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人文湾区勾画了怎样的未来

澎湃首席评论员 李勤余
2023-06-09 07:1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海峡两岸文化如何融合推进?

岭南文化传承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联系?

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诉求中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融合和发展?

香港在大湾区起到了怎样的文化桥梁作用……

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在深圳全天举行。6场主题演讲,4场交流研讨,近20位嘉宾的超强阵容,交流与碰撞中大家格外关心的是,人文湾区的建设将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勾画出一个怎样的未来?

就在前一天,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发来贺信。而就在一周前的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短短一周时间内,关于“文化”的话题连续在舆论场激荡。在8日的“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的现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郑培凯说,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讲话,令人感动。而就在当天的现场演讲中,郑培凯先生的一句“不同方言,但同样的文字,这是我们的血脉。只要有汉字的地方,就是家乡”被海内外媒体广泛转发。

多位专家还表示,无论是主论坛还是分论坛,两天的时间大家的交流和发言犹如新风扑面,提法新颖,非常深入。风尘仆仆来自岛内的专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原院长邵宗海先生,是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第一位来参加文化论坛的台湾学者,他在论坛现场动情地表示,语言不是问题,习惯不是问题,中华文明早已把世界上所有中国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身处何地,从未感到隔阂,因为我们的文化是相通的。

从珠江入海口极目远眺,一面是陆海变迁,一面是城市兴起。处在亚太地区海洋交通要冲的粤港澳大湾区曾经是历史上中西文明冲突的主战场,而如今,是中西文明交汇的大熔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粤港澳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的体制机制不尽相同,却又拥有相同的文化源头。《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潘耀明先生在现场表示,今天提出文化大湾区的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冲突·融合

文明一旦固化,就会从外向性转向内在性,排斥他者而强化自身传统。尤其是现代以来,文明之间逐步强化了文化边界,形成了文明竞争乃至文明的冲突。亨廷顿就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强调,文明之间的差异很难被改变。

对于这一传统的西方观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郑培凯不敢苟同。他笑着说,这跟我们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听到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相比,也没有什么进步。部分西方学者固执地认定欧洲是世界的核心,亚、非、拉都是边缘,所谓世界文明的发展就是核心扩散到边缘,对此,郑培凯直言不讳地指出,这背后有“政治的考虑”。

事实上,过度强调文明的冲突,思想的动力就会从无限未来转向有限的自身,文化就变成了传统的自我解释,文明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也会不可避免地减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曾说过,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且文明发展没有出现间断的国家。

这种文明的活力从何而来?我们或许可以从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中找到答案。岭南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一直生活着众多的人群,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甚至所用的语言都有相当大的差异。但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春声提醒大家,明代中叶以来,岭南有丝、苗、瑶等身份认同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视自己为正统中原后人,中原汉人的后代。这是因为本地人群一直以岭南为共同记忆,构建出一个共同文化范畴,在承认差异的同时又不断融合。可以说,多姿多彩的岭南文化正是赓续绵长的中华文明的缩影。

香港特区立法会委员周文港显然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他总是这样对别人介绍自己——我是来自香港的广东惠州人。幽默的发言让在座的观众会心一笑。确实,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地区共同历史文化基础,如同中华文明之于全体华夏儿女,这个根本认同永远不会改变。这也再次告诉我们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多元文化的前景总是融合,而非对抗,于中国、于世界皆是如此。

交心·用情

如何让不同的文明形成有效的对话,一直是个未决的难题。哈贝马斯提出的“理想对话模型”认为,只要有理性沟通,就能达到互相理解。但事实上,理性的交流或许能解决思想分歧,却无法从根本上化解心灵隔阂。文明融合的关键,落在了理性能力之外的心灵问题。一言以蔽之,心与心的交融,才是达成相互接受的唯一解法。

当论坛主持人对邵宗海说“从台湾来一次不容易”时,后者毫不犹豫地回答,哪有不容易,说来就来。一句戏言背后,是他对祖国的向往,对中华文明的深厚感情。邵宗海风趣地说,他坚持不要做PPT,因为他不是来讲课的,而是希望能够非常感性地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讲出来——他到过大陆许多地方,但从未感觉离开家乡,因为有相同的大湾区文化,不管在中国大陆、香港还是澳门,就不会有隔阂。

这种情感的力量早已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郑培凯先生身着中式服装出席论坛,他说,他“从小就喜欢中式服装,以前在台大读书也是穿中式”。而另一位论坛嘉宾,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旅游局副秘书长郭黄颖琦则穿上了亮丽的旗袍。她介绍,在香港穿长衫、旗袍,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因为大家都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这正是大湾区文化,也是中华文化无可抵挡的情感号召力。五千年来,它早已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结合在一起。

创新·青年

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把他的理论运用于文明之间的关系,就意味着文明之间的共同互相改善,这正是超越“文明冲突”的方法。这也意味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必须要走由中国文化开创出来的独特道路。

粤港澳大湾区既建立了广泛的国际联系网络,而且将各个城市联合起来,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形成合力。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吴志良先生的话来说,“9+2是大于11的”。这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崭新的发展思路,也将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在未来落实这一先进观念?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年轻的力量。一位向邵宗海先生提问的同学,说自己“来自台湾”也对“在广东学习”感到骄傲——他掷地有声的发言不仅得到了嘉宾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现场响亮的掌声。这种强调融合发展、互相借鉴的精神,正是大湾区文化的特色,也是文明获得创造性发展的正确途径。

这个道理,总让我们想起演奏音乐的原理。各种乐器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才能产生美妙的音符。在论坛现场,首部中法融合戏剧《尚伯岱车站》的表现让全场观众惊叹不已。这部创新改编戏剧将法国经典喜剧和爵士音乐融入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与粤剧的戏曲表演内容,不仅与大湾区文化高度契合,也再次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无穷活力。

在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尾声,中山大学20多位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同学们,齐声唱响《我们都是追梦人》,也唱出了大湾区青年的志气和理想。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的历史起点,继承着岭南文化的悠久历史传统,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建设人文湾区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勾画的未来,让人憧憬。

    责任编辑:张珺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