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用“城市大脑”帮助决策与运营,上海已在多个街镇开展实践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8-09-19 10:2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8苏州河论坛召开,聚焦以“城市大脑”建设推进上海普陀城市治理体系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120急救车可一路绿灯前行,未来10分钟至1小时的交通状况都能“猜得到”……“城市大脑”已在长三角部分城市启动、扩张。

而在上海,“社区大脑”、智能化管理也进入杨浦控江街道、静安临汾街道、浦东周浦镇城运中心、普陀曹杨新村街道等多个社区。

何为“城市大脑”?它通过人工智能,借助于云端计算能力,对物联网采集的海量大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处理,修正城市运行的缺陷,以此解决城市交通、公共安全、惠民服务等方方面面的调度问题。

9月1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政协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地区政协联络指导组主办的“2018苏州河论坛”获悉,目前,“城市大脑”建设正在起步,发展增速迅猛,尤其是在交通和公共安全领域。

与会专家认为,“城市大脑”的发展离不开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建设时应发挥市场作用,建立与运用商、第三方专业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体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模式。

“城市大脑”已在长三角多市启动

2018年上半年,普陀区政协即聚焦“城市大脑”,组织专家、委员积极开展调研,历经半年时间,最终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城市大脑”计划从杭州开始,已在长三角多地启动,如苏州、衢州等均有应用。在深圳、重庆等地,“城市大脑”也被用于城市管理领域,合作建设单位有阿里巴巴集团、中国电科研究所,这些城市已基本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流通。

杭州的“城市大脑”计划,在城市调度领域已有实践。萧山区道路监控、红绿灯等设施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由这一计划的交通模块统筹协同,计算出实时的交通优化方案。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交通通行速度平均提升3%-5%,部分路段提升11%,还实现了特种车辆如120救护车、119消防车等应急车辆的智慧调度。

比如,杭州“城市大脑”打通了交通和急救车急救点的数据系统,一旦急救站点接到电话,“城市大脑”就会实时计算,自动调配沿线信号灯配时,为120急救车规划定制“一路绿灯”的生命线。

而在浙江衢州,“城市大脑”于2017年5月启动,对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进行实时监测、抓拍,对于践踏草坪、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逆行等行为,在线推送到城市监管部门曝光,实施一个月后,全城不文明行为下降36%。

苏州可以凭借城市交通历史数据,预判某个区域未来10分钟至1小时的交通态势,帮助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和疏导措施。针对公共安全风险,苏州将建预测预警预防和监控机制,范围从交通逐步扩展到安监、民政、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方面。

8000个传感器描绘街道3D实景图

在上海,“城市大脑”也开始初步应用于公共安全、社区治理等多个方面。

上述调研报告列举了杨浦控江街道、静安区临汾街道、浦东周浦镇城运中心、普陀区曹杨街道等基于社区范围内的“城市大脑”,即“社区大脑”。

杨浦控江街道基于治安考虑,布控8000多个传感器,覆盖全部25个居委、61个小区、73个重点监测场所。传感器能实时感知社区状态,立即清晰反应在网格中心,传输至“社区大脑”,通过一幅3D实景地图,后台可呈现多个智能传感器传回的场景和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便会自动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静安区临汾街道的“社区大脑”,主要通过24小时实时监控、街面或小区巡查、热线和微信渠道来搜集发现问题,并将数据汇总到“社区大脑”联合指挥中心。公安、市场、城管等职能部门及物业公司等都将配发管理手环,定时定位并记录工作人员的行动轨迹。“社区大脑”一旦发现异常,可实现自动派单,就近调配职能部门人员到最近的现场。

浦东周浦镇城运中心的“城市大脑”,集成了针对人、车、物的11个信息化感知模块,包括人脸识别、人群监测、违章停车、道路拥堵、违章渣土等,“城市大脑”功能与职能部门衔接,通过终端可计算辖区内市民热线情况、各类任务执行情况等,同时还可以形成可视化的“红黑榜”,排名靠前,即意味着该部门处置相关问题及时、效果好。

普陀区也率先在全市建设区级“城市大脑”,形成了“智联普陀”的智能化工作平台,布设了10万个小型传感器,在全区域、全时段采集数据,实现了对违法建筑、夜排挡、乱张贴、乱堆物等“顽疾”的全方位监控、受理和处理。

推动“城市大脑”需要打破数据壁垒

普陀区政协副主席周倩影在论坛中指出,目前“城市大脑”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迅猛,能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连接起来,实现对城市精准分析、研判、协同指挥。

“城市大脑”已在交通及公共安全领域获得一定成效,并逐步向环保、农业、旅游、医疗等领域进一步应用。它如何在上海进一步生根发芽?

与会专家指出,以普陀区为例,当前尽管普陀区的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社区安防等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效,如依托区卫生数据中心的数据建设了“健康普陀”平台,打造了上海首家区域性的统一预约、统一支付平台,但在产业服务方面缺乏信息化的整体规划,整体的智能化应用缺少,而智慧交通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智能公交系统也还在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信息系统的建设。

也有专家指出,数据是城市最重要的资源,“城市大脑”全面链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员的数据资源,要打通城市神经网络,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帮城市来思考、决策和运营,可以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

还有专家指出,要在“城市大脑”建设过程中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尤其是跨部门系统的运营,亟需引入企业力量,专职负责“城市大脑”建设的服务和运营,此外还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的建设新模式,发挥市场作用,建立与运用商、第三方专业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体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模式。

    责任编辑:徐晓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