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华为天才少年”重磅归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几何?

2023-09-04 16: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8月18日上午举办的智元机器人发布会上,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原型机“远征A1”首次亮相。从现场公布的产品视频中可以看到,远征A1将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家庭陪伴等领域。不过,智元机器人已经和头部企业展开对接,“远征A1”将被率先应用于新能源和3C制造的场景中。

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就表示,机器人的计算能力将变得越来越强,未来地球上机器人的数量将会超过人类的数量。特斯拉正主导研发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想必他所言的未来世界里,人形机器人将会占据重要地位。

上海把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力的产业方向。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在《上海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媒体通气会上表示,上海力争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应用场景和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值。作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趋势,人形机器人一定是必要组成部分。

上海有哪些主打人形机器人的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分别推出了哪些产品?人形机器人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要多远?张通社带你走进上海的人形机器人赛道。

01

“远征A1”惊艳亮相

上海4种人形机器人蓄势待发

目前,上海已经有4种人形机器人亮相。在这些人形机器人产品中,智元机器人是最受瞩目的一家。

今天,稚晖君在智元机器人发布会上公布了首款产品的原型机——“远征A1”。

远征A1的身高174cm,体重53kg,全身49个自由度。它有着反屈膝设计,最高步速为7km/h,整机承重80kg,单手臂最大负载5kg。软件方面,团队对百亿级别的开源大模型进行调优,形成WorkGPT,并将它接入远征A1,让它有着理解人并对指令进行任务编排、执行闭环的能力。

在发布会上,稚晖君介绍了远征A1的多种应用场景:搬运、外观检测、拧螺丝、齿轮模组组装、滴管取样和智能管家等。

此外,稚晖君还展示了团队工作的视频,记录了团队开发远征A1的景象。从视频中可看到,远征A1具有一定抗击倒的稳定性。

要知道,稚晖君在2023年初创办了这家公司,仅仅半年就能完成人形机器人的原型,可谓相当不容易。

外界对智元机器人也颇为关注,在成立的半年时间里,它已经获得了百度风投、经纬创投、鼎晖投资、高瓴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注资,估值已达独角兽规模。

除了稚晖君的远征A1外,已经推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的上海企业,就是达闼科技。

达闼科技在获得第六轮10亿元C轮融资后,计划赴香港IPO,募资或达5亿美元。

达闼科技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名叫GingerXR,柔性关节有41个,配备5公斤的灵巧手。一旦机器人有了柔性关节和灵巧手后,就能模拟人的手势动作,完成原本可由人手完成的任务。目前,达闼的产品已经应用于医院、教育、酒店、农业、商超、园区、养老、交通、金融等十余个服务场景之中。

达闼科技的人形机器人

除此之外,为机器人配备“云端大脑”和操作系统也是达闼的技术优势。这意味着这些机器人的计算任务将放于云端,并通过操作系统“海睿OS”来调度各种计算资源,使得机器人能够完成各种服务任务。

不过,达闼机器人目前推出的是灵活手臂+移动底盘的产品形态。那么什么时候推出双臂双足的人形机器人呢?达闼相关负责人表示,双足机器人原型机将在年底完成,计划于2025年商用。

除了达闼科技的Ginger RX以外,一家上海的新型研发机构——上海期智研究院在WAIC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小星”。

人形机器人“小星”

上海期智研究院是由图灵奖得主、中科院院士姚期智先生牵头组建。该研究院将突破AI基础研究、引领世界人工智能交叉发展为使命。

在WAIC大会上,姚期智向公众展示了小星的形态,它有着较为灵活的行动特征。相关负责人表示,设计与制造小星对软硬件协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将步行、移动导航和手部操作等几乎所有功能集到一起,并相互配合。

小星在WAIC上引起围观

为了实现高度配合,团队在软件层面进行了技术创新,区分了神经网络传导至小星手脚的信号;在硬件方面,团队采用“本体感知驱动器”的技术路线,让小星具有力量大、灵活性高且制造成本低的优势。

除了上述两款实体机器人产品外,傅立叶智能和智元机器人也陆续推出了宣传视频,展示出各自机器人产品的特点。

原本专注于康复机器人的傅利叶智能在7月公布了人形机器人GR-1。在产品发布会上,傅利叶智能的首席执行官顾捷称,他想做人形机器人想了快20年。

傅利叶智能的人形机器人

傅利叶智能是国内康复机器人的龙头企业,在传感器、一体化执行器、机械仿生结构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这为它研发人形机器人打下较好的技术基础。

从公布的视频资料显示,GR-1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拥有40个全身自由度。GR-1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等运动能力。结合AI技术,该产品能够在工业、康复、居家等方面有着很强的应用潜力。

GR-1展示快速行走的能力

02

工业机器人产量超7.5万台

上海诞生多家机器人(潜在/隐形)独角兽

随后一百多年间,上海经历了近代中国工业历史上的诸多第一,包括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第一座机器棉纺织厂和第一座陆上水厂。

凭借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底蕴,上海的制造业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2022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工业永远有着降本增效的需求,工业机器人则是企业最好的降本增效工具,因此被誉为“工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上海的工业机器人伴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而来。1987年,由上海仪表厂、上海交大、航空部633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上海一号”焊接机器人和“上海二号”搬运机器人成功研制,成为中国最早的工业机器人。

上海一号焊接机器人

斗转星移,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巨头ABB、安川电机、FANUC和KUKA纷纷被引入上海,它们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促进力量,而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上海集聚。2022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7.5万台,产量居国内城市首位。

伴随着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的快速突破,上海本土诸多机器人企业不断涌现。这些崛起的上海机器人企业,既有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如新时达和节卡机器人的协作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多个环节,快仓智能率先提出了制造业场景中的搬运解决方案;更有不少企业希望将机器人带向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中,比如商业服务、扫地清洁、客户服务等场景,这些企业如擎朗智能、达闼机器人、非夕机器人等。

上海机器人企业,有些已经成功上市或正在赶往IPO的路上,如新时达在2010上市深交所,节卡机器人和达闼科技分别处于科创板IPO和港股IPO的路上。

更有不少企业已然成长为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根据IT桔子相关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擎朗智能、达闼机器人、高仙机器人、非夕机器人和智元机器人分别进入独角兽企业的行列。2023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上,公布了《2023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其中傅利叶智能、乐言科技和赛舵智能,这三家机器人企业名列其中。

公司位于上海的机器人(潜在/隐性)独角兽(不完全统计)

在上述机器人独角兽企业中,不少企业已经推出或拟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如医疗机器人企业傅利叶智能于今年7月正式官宣人形机器人产品——GR-1,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达闼科技和智元机器人分别推出了Cloud Ginger机器人和远征A1机器人。

03

可以造出一个打败梅西的机器人吗?

人形机器人,本质上是运动智能和认知智能的结合。

在运动智能方面,全球机构和高科技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技术探索。自1986年,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就研发出人形机器人,并在后续数十年中不断迭代升级,推出了E系列、P系列以及ASIMO系列的产品线,让机器人能模拟人的直立、行走、跑步等基本动作。

ASIMO

在大西洋彼岸的波士顿,一家叫作波士顿动力的公司研发出了Atlas机器人,能做到很强的运动平衡能力。它能在布满石块的崎岖路上行走,受击打后仍能单腿站立,甚至做到倒立和前后空翻的动作。

Atlas

时间来到最近,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一众高科技企业推出人形机器人,它们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仍然是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

特斯拉的擎天柱机器人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评价道擎天柱的运动能力仍然非常初级。革新运动能力仍然需要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人体工学、仿生学等前沿理论的创新融合。

除了技术突破困难外,难以落地量产也是问题。波士顿动力和本田ASIMO即使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但是它们的机器人至今难以实现量产。甚至,本田由于成本考量,中止了ASIMO的研发工作。

随着OpenAI的GPT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浪潮到来,人形机器人的认知能力可能带来极大的提升。高科技公司和研究院所纷纷尝试将大模型能力与人形机器人相适配,并产生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

例如,谷歌和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推出了PaLM-E模型,拥有5620亿参数,是迄今最大的视觉语言模型(VLM)

PaLM-E

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及她的团队公布了VoxPoser大模型,除了文本、图像等数据以外,该模型还包括了更加多元的现实空间数据。

这些企业和研究机构公布自研的大模型原因在于:人形机器人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实时反馈,对大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语言模型是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的,PaLM-E和VoxPoser等大模型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形机器人应对复杂现实环境的需求。

但是相关研究显示,碰到多层推理和需要精确控制的场景时,这些大模型的性能表现仍然有待改进。此外,这些大模型指导下的机器人无法直接做新的动作,或者使用新的工具。要完成这些任务仍需一定的数据训练后才能进行。高质量的训练数据集是稀缺的,这为机器人训练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生成式AI为人形机器人时代到来带来了曙光,可是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8年,谷歌ALpha GO击败了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让人看到了AI智力匹敌人类的技术潜力。今天,天才少年“远征AI”的发布,让我们看到机器人的能力又向前迈了一步。那么,未来,拥有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是否可以在绿茵场上,与顶级足球明星梅西一较高下?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