其狂犬病死亡人数占全球狂犬病死亡总人数的95%。

美洲已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住犬类传播,蝙蝠现在是造成美洲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蝙蝠狂犬病最近还成为澳大利亚和西欧的一项公共卫生威胁。人类由于接触狐狸、浣熊、臭鼬、豺、猫鼬以及其他食肉性野生宿主后出现的死亡情况极为罕见。另外,据知没有关于在被啮齿类动物咬伤后患狂犬病的病例。

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人体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传染。因咬伤而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虽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未得到证实。

通过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感染狂犬病现象很罕见。人类因摄入动物生肉或其他组织而感染狂犬病从未得到证实。

接触后预防

接触后预防是指被咬伤者在接触狂犬病后立即进行治疗,以防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死亡。它包括:

● 发生接触后,尽快彻底清创并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

● 利用符合世卫组织标准的有效力和有效果的狂犬病疫苗接种一个疗程;

● 如有指征,可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在接触狂犬病后很快进行有效治疗可以防止出现症状和死亡。

彻底清洗伤口

急救程序包括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涤剂、聚维酮碘消毒剂或可杀死狂犬病毒的其他溶液彻底冲洗和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

推荐的接触后预防

根据与疑患狂犬病动物接触的严重程度,推荐的接触后预防措施如下(见表):

接触类型和推荐的接触后预防措施

所有II类和III类接触在经过评估认为具有狂犬病危险时,就需要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导致危险上升的情况有:

● 咬人哺乳动物为已知的狂犬病贮主或媒介种属;

● 接触发生在仍有狂犬病的地区;

● 动物看起来有病或表现反常;

● 伤口或粘膜受到动物唾液的污染;

● 发生无端咬人情况;

● 动物没有接种疫苗。

如果疑患狂犬病动物的接种疫苗状况存疑,在考虑是否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时,不应将该动物的疫苗接种状况作为决定性因素。例如,在犬类接种疫苗规划因缺乏资源或未获重视而导致监管不力或未予充分执行的情况下,不应将该动物的疫苗接种状况作为决定性因素。

世卫组织通过努力消除犬类狂犬病、实施预防犬类咬伤策略以及更加广泛地使用皮内途径进行接触后预防等,继续促进开展人类狂犬病的预防工作。这一皮内途径可减少细胞培养疫苗的用量,并使成本降低60%至80%。

咬伤病例综合管理

如果可能,应告知兽医部门,查明咬人的动物,并将此动物(健康的狗或猫)进行隔离观察。或者可以对此动物采取安乐死措施,以供立即化验检查。在10天观察期或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期间,必须继续采取预防措施。如果动物经证明未患狂犬病,可以停止治疗。如果不能捕获和检测疑患狂犬病的动物,则应完成整个预防程序。

世卫组织的应对

狂犬病已被列入被忽视的热带病世卫组织路线图。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需要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开展密切的跨部门协调。

全球活动

联合抗击狂犬病合作平台:实现到2030年人类狂犬病零死亡

世卫组织、国际兽疫局、粮农组织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于2015年开始联手,为实现“到2030年人类狂犬病零死亡”制定共同策略,并建立起了“联合抗击狂犬病”合作平台。

这一行动标志着人类和动物卫生部门首次携手倡导开展狂犬病控制,将其作为投资重点,并协调全球狂犬病消除活动。题为“2030年零死亡”的全球战略计划将指导和支持各国制定和执行国家狂犬病消除计划,其中包括“同一个健康”概念和跨部门合作。

“2030年零死亡” 的重点是改善被咬伤者获得接触后预防,提供咬伤预防教育,并为减少人类接触风险扩大犬类疫苗接种覆盖率。

疾病监督和监测应是每项狂犬病规划的一个核心要素。宣布某一疾病为应予通报的疾病是建立有效报告制度的关键。应建立从社区级向国家级并进而向国际兽疫局和世卫组织传输数据的机制。这将有助于了解规划的有效性并采取行动弥补缺陷。

犬类和人类狂犬病疫苗储备对消除狂犬病有推动作用。世卫组织与各合作伙伴一道正努力预测人用和犬用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全球需求,了解全球生产能力,并探讨通过世卫组织/联合国儿基会(人用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国际兽疫局/世卫组织(动物用疫苗)机制协助国家开展批量购买方案。

世卫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于2016年设立了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工作小组。工作组目前正在审查科学证据、相关规划考虑因素以及与使用相关的费用。具体而言,他们将评估皮内注射疫苗的提供,缩短疫苗接种时间表以及新的生物制剂的潜在影响。通过这项工作获得的建议方案将于2017年10月由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作出审议,以更新世卫组织的狂犬病免疫立场。

世卫组织支持狂犬病流行国家的研究活动

世卫组织正协助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开展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收集有关犬类咬伤和狂犬病病例、接触后预防治疗和随访、疫苗需求和规划执行方案的数据。

在柬埔寨、肯尼亚和越南开展的研究初步证实:

● 15岁以下儿童具有较高的狂犬病接触风险,大多数接触属于狗咬伤;

● 生物制剂的可得性和寻求接触后预防的成本是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因素;

● 与基于社区的体系相比,基于卫生系统的报告做法会低估人和犬中的狂犬病病例发现率。

另外,印度和越南的狂犬病生物供应商预计会提供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配方、采购和使用数据。

这些数据一旦完成,将为支持狂犬病规划的投资需求提供进一步证据——这对于在2030年之前实现人类狂犬病零死亡的全球和区域战略信息至关重要。 此外,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将在疫苗投资策略中使用这些数据,将狂犬病疫苗纳入其各项投资活动。预计在2018年后期作出决定。

区域和国家实例

在美洲区域国家,自1983年以来人类狂犬病发病率降低了95%以上,狗狂犬病发病率降低了98%。这主要由于实施了有效的政策和规划,重视在全区域实行协调一致的犬类疫苗接种运动,提高公众意识,并普及接触后预防措施。

在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许多国家根据该区域的2020年消除目标开展了狂犬病消除活动。孟加拉国于2010年启动了消除规划,采取了管理犬类咬伤、大范围犬类疫苗接种和增加免费疫苗供应等措施,结果,2010-2013年期间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下降了50%。

菲律宾、南非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取得了长足进展。近期在世卫组织领导下,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试点项目证明,通过对犬类大规模接种疫苗,进一步提供暴露后预防方法,以及加强监测并提高公众认识等联合干预措施,就能够降低人类狂犬病。

要维持并在周边地区推广狂犬病规划,关键在于从小处做起,采取配套激励措施推动当地开展狂犬病规划,展示成功实例和成本效益,并保证政府及受影响社区参与。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原题为《科普 | 狂犬病应对指南》)

    责任编辑:崔烜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