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国庆黄金周不能忽视的几组信息

澎湃新闻记者 郑志祖
2018-10-09 07:43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今年是第20个国庆黄金周,近14亿中国人再一次获得了难得的远行机会。众人放下忙碌的工作,和家人一起,或居家休息,或踏遍青山,或泛舟湖上。无论何种方式,均怡然自得。

事实是最好的注解。在中美贸易争端日益激烈的当下,美国副总统彭斯就对华政策以各种不实指责发表“檄文”式演讲后,中国老百姓该怎么过节还怎么过,而中国政府也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自己的事。

是的,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让中国人上上下下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而眼前更可一说的是,事关国庆黄金周的几组信息。

数据中国

这些看上去有些干巴巴的数据,背后却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首先是铁路客流。

今年国庆假期铁路旅客运输自9月28日至10月7日,持续10天。

中国铁路总公司10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31亿人次,同比增加1277万人次,日均旅客发送量1306万人次,增长10.8%;10月1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1625万人次,创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京沪、沪昆、成渝、广深城际等44条高铁线路刷新了开通运营以来的单日客流最高纪录……

与铁路旅客运输紧密相关的是旅游。

铁总的数据显示,假日期间,铁路客流以旅游和探亲流为主,旅客出行需求旺盛,铁路旅客发送量持续高位运行。

在中国,旅游日益成为国民的“刚需”。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国景区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9.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同比增长9.04%。12301全国旅游咨询投诉平台共收到投诉736件,同比下降9.25%。而各方信息显示,深度游、休闲游、人文游等个性化旅游已经逐渐取代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到此一游”,日益成为游客的首选。

这些展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升级的显著成效,反映了中国旅游经济的强劲上升势头,也凸显了旅游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刺激国民消费、改善经济发展结构、直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増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商务部的数据可对此作充分说明。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吃穿用等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线上线下融合、智慧商店、移动支付、绿色共享等新模式蓬勃发展,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式消费引领潮流,消费升级势头不减。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4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国庆黄金周增长9.5%。

10月5日下午,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

“消费升级”成为各类媒体描述今年国庆黄金周特点的一个关键词。

投资、消费、出口一向被视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同比增长14.2%。“今年国庆期间天气好,带着孩子出来玩的人特别多,生意特别好。”广州增城区莲塘春色景区一家农家乐的老板说道。

事实上,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各大商场、超市、餐馆等消费场所均客流如潮,各大热门餐饮店更是一座难求。

而上述国庆黄金周市场繁荣兴旺、消费升级势头不减的数据更告诉我们,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愈发明显。

政策中国

这个国庆黄金周,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完整假期。总要有人负重前行。

“我们还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10月7日,国庆假期步入尾声,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应了社会热点问题。

在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一度引发舆论关注。

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刘昆说,在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今年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除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政策措施外,又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等的一系列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

“我们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已经预料到,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会保持一定增速,但下半年增速将回落。”刘昆说,“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9%,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为36.8%;2016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8.2%,2017年为27.2%,连续两年下降。”

刘昆强调,减税政策效应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如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从5月1日起下调,国内增值税前5个月平均增速为19.5%,自6月份以来逐渐下降,8月份已降至2.1%。“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对减税降费的获得感会有所增强。”

在刘昆看来,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实施,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增速将在低位徘徊。他还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绝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10月7日在降准时的表态内容。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今年以来的第四次降准,这也是时隔半年再度祭出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这一操作。

10月7日11点49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强调,“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一起打出的“组合拳”,被认为是货币财政政策将继续互相协调、合力稳定实体经济。

信心中国

带给我们信心的不止这个“组合拳”。

10月8日,新华社刊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专访,回答了一系列事关信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中国投资、消费等一些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是否意味稳中向好态势有变?美国挑起和升级经贸摩擦,中国经济能否顶住外部冲击?我国将以哪些真招实招应对?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能否实现?

宁吉喆一一破解。

他说,看待中国经济,不能只看个别月份、个别指标的波动,而是要看整体、看全局、看长远。

他说,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运行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影响,总的来看影响可控。

他还从国际通行的观察经济的四个指标:经济增速、就业形势、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的“稳”,有理有力有据地传达了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和经济摩擦“影响可控”的信息。

针对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他提出了“五个‘扩大’”的药方: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舒适度、扩大就业再就业、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改革开放、扩大国际多元化市场空间。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受到经贸摩擦影响是难免的,一些指标波动也是正常的。但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专访最后,宁吉喆为中国民众递上一颗“定心丸”: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央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委释放出的信息,传递的表面看是政策,实则是信心。

国家的这些信心,与国庆黄金周的数据展示出的老百姓敢于消费的信心互为印证与支撑。

而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是中国人民对国家信心、自己信心不断增强的40年。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这说明中国人在满足了衣食住行之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也说明中国人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黄金周)很多人去名胜古迹访问,也说明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有自信。” 有专家对国际在线说。

这一点评恰如其分。休整,就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