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擦亮眼睛,让校园贷无处遁形!

赤峰公安
2018-11-03 12: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近一段时期,“校园贷”“培训贷”及其各种变相贷事件,分别涉及全国多个省份,不法分子将“魔爪”伸向了涉世未深的莘莘学子。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校园贷,加强学生贷款安全教育,防范“校园借贷”陷阱,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下面,我们根据案例,梳理了“校园贷”、“电信诈骗的”案例分析及防范技巧。

“校园贷”案例分析及防范技巧
【案例一】

2017年12月起,某大学有100余名学生陆续经该校4名2018届毕业生介绍,加入一个兼职微信群,前往天津嘉科教育公司,按照工作人员要求在手机上下载校园贷APP,办理所谓教育金贷款以购买某教育网络工程师、大数据等网络课程,款项发放给该公司,公司承诺会将每个月还款的金额返还给学生,全部学生贷款总金额353万元。贷款手续完成后,公司给介绍人1000元酬金,介绍人给贷款学生500元酬金。今年9月公司突然停止打款,部分学生自觉被骗后集体报警,目前,案件嫌疑人已在和平分局经侦支队投案自首,此案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案例二】

2017年3月,某大学多名学生通过同学介绍,认识了一名“学长”,参与了“名校贷钱包”的活动,该“学长”自称需要让其以大学生个人的名义在“名校贷”贷款,然后同学将贷款出来的款给该“学长”,由其按月进行还款,并一次性给予800元的好处费,同时签订协议书;几名学生以个人名义从“名校贷”每人贷款1.5万元,开始由该“学长”能够按月还款,2017年1月份后中断还款,此时的“学长”已无法取得联系。学生报警后,公安机关在外省将嫌疑人抓获并依法刑事拘留。

案例分析

近几年,“校园贷”风靡校园,凭借自身的便捷性、低门槛深受大学生喜爱。一些大学生消费欲望强烈,加之银行信用卡办理门槛较高,“校园贷”却恰恰能满足大学生的资金需求。放贷者一般会把借贷这件事包装的非常美好,他们会通过发传单、贴小广告、网上传播等形式宣传自己,有些放贷者还利用同学等身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助你实现梦想”、“给你一笔创业基金”、“让你拥有人生第一张信用卡”、“投资自己”、“零元购物”等宣传方式变相宣传自己。除此之外,还利用支付“酬金”、“返利”的方式诱骗学生上当。

防范技巧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盲目攀比,过度消费;

二、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不要被点滴小利和虚假承诺诱惑;

三、珍惜自己的个人信用,对需要提供身份证件和签署协议的产品和服务要仔细辨别,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四、将学习放在首位,认清“校园贷”的套路和危害,远离“校园贷”。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及防范技巧

【案例一】

2018年9月,某大学一名学生在网络兼职“刷单”时,对方要求通过QQ商城购买4件商品后返还6%佣金,该生通过扫描对方支付宝收款二维码,依次购买对方4件商品,每件商品189元,4件共计756元。购买完成后,对方拒绝返还佣金并拉黑了该生。

【案例二】

2017年10月,某大学一名学生在宿舍利用手机上网找兼职,通过QQ加了昵称为“创业客服”的好友,经聊天该生同意了在网上刷单赚报酬,即做完一个任务得到28元人民币的报酬,但这个任务需刷二单,每单要买三次;该生在点完对方发来的淘宝链接后,看见购买价值484元的商品,就通过扫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支付了三笔484元,完成了一单的任务,然后对方又让该生购买价值1936元的商品,该生又通过扫二维码支付了一笔后感觉被骗,在询问对方时对方删除了其好友。

案例分析

此类案件为网络兼职类电信诈骗案件,不法分子抓住高校学生的心理和求职兼职的想法,利用学生熟悉网络操作且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对学生实施侵害。

防范技巧

一、不要随便加陌生人的QQ或者陌生的QQ群,尤其是跟金钱挂勾的;

二、网络兼职难辨真假,不要轻易相信“刷信誉”这类虚拟物品交易;

三、对于在网络上或通过电子邮件以朋友身份招揽投资赚钱计划,或快速致富方案等信息要格外小心,不要轻信免费赠品或抽中大奖之类的通知,更不要向其支付任何费用。

【案例三】

2018年10月,某大学一名学生在宿舍上网通过闲鱼网站交易电脑显卡,后双方通过QQ联系,对方发送了一个网站链接,让其点击进入此链接进行购买,该生进入网页后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转账人民币2500元,后与对方联系不上,显卡也没有发货。

【案例四】

2018年10月,某大学一名学生在某正规购物平台购买了化妆品后,接到了一名自称是平台客服打来的电话称其购买的化妆品由于“汞”含量超标,现已下架,要为其办理退款手续,并承诺给予补偿。该生通过对方发来的链接和二维码向对方支付了4000元后发觉不对,再次询问时对方将其拉黑。

案例分析

此类为网络购物类电信诈骗,不法分子先通过正规网站获取买家信任,并设计一个钓鱼网站来麻痹买家的思想,或以“平台客服”等方式准确说出被害者的一些信息,以取得被害者信任。

防范技巧

一、在网购过程中,不要打开陌生人给的链接地址和二维码;

二、若确有必要利用网络进行较大数额的交易时,例如网银转账或者订购机票等,请使用安全浏览器并确认网页的可靠性;

三、任何与银行卡有关的数字码都不要告诉别人;

四、网络购物不要先汇款,尽量通过安全的第三方进行交易;

五、即便是利用正规平台进行的交易,在未收到货物前也不要先“确认收货”。

【案例五】

2018年10月,某大学一名学生在宿舍内接到朋友的QQ信息,对方称其朋友在医院受伤急用钱,让该生通过微信转账为其转钱,之后对方会将钱通过银行卡返还。该生通过对方发来二维码通过微信方式向对方共转账1600元,后该生联系其朋友,其朋友称没有此事,系QQ号被盗。

【案例六】

2018年7月,某大学一名学生在宿舍内接到冒充其老师的电话,对方以借钱为由让陈丽梅为其转账2000元人民币,该生通过ATM机向对方转账2000元人民币后与对方失去联系。

案例分析

此类案件为冒充熟人类电信诈骗,一般是通过散播网络病毒来盗取别人QQ、微信号,拾取、盗窃别人手机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诈骗,或假冒学生熟悉的人取得被害者信任后进行诈骗。

防范技巧

一、如遇到熟人通过QQ、微信、短信等方式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付款等情况时,一定要打电话给本人或者当面进行核实确认后再进行操作;

二、如接到陌生电话自称为熟人要求借钱的一律不进行汇款;

三、除此类案件外,还有冒充公检法等方式,凡接到陌生来电不明真相时可联系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帮助核实。

信源:团聚艺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