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京奥运十周年|抛弃“唯金牌论”,奥运重塑你我的运动观

澎湃新闻记者 陈均
2018-08-08 08:44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编者按】

2008年北京奥运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总留着许多火花,刘翔的不甘,杜丽的眼泪,林丹的军礼,国足的恶行……我们也会记得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占据了金牌榜第一的位置,记得我们第一次思索金牌对这个国家带来的价值。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2008年至今,中国体育的观念和改革,一直在路上。

无论是体育领域的大发展,还是你意识观念中“唯金牌论”潜移默化的改变,一切,都从北京奥运的烟火升腾开始。这就是奥运遗产。

场馆难题,中国解决了

2018年夏天北京演出界最吸引眼球的无疑要算大型全景科幻巨制《远去的恐龙》,其演出场馆国家体育馆压缩了5/6的观众席位,用于构建总面积达14000平方米的高度仿生地貌。

演出带来积极反响,按照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说法,长期驻演的《远去的恐龙》将与鸟巢、水立方等场馆结合,形成一套具备竞争力的旅游生态链。

无论是国家体育馆、鸟巢、还是水立方,这些场馆无一不是在2008奥运前夕竣工的,当时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北京奥运的需要。

而必须承认,后奥运时代的场馆利用一直被认为是历届举办国和城市必须面临的难题,彼时关于北京奥运场馆之后的利用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不过事实证明,奥运场馆在大赛之后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根据相关部门给出的数据,当时的主要场馆奥运后利用率极高,一年365天有80%以上的时间都在举办各种体育和文化活动(剩余时间主要用于场馆的修缮和保养),在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高利用率也十分罕见。

以鸟巢为例,一天租金达数百万之巨,即便如此,两年前的场地预订就已经排到了今年,早在4年前就实现了自负盈亏。

除了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之外,类似《远去的恐龙》这样的文化演出也络绎不绝。以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为例,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商业冠名的奥运场馆,其文化娱乐演出占比超过7成,整个北京的商演有60%放在五棵松。

老百姓也能享受奥运遗产

除此之外,鸟巢和水立方这样的体育场馆已经被当作了北京的新地标,成为中外游客必到的景点。今年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项目推介会上,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透露,北京奥运后的十年时间,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建筑的奥林匹克公园累计已经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

不仅仅是商业用途,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就正式启动了奥运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工作,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在接受采访时就给予了详细介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使用了31个场馆,其中12个为新建、11个改建,还有8个是临时建筑,其中一些归属高校的场馆主要服务于大学体育教育和周边居民健身,而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场馆也向普通百姓开放,比如五棵松建设了篮球公园,水立方经过改造平时作为水上乐园,鸟巢也开设了很多全民健身的服务项目……”

献给北京冬奥的红利

随着北京和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过去10年中已经彰显价值的2008北京奥运场馆将再一次成为焦点。

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会透露,北京2022年冬奥会共使用25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其中北京赛区12个场馆中有11个场馆为2008奥运遗产。

比如鸟巢将继续用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水立方将用于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五棵松体育中心则用于女子冰球的比赛,国际会议中心则继续用于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

北京赛区唯一的新建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则利用了2008年曲棍球场和射箭场拆除后建设的,原有的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事实上,能够顺利拿下冬奥会举办权,北京奥运留下的成功经验和宝贵遗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民健身,体育强国

当然,北京奥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竞技体育层面的胜利和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更是骨子里的自信与观念上的改变。

正是2008年之后,掀起了群众体育的热潮,中国开始逐渐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2009年8月8日,中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设立;2011年,《全民健身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使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每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持同步;2014年,中国政府正式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群众体育工作被提升到新的高度;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通过审议,未来15年,提高中国人民健康水平将成为政府重要的工作核心之一。

落实到具体消费层面,过去占据巨大比重的实物型体育消费(购买体育服装)比例开始降低,参与型体育消费(参加体育活动)和观赏型体育消费(观看比赛)的比例快速增长。

而天猫大数据显示,对于体育项目的消费投入,也在经历最初的乒羽小球独大到足、篮等大球走俏直至最近几年的多元化,瑜伽、游泳、健身、骑行……中国人对于体育运动的选择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大国心态,抛弃“唯金牌论”

很显然,成功举办北京奥运让国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运动习惯开始改变,体育观念开始更新。

呈现在奥运赛场上,人们不再像过去只关注中国代表团的成绩,开始更加注重体育赛事背后蕴含的精神属性和娱乐属性,开始把体育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从这个角度看,2016年里约奥运会可以被当作沉淀后的一次勃发。

民意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对“首金”不在意,67.2%的观众认为像孙杨、杜丽那样冲金失败的运动员依旧配得上掌声,付出努力即便没有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也值得称赞……

《人民日报》相关评论也指出,像傅园慧们坦然面对成绩与奖牌,“输得起也赢得起,才是真正的大国心态。”

似乎不经意间,唯成绩论、唯金牌论已经悄然走远,中国老百姓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在“段子手”傅园慧和秦凯何姿夫妇“撒狗粮”求婚这样的个性符号上。

不是观众们不在意成绩,而是他们更注重运动员的个性彰显以及比赛跌宕起伏的过程,你必须承认,中国人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更加成熟和深刻了。

然而,这不是一届奥运会带来的变化,是过去近10年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大发展、中国老百姓积极观赏和参与体育后发生的质变。北京奥运会催生出了中国体育的一个新时代。

直到今天,对于大多数亲历了那届奥运会的中国人而言,一切似乎并不那么遥远,恍如昨日。因为那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因为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取得了奖牌榜第一的位置?

是,又不尽然,也许正是太多的变化悄悄根植于我们的生活与思想中,直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一切才显得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