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捷豹路虎中国潘庆:捷豹路虎对创新的投入绝不少于其他品牌

2018-10-12 12:42
汽车圈 >
字号

近年,不论是经济形势或消费转型等内部因素,抑或是关税调整、中美贸易摩擦以及英国脱欧等外界因素均对车市造成了一定影响。面对豪华车市场增速的放缓,捷豹路虎卸下包袱与压力,轻装上阵,以前瞻的视野,迅速反应,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变化,寻求更好的起点。与此同时,针对电动化等未来出行趋势,捷豹路虎更制定了清晰的战略,开展了具体的行动,致力于在出行新时代中取得领先优势。

近年来,汽车“四化”的快速发展,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深度的变革,使众多企业面临着全新的格局与形势。每年都有新兴造车势力不断涌入市场,而传统汽车制造商尤其是豪华车企,更是大力投资布局,积极投入新能源、共享服务与自动驾驶领域。

而对于捷豹路虎,这么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豪华汽车制造商,同时又是一家入华近8年的年轻企业而言,如何在这一全球竞争中,稳步、迅捷地前行,将是至关重要的。在近期的一次沟通中,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国总裁潘庆先生提到:“捷豹路虎的规模虽然不如主流豪华汽车品牌,但是我们对未来的创新投入绝不会比他们少,我们的反应灵活度与速度也会更快。”
从英国到中国 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引擎

早于2017年9月,捷豹路虎就以“科技‘心’生”为主题,在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举办了首届捷豹路虎科技节。在这一活动上,捷豹路虎不仅展现了E-type Zero,I-PACE以及FUTURE-TYPE概念车三款来自过去、现在、未来的产品,更是正式宣布捷豹路虎全球电动化战略,即自2020年起,所有新推出的车型都将配备电动化的选择。

而就在这场勾勒捷豹路虎未来自动化、互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蓝图的活动结束后半年内,捷豹路虎将这些科技创新的理念与成果带到了中国。捷豹路虎之夜上,潘庆先生提出了“双引擎·双创新”的未来出行战略,并与联通、阿里巴巴、博泰、宁德时代、百度展开深度合作,立足中国布局汽车四化的发展,全面拥抱未来出行时代。

“如今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合作的规模,包括深度,对于一家汽车厂家来说,是很难靠自身单打独斗做到的。捷豹路虎正因为企业规模相对而言较小,我们才能在技术创新、合作层面与外界的配合的速度就会很快”。潘庆先生近期提到,“到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一定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最大的豪华汽车细分市场,同时也很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场。这意味着,在中国,无论是自动驾驶接受率、还是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都会高于其他市场。”

“目前在中国,很多行业在世界上都是很领先的,包括电池、车联网等,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本地的优势,为中国的客户量身打造更好的车型和体验。知道了长期的市场发展方向,那我们就可以倒推如何去做,包括下一代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有哪些功能,同时也要考虑中国客户的使用习惯,比如车支付等服务,中国顾客的需求远远超过全球的市场需求。这些方面的创新和研发我们一定要推进下去,而且会越做越深,越做越广。

年初,捷豹首款豪华纯电轿跑SUV I-PACE正式上市,这款车型不仅彰显了捷豹路虎在新能源领域的率先破局与积极部署,更印证了其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除电动化领域,捷豹路虎在自动驾驶方面也在积极投入。捷豹路虎不仅与Waymo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打造自动驾驶版本的捷豹I-PACE,进行综合测试外,还着眼中国的路况及实际情况,与百度开展合作。

“全球的路况与环境不尽相同,例如在北京,如何通过导航穿梭于各胡同,甚至于实现自动驾驶,都需要依靠中国本土的创新力量才能实现,我们会坚定不移继续在中国本土的科技创新投入。”

此前,潘庆先生曾提出要将中国打造成一个捷豹路虎全球的全方位基地,包括了研发、采购、生产、创新等。而“双引擎·双创新”未来出行战略,更是对此的深入。

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是,潘庆先生提到:“每次前往英国开会时,第一是参加董事会议,第二,永远不会错过的是产品会议。”

“捷豹路虎有一类产品会议,是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让大家提出需求,统一思想,与团队沟通,决定未来的产品方向,在这些会议中,我能够看到的是,捷豹路虎在不断创新,不断推动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探索边界。”

    责任编辑:毛玮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