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制表业对产业革命的意义

赖建诚/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
2018-08-21 14:5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若以制表业的技术成长速度,以及价格的大幅下跌为参照,制造业的革命在17世纪末就开始了。图为1887年9月2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出的一张计时怀表内部构造图。图片来源:Wikipedia

英国产业革命有三宝:纺织机、蒸汽机、铸铁。这是大众历史的传播版本,与实际状况有明显差异:当时有不少进展重要,很能显现技术创新、生产力飞跃的产品,反而被忽视或遗忘。本文以手表为例,试图说明:其一,它在百年间的价格激烈变化与社会普及性;其二,对精密仪器发展(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帮助;其三,这项看似不起眼的产品,在产业革命过程中扮演过不成比例的角色。

一、18至19世纪的表价走势与拥有者身份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注意到手表的重要意义,他在自己1776年首版的著作《国富论》首卷11章第3节中写道:“上世纪中叶一只手表要价20镑,现在约只20先令。”因为1英镑等于20先令,他的说法表示百年间的表价,从20镑跌成1镑,差了19倍,只是一个世纪前的5%。这段描述是否可靠?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UCD)经济学院教授摩根•凯利(Morgan Kelly)与其合作者、爱尔兰经济史学家寇马克•欧葛拉达(Cormac O. Grada)在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运用1685至1810年间伦敦 Old Bailey刑事法庭审判过的3200宗手表失窃案的记录,研究了涉案失主的姓名、职业、居所、表价。18至19世纪的手表有银表与金表两大类,失窃表的报案很常见,因而可以看出这125年间,表价走势与拥有者身份的变化。

依照报案的表价,扣除物价变动后,金银表价以年平均1.3%的速度下跌,一世纪间约降75%。假设银表的质量平均轻微进步,经过质量的权数调整,银表的实质价格(扣除物价变动后),约每年下跌2%(或一个世纪间降87%),这和斯密说的降95%相差不远。

这里隐含两项重点。其一,从供给面看,手表已能量产;从需求面看,价格低落后需求必然增加。其二,显示制表业已迅速发展,培养出更多技术工人。技术外溢会产生外部效益,促进精密产品的国际优势,增加贸易收益。

制表业的技术相当高、劳动非常密集,主要费用是金属裁切、组装复杂的零件。假设百年间表业的利润率大致相当,就可以从表价的下跌率和名目工资的上涨率,来判断表业劳动生产力的进步速度。

也就是说,在这个劳动密集的行业里,如果工匠的工资愈高,手表的成本应愈高。但表价在百年间反而跌了90%,那只能是因为工匠的平均生产力大幅提升。但表匠都是单独作业,不能分工合作,为何生产力会大幅提升?

1753年,瑞士莫尔日(Morges)的一位钟表匠。图片来源:histoirevalleedejoux.ch

二、先于产业革命的制表业技术进步

英国经济史学界有人估计,1759至1801年间,制表业的劳动生产力,年平均约增加0.26%,1801至1831年间约0.21%。当时生产过程最复杂的产品是:科学仪器、乐器、手表。制表业有这么高的劳动生产力,归功于几项因素:其一,工具与技术的持续改善;其二,分工精密化深度化;其三,生产区位高度集中;其四,个别工匠专精生产某项零件,供各厂牌相互通用,这样节省了零件成本,也加速了修理的便利与廉价化。

关于产业革命的时间起点,过去通常定位在1800年。那是从所得成长的角度来观察的。首先,实质所得从原本的维生水平,约从1800年起以80度仰角急速爬升。其次,所得成长率急速超过人口成长率,有效脱离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但若以制表业的技术成长速度,以及价格的大幅下跌为参照,制造业的革命在17世纪末就开始了。也就是说,英国的产业革命史,其实应向前提早一世纪。

为何制表业能迅速成长?这是发明家与工匠完美结合的成果。发明家能让表的动力(弹簧)愈来愈精准,其中一位是英国自然哲学家和博学者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1658年,他把原本的钟摆改换成弹簧。1675年,荷兰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海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 1695)做出第一个弹簧推动的表。这项技术突破后,配合英国相对成熟的金属加工业,以及招收学徒的规定相对宽松,加上经济增长后民间购买力的强化,手表产业因而迅速发达。

从技术外溢的角度来看,精密制表业快速进步,对高端的精密仪器、实验仪器、天文观测器,都有显著帮助,间接激励新发明,也帮助整体的发明能量。单就制表业来说,就能让精密金属加工业,在欧洲鹤立鸡群称霸世界。

18世纪末,英国已年产20万只表,几乎是全欧的一半,让劳工阶级也都能拥有。然而爬升得快也下跌得快:到1820年代,制表业的技术与组织都已达到极限;英国的所得已领先世界,表示物价也太高。此时最大的威胁,是欧陆国家的廉价表侵入英国。这对传统制表业者造成困境,要求政府管制进口(配额限制与高关税保护)。

三、刑事记录中的讯息

表价高容易失窃转卖,因而形成有组织的偷窃网。1675至1850年间,伦敦地区有7273件与表相关的刑事记录,从中可见几项时代的特性。

其一,早期的刑事记录较不齐全也较疏松,例如1710年之前只有92项记录。

其二,那时,表是财富的象征,政府在1797至1798年间,对每只银表课2.5先令的税,金表10先令。

其三,1809年后的4027项记录中,除了103项,都只记载“表”,不再细分金银表。过去登载的细节也都省略了,主因是19世纪后,表已非贵重品,刑事调查对此已不重视。

其四,1810年之前报案的3246只表中,61%为银表,9%为金表(下图)。

其五,1829年之前,伦敦尚无常设的都市警察,窃表案要私人告官。这表示,本文的样本会有偏差性:刑事记录较能显示富有的失窃者与较昂贵的表,一般人或中价位的表就不报官了,或者报官亦不获受理。

其六, 1720年代,伦敦建筑工人的日薪约3先令,每周工作6天约可赚0.9镑。当时在刑事记录中的表,中价位是4镑,最便宜的1镑,25%区位的均价是2.5镑。这表示,中级表大约要花去一个伦敦建筑工人一个月工资,是值得偷窃的贵重品。

最后,到了1790年,每日工资涨到3.5先令,周薪约0.95镑,显示70年间的工资相当稳定。但1790年的中价位表,已从4镑跌到2镑,25%区位的只值1.25镑,失窃后较无意愿报案。正如今日的手机失窃,报案件数已不能反映实况。

不同年代报案的平均表价与社会阶层分布

上表显示:其一,表价降跌迅速,劳动阶级已普遍有表。其二,1800年产业革命刚开始时,工人失表报案的比例已超过51%,当时的英国确是世界首富。其三,酒醉者表失窃的情况包括:在酒馆被偷、被娼妓偷走、夜间失窃、在见不得人的地方失窃。

接下来看银表价的百年趋势(下图)。纵轴是1750年的币值(购买力),也就是把1680至1809年的银表价,依物价指数全部调到以1750为标准。

注意:其一,纵轴的币值单位是先令(12便士=1先令,20先令=1镑),然后取对数。其二,实线是长期的平均变动趋势,实线下的小黑点,是样本中表价的分布。其三,这是从所有样本(=3200)中抽取10%来分析。从银表价来看,1710年的平均价格约6镑,1809年约2镑,百年间差2倍。

其四,表价下跌的速度,若和名目工资相比,1710至1810年间平均每年跌1.4%。若用表价和物价相比,平均每年跌1.3%。这表示:同样的工资,每十年可买到更便宜13%至14%的表;或是每20年,表价就比工资大约跌四分之一,因此很快就成为日常用品。

上图是产业革命刚开始时(1810年之前)的趋势,进入快速工业化的1850年代,会有什么变化?1800年之后,英国表业在技术上逐渐显现保守倾向,原本最有竞争力的创新和分工优势,在1815年左右就完全发挥了。技术优势与分工效益,逐渐被迎头赶上的瑞士表和美国表超越。下图是1700至1850的情形,上图的样本只有银表,下图则包含所有表。纵轴还是以先令表示表价(对数)。

我们看到1815年左右是最低点,然后就明显上扬。为何表价长期下跌后反涨?主因有三。

其一,1810至1850年间,英国外贸盈余大增,推动国内物价与工资上涨,民间购买力提高,对高级表的需求提升,造成1815年之后的平均表价上扬。道理与今日的汽车和手机类似:所得提升后,拉抬高档产品的需求,平均价格因而上涨。

其二,具体的表现是:廉价表价格大致稳定,高档表平均年涨2%,十年就涨大约五分之一。这可用消费革命来形容:生产力与工资已不再是主因,品味的变化才是。

其三,1800年左右,全英国共有140万到310万只表,平均1.8至4个成年人就有一只。若1.8位成年人有1只表,表示1800年左右的普及率,已接近今日的手机普及率。

四、表的宏观意义

以上是刑事记录数据所显示的手表在产业革命期间的价格变化与社会意义。现在转换个宏观角度,说明为何过去低估了手表在产业革命扮演的角色。1775年左右《国富论》出版时,西欧各国年产40万只表,一半在英国。依照1797至1798的纳税记录推算,当时英国约有80万只银表与40万金表。

表的生产性质与钟不同。钟的特性是:其一,零件尺寸大,精密度较低;其二,需求以家庭为主;其三,生产地散布全国,没有集中倾向。表的特性是:其一,个人需求为主;其二,零件小而精密度高;其三,工序繁,超过102道;其四,产地高度集中在伦敦、考文垂、利物浦;其五,工匠专精分工化,行业位置聚集化;其六,表匠的文盲率较低(约28%),劳工约69%,矿工约83%。

世人习以用蒸汽机与纺织机,作为产业革命的代表。其实还有许多更能彰显技术飞跃的项目,被普遍忽视或低估了:水利工程、机械工程、玻璃业、烧磁业、酿造业、印刷业都有重要发展,产值也不可忽视。这表示有个概念需要修正:过去常以“所得攀升”作为产业革命起始的年份(约1800年),反而忽略了产业制造面的实质进展。

日内瓦的早期钟表学校。图片来源:atimelyperspective.com

若改用“技术进展”的角度来看,其实可把产业革命提早五十至一百年(即至少至约1750年)。历史时间的半世纪虽然不长,但在关键的转折点上,五十年是重要的离地起飞期。这反而比起飞后的翱翔,更有初始性与翻转意义。制表业有几项显著特点。

其一,胡克与海更斯发明表用弹簧,可精密推动齿轮,让计时逐渐精准化。

其二,表匠的技艺,能把新发明体现在新产品上。这是“产学合作”的典范,可称为产业启蒙(industrial enlightenment),研发者与技术人员合作开创了产业新局面。

其三,制表业能快速发展,也得力于社会条件的配合:工会对学徒没有各种限制,制表业可配合产业发展所需,大量招募学徒与新员工。

其四,这表示新技术能迅速向相关行业扩散,直接受益的有冶金业、金属加工业、精密制造业、仪器制造业、科学仪器、航海与天文仪器(例如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1693—1776]的重要发明:经度测量仪)。

其五,制表工匠普及后,竞争压力变大,质量提升,手艺纯熟化。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未必要以大型工厂、大型机器当指标。小型精密加工业,也能带来产值与技术的重要成果。

其六,制表业的102道工序,会产生向上与向下连锁反应,虽是“小道”但并非不重要。蒸汽机与纺织业,其实是“低端”的产业革命。“高端”的反而是体积小、不易察觉的科技进展,手表就是一例。

其七,英国发明家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原本是制造仪器的工匠,若无钟表业的艺匠带领,他也不易更精巧地改良蒸汽机效能。

最后,落实到产值上,创造出鼓励发明、专利以及产能化的环境。

1815年时,英国工资约是苏黎世的两倍。1830年代,廉价的瑞士表已取代英国表在欧洲的市场。1830年代,每年约有8千至10万只瑞士表走私进英国。1840年代,这种情形更严重好几倍。英国制表业被外国表打败后,大量人才与资金流向其他行业,间接推动各行业的技术进步。

五、结语

本文告诉我们三项观念。其一,传统的产业革命“三宝”即蒸汽机、纺织机、铸铁,其实不是好指标。精密产业(如制表与科学仪器),其实更有科学与技术内涵。其二,若不用产值与所得的角度来衡量,改用技术进展当判准,产业革命的起点可提早五十至一百年。其三,先发优势很容易被非技术因素(高物价、高工资、外货走私侵入)打败,19世纪的表和今日的3C产品皆是。

参考书目(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图表均源自该文):

Kelly, Morgan and Cormac Ó Gráda (2016): “Adam Smith, Watch Price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1(4):1727-52.

    责任编辑:李旭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