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你感受到“互联网代沟”了吗

马青
2023-05-29 21:1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哪一瞬间,让你感觉互联网换了一批人?

这个问题本身已经不新鲜了。这次,是宋丹丹因为身体原因暂时离开一档综艺节目的热搜而起,有人问“宋丹丹有什么作品吗?她的地位好像很高……”于是,有人把这个多年老梗又翻了出来。几年前,是因为有人推荐“冷门歌手孙燕姿”,再往前,是有人不明白周杰伦为什么演唱会门票那么难买。

我还看过一个帖子,主题是比较不同版本的黄蓉。发帖人说虽然网上很多人都称赞翁美玲版的黄蓉最好,但对他来说不是,他最爱的是周迅,因为他第一次看《射雕英雄传》就是央视的版本。帖子后面吵成一片,很明显,每个人的立场都有着鲜明的年龄烙印。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科技三定律”:其一,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其二,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其三,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科技三定律”也可以衍生到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

这个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互联网换人”这一现象。那些我们视之为了不起的成就,被年轻网民看成是天经地义,我们曾引以为傲的东西,被年轻一代视为寻常,我们的审美正在过气,我们的选择正在被嫌弃。推动互联网改写生活方式的初代网民们,渐渐被那些从出生就是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人,视为没有后劲儿的“前浪”。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同,使用习惯不同。我们当年还用“猫”拨号上网,我最早的一台电脑只有10G的内存,我最早看的网络小说还是用塞班系统下载的txt格式,这些“古早”体验,对于00后来说,简直无法想象,就像我也没有体验过父母那一代人在“煤油灯”下念书的经历。

反过来,我对00后们玩的梗、喜欢的游戏也渐渐陌生。有一次做一期关于剧本杀的节目,一位大学女生说到了“贴脸”这个词,我愣住了,问她什么是“贴脸”。她也愣住了,似乎对我的“缺乏常识”感到了一丝困惑。

人总是会老的,新人换旧人是时间的铁律。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被年轻人叫“阿姨”的情景,那天在打网球,另一片场地的球飞过来,我帮他们捡了,一个年轻女孩很有礼貌地说“谢谢阿姨”。我脸上的笑容几乎僵硬,面上平静无波,内心如土拨鼠般咆哮:“谁是阿姨?我哪里像阿姨?”

其实,代沟无处不在,并不只在网上,这个词本身就是早于互联网而创造。无论接受还是不接受,承认还是不承认,时间的流动是单向的,脸上的皱纹是不可逆的,一如梁实秋他老人家形容的,人终究是会从牛奶葡萄变成金丝蜜枣。

无论是从什么微末小事引发“互联网换了一批人”或是“互联网代沟”的讨论,终究是中年人无力对抗岁月流逝而发出的自嘲。毕竟我们也是曾经昂然阔步、满面春风过的,毕竟,我们也是曾经拥有过定义权和话语权的。

即使是今天,我们这些“前浪”也不必自怨自艾,比如对什么是“代沟”就可以重新定义一下。它可以是指代际之间的鸿沟,也可以是指代际之间的沟通,而沟通总是双向的。在我看来,互联网给我们最重要的礼物不是便利,是开放与兼容。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