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推动垃圾分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杨阳
2023-05-31 15:5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近日,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当地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效。5月21日,总书记给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回信中强调:“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推动垃圾分类,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行动,既体现了全社会构建生态文化的共同价值理念,又体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性观念,更体现了共建美丽地球的中国担当。

垃圾分类体现了全社会构建生态文化的共同价值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扎根,就要看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垃圾分类,正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辩证统一,更体现了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的有机结合。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变迁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垃圾的产生以及处理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也成为了影响城市环境健康的重要问题。而通过分类、回收、再利用,就会减少垃圾的危害,甚至可以“变废为宝”,转化为可再生的新能源,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垃圾分类的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推动绿色低碳经济,构建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分类一直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调研时,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我关注着这件事,希望上海抓实办好。”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垃圾分类实施立法的城市。自2020年起,上海市每年都发布该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其中2022年的方案明确提出:“垃圾分类的主要目标是着力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巩固提升实效,加快短板治理,持续提升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在上海市政府的不断宣传推动下,垃圾分类已经在上海成为一种新时尚,市民们已经主动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但其实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勾勒出了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美好图景,更体现了一种全社会构建生态文化的共同价值理念。

垃圾分类体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性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生态文明又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没有人可以成为局外人、旁观者、批评家,而要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垃圾分类既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既是改善民生过程中的关键小事,又是关乎建设美丽中国的“国之大者”。

对待垃圾分类,要以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性理念去把握全局、精准施策。近年来,上海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和成效,形成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志愿者做示范,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工作,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大家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形成“党员-居民”的合作链条,以红色引领促进绿色发展;二是加强系统化治理。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上海市统筹政策法规和分类处置二者间的契合性。以落实贯彻政策法规为抓手,对垃圾进行分类收运全过程处置,强化科技赋能,依托城市数字化转型,与“一网统管”平台无缝衔接,更好提升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处置水平。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又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垃圾分类不仅能够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更能助力绿色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性观念。

垃圾分类体现了共建美丽地球的中国担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的未来,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共生共赢,如果地球生态系统发生不可挽回的恶化,人类文明所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条件也将不复存在。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致力于对全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共建美丽地球,继续为全球发展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垃圾分类的举措,就是中国对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2015年,联合国193个会员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多项涉及环境保护方面。作为人口大国和垃圾产出大国,中国勇敢迈出垃圾分类这一步,充分体现了作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做出贡献。2019年,从中国上海打响的这场“垃圾分类攻坚战”,不仅充分表达了上海市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同时也加快推进了中国其他城市相关环保法规和垃圾分类的落实进程,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石。

在2021年公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目标第十二项《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中重点提到了中国推行的垃圾分类做法及目前取得的成果,即: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发布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16个“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及地区已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生产生活示范模式。截至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已全部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或规章,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全国其他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全面启动;90%以上行政村已实行生活垃圾收运处理。

中国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一直积极主动承担同自身国情相符的国际责任,通过垃圾分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一如既往地与各国共建美丽地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展现强有力的中国担当。(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