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是搭子,但还不是朋友

2023-07-06 16: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万物皆可搭

如果没有搭子,27岁的小晶根本无法实现去韩国追星的梦想。

小晶追星多年,早就想出去看看,可惜只掌握了母语,更不敢一个人说走就走。找身边的人是不可能的,本来朋友就不多,最好的朋友对追星更是完全没兴趣。最终,出去玩的渴望战胜了内心的胆怯,让她决定到网上试试运气。

“因为实在找不到认识的一起,于是在某书找了一个旅游搭子,我还是infp,真的已经很勇敢了。”小晶在豆瓣分享经历时写道。

河畔须臾 川っぺりムコリッタ (2021)

找搭子比想象中辛苦。一些聊得不错的,后来抛弃她去和别人组了。确定最终人选的过程很匆忙,微信上也没聊几句,主要是心累,也怕再生变数。好在最终的旅游还是愉快的。

搭子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之所以最近重新热起来,或许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在原子化的社会中,人们更容易感到孤单。找人一起吃饭,放到以前可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现在,饭搭子也成了需要寻求和珍惜的对象。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也让人们更容易找到“电子搭子”,线下组队是可遇不可求的,但线上只要划一划手机,搭子可能就来了。

非凡夏日 Mijn bijzonder rare week met Tess (2019)

随着搭子成为热门话题,关于它的讨论愈发热烈。为什么需要搭子?一个普遍的理由是找到兴趣相投的人,获得更好的体验,主打的是“垂直领域的精准陪伴”,比如旅游搭子。

一个衍生的问题则是:如何界定搭子和朋友?众多的态度似乎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顺其自然。能成为朋友也挺好,不然也不必强求,毕竟,“边界感”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交礼仪。

即使是在小红书上发了帖,小晶还是很忐忑。

“我是个挺奇怪的人吧,只想找那种符合我心理预期的那种人,不要很潮很漂亮很会打扮的,因为我有这方面恐惧症。”她说。

哪怕是最终确定了搭子——一个和她一样都在四川的女生——在见面之前,小晶每天都担心是不是能合得来,“甚至焦虑都盖过了要去旅游的那种兴奋感”。直到在机场值机,搭子在身后拍了她一下,两人聊了几句之后,小晶觉得她挺好相处的,才放下心来。

重启人生 ブラッシュアップライフ (2023)

旅游的过程中,两个人都比较佛系,没怎么购物,就打卡了几个出名的景点,比如弘大和明洞,主要还是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搭子挺能走,首尔当时的天气比较热,小晶觉得有点累,但也还是跟着一起,而当小晶后来临时起意说想去釜山的时候,搭子也一路伴随。但两个人追的明星其实并不一样,小晶喜欢的是JYP公司的Stray Kids组合,而搭子追的则是YG的BIGBANG,但还是一起去了各自爱豆的公司门前拍照,并打卡了爱豆吃过的餐厅。

“我要去爱豆公司之前,其实还挺担心她愿不愿意去,结果完全没问题的,就是很随性,也很乐意跟我去我想去的地方。”小晶说。

老友记 第一季 Friends Season 1 (1994)

小晶想和自己认识的朋友一起旅游。她最好的朋友是在读职高的时候认识的,虽然两人无话不谈,但对方的重心已经转到了家庭,也没有追星的兴趣,所以小晶只好转向网络求助。

对搭子的需求并不是偶然。虽然现在有不少专门为个人设置的空间,比如吃饭的“一人食”和唱K的迷你包厢,但总体来看都还是偏一次性,而且更多是在谋“一人经济”的生意。在文化和社会组织层面,大众始终对“一个人”这种状态不是那么友好。“没朋友”在自嘲或表达孤独之外,似乎总透露着一股贬损和遗憾的味道。

濑户内海 セトウツミ (2016)

社交媒体的出现,或许也让年轻人更容易找到搭子,尤其是像小晶这样内向的人。如果是线下,很可能连交流的第一步都无法迈出,因为社恐,她之前都没有参加过应援爱豆的活动。相比之下,线上沟通虽然不确定性高了,但心理包袱也小了很多。

在旅行的时候,小晶和搭子分享过生活和经历,发现大家都有被家里催婚,回来之后,也浅聊过关于旅行的回忆。聊天还算愉快,但似乎感情并不会再进一步了。

在小晶看来,还是学校这样朝夕相处的环境更能结交真的朋友:“其实我很羡慕能有几个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与小晶相比,Nw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的时候,都有不少朋友,不乏煲电话粥一聊就是几个小时的情况,但她找不到一起蹦迪的朋友,用她的话来说:“朋友之间会很讲义气,但朋友不一定好玩嘛。”

Nw找到了留学的同学素素。在Nw眼里,素素和谁都能聊得很好,也比较喜欢玩,于是两人在留学的时候经常结伴蹦迪。回国之后,两个人还是经常聊天。有一天下班之后,Nw邀请素素一起吃饭,并且吐露了一个让她非常崩溃的事情:她发现男朋友在社交网络上撩骚。

初恋的恶魔 初恋の悪魔 (2022)

和搭子分享情感经历这样私密的话题,很容易被看做是一个搭子之间突破边界感而成为好友的转折时刻,但Nw并不认为这标志着友谊的形成,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对方只是搭子,她可以毫无负担地一吐为快。

关于人际关系从浅到深,两位心理学家欧文·奥尔特曼以及达尔马斯·泰勒在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渗透理论”。在研究自我吐露心声的时候,两人提出了一个叫做“列车上的陌生人”的现象:人们在选择吐露一些私密事情的时候,会谨慎挑选倾诉对象,但却很可能会随意对列车上仅有一面之交的邻座畅所欲言,吐露各种阴暗的小秘密。宣泄式的自白背后,一方面是觉得陌生人不会轻易说三道四,另一方面,陌生人与自己的社交圈完全隔离,因此可以充当完美的“树洞”。

你的鸟儿会唱歌 きみの鳥はうたえる (2018)

关于生活上的烦恼,Nw也和朋友倾诉过,只是言语和态度上都比较克制,也试图理性讨论过男朋友是怎么想的。但她觉得,和搭子聊的时候更像是宣泄,比如提到男朋友因为跟自己吵架而emo,就可以直接加一句吐槽,有什么好emo的,这也太矫情了。

“(搭子)会把其中的一些情感放大。”Nw说。“一个人是有阴面和阳面的,你在外人面前展现的是阳面,在关系非常好的朋友面前展现的是一种平衡,你会说阴面,但阳面也会说。但在她面前,你会只展现自己的阴面。”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夜空はいつでも最高密度の青色だ (2017)

朋友跟搭子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2018年,一个在学术期刊《社会与人际关系杂志》发表的报告以“时间”为指标,探讨了人们如何从陌生到朋友。在一起的时间累计超过50个小时,那么两人之间的情感称得上是“松散随性的友谊”。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是基于兴趣而结缘的搭子。而随着相处的时间进一步拉长,超过90小时称得上朋友,而超过200小时则称得上亲近。

仅从时间角度来衡量是存在缺陷的。搭子很可能因为一起逛街吃饭相处甚久,却并没有私交。一个更核心的因素在于,在这段相处的时间里,大家是否能真正地“志同道合”,或者在价值观上步调一致。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院里的搭子比饭桌上的搭子更有可能成为朋友。

少年时代 Boyhood (2014)

有一件事情让Nw很早就意识到,她应该不会把素素当作朋友。在对留学生回国政策因为疫情而紧张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重视个人防护。素素当时和男友以及几位室友合住,防护措施并不如Nw严格。Nw在听说这位搭子有时会邀请别人来屋聚会的时候,决定还是跟后者保持点距离。

保持距离并不容易。加了微信就等于进了自己半个社交圈,甚至还可能发现有共同好友的点赞。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是想和陌生人甚至搭子毫无顾忌地倾诉,那么有可能需要主动把他们从生活中切割出去。

佛罗里达乐园 The Florida Project (2017)

素素也曾希望Nw介绍一些朋友给自己认识,因为这可能会成为工作中的人脉,Nw并没有答应。“不是说我稀罕这些资源,纯粹只是说不想让她介入生活。”

一旦划清了界线,相处起来反而更加随性了。

“回国之后我没去夜店蹦迪了,但生活中有很多阴面的事情。很多负面的东西得找人释放。那酒搭子、夜店搭子就是很好的对象。”Nw说。

思考搭子和友情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多余。搭子的状态之所以理想,就是因为它所处的是一个不败之地:往前走一步是友谊,往后退一步什么都没有,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

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在描述人际关系强弱的时候提出了四个指标,分别是时间长度、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以及互利性。如果说朋友是四个指标都拉满的话,那么搭子则更多只满足了最后的互利性。但友谊往往就是从满足需求起家的。回想一下你和朋友友谊的起点,源头是不是大多也是作业搭子、聊天搭子或者上下学的搭子呢?只是纯真年少的时候,互利性和情绪价值往往如影随形。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4)

在成年人的世界,只满足需求也没什么不好。在想要的时候,能找到第二杯半价的搭子,或者是锻炼、露营搭子,也挺有情绪价值的。毕竟,能够把满足利益放到桌面上来谈,并且提供互惠方案,已然是很稀有了。

因此,搭子的需求由于场景不同而变化。小晶说想之后尝试一个人旅游,这样会更加自由,“只是住宿吃饭这一块有点不划算,不过到时候也可以找饭搭子和住宿搭子”。

社交网络让这种互利性在年轻群体中更加普遍。根据社交软件Soul发布的《2023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在有搭子的年轻人中,超过半数的人拥有2-3个搭子。

午夜巴黎 Midnight in Paris (2011)

人们因为担心失去友谊而投入精力维护,但却不用担心“失去”搭子,因为“搭完散伙”本身就是共识。哪怕是出现了不愉快的情况,断联就好了。而如果你真的对和搭子的BE无法释怀去网上发帖,收到最多的评价可能会是“下一个会更好”。

在小晶的旅行途中,遇到了另外一个来玩的女生。据女生说,她也是和网友搭子一起来的,但刚见面旅行就崩塌了,因为对方是一个“很不怎么样的人”,聊天不怎么有回应,全程玩手机,也没做什么准备,充电宝也是借自己的。于是两个人就分开了,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她的心情,她还和小晶以及她的搭子一起,三个人组队玩了一天。

赛马皮特 Lean on Pete (2017)

在Nw看来,素素也没有把自己当朋友。据她观察,素素留学的时候有过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但后来也都没有再联系了。“她可能就需要搭子,聊天搭子,一起玩的搭子之类的。”Nw说。

虽然Nw朋友挺多的,她也还是想找各种搭子,但高强度工作和生活节奏让她在饭搭子之外很难再找到新的:“打工人的生活怎么碰到(新)搭子呀?”

来聊

你上次找搭子是为了什么?

撰文_kidddd 编辑_yuhua 排版_jing

原标题:《是搭子,但还不是朋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