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每座城市都希望办一场专属的马拉松赛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18-11-05 16:5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奔 >
字号

秋季到来,中国又迎来一个马拉松小高潮。

刚过去的周末,中国各地又迎来一波马拉松小高潮。光是中国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就多达12场,参与跑者接近28万人。如果加上零零碎碎的小赛事,这个周末至少30万人在奔跑着。

在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路跑狂欢中,有像杭州马拉松这样的老牌顶尖赛事,也有像南京马拉松和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这样的年轻赛事,还有像郑州马拉松这样的全新赛事……

如今,越来越多城市投入到马拉松的大潮之中,政府大力支持,办赛公司全情投入,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跑者似乎也很愿意为这份热情买账。

就在持续的“跑步热”之中,新华社抛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每个城市都想要办一场专属的马拉松赛事。

跑一场马拉松总是能让跑者感受到每个城市不同的气息。

马拉松,是一张最直观的城市名片

之所以新华社会提出这样一个思考,正是源于刚刚结束的2018郑州国际马拉松。

事实上,在这场赛事鸣枪之前,郑州这座城市已经和马拉松有着深厚的缘分。早在2007年,一场由郑州、开封两城共办的马拉松赛事便已诞生,并通过12年的成长,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首屈一指的群众体育盛会。

但郑州一直期待着一场属于自己的城市马拉松。于是,政府倾力打造,市民积极参与和支持,最终,呈现了一场22000多名跑者齐聚一堂的路跑嘉年华。

马拉松,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一张最合适的名片。

就如在11月3日结束的2018中国人保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下称“西马”)上,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美国、荷兰、加拿大、法国、印度、俄罗斯、坦桑尼亚、英国等27个国家,以及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的25000名跑者,在西昌完成了一次42.195公里的狂欢。

这其实只是西马的第五个年头,但是它已经成功加入到“奔跑中国·美丽中国”这个国家级IP系列赛之中。而赛事的安排自然也以展现城市风貌为主。

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如今已初具规模。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西昌素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美称,境内及周边的邛海、泸山、灵山寺、泸沽湖等自然和人文景点,因此,市政府和主办方特意增加了邛海湿地公园赛道比例,并增设了休息驿站,为的就是能让跑者在比赛过程中更多地欣赏和记录西昌的景色。

“跑了这么多场马拉松,参加今年的西马让我真正在比赛中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呼吸。”一位来自北京的跑者在完赛后如此感叹,“从自然景观到民风民俗都让我印象深刻,可见当地政府和组委会对这届赛事的用心。”

其实,5岁的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个全程马拉松,这场赛事不仅仅代表了一座城市,更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魅力。

像西马一样,几乎所有的城市马拉松,都会将能够代表当地人文气息和展现城市景观的路线安排在赛道之中,鼓励跑者利用他们的双脚去感受城市的魅力。

几乎每场比赛结束之后,跑者都会在社交网络上评判赛事的优劣和城市的迷人之处。这正是马拉松赛不同于其他国际赛事,给参与者带来的最直观感受。

少数民族的参与和支持,是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的魅力所在。

奔跑,让一座城市变得更加包容

当一座城市打造好了这张“最直观”名片,吸引了足够多的跑者前来奔跑,那么,马拉松的经济“红利”自然就能够得意体现。

一场跑赛能够给一座城市的第三产业带来多大的刺激,然后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多大的助力,其实已经不用过多赘述。2016年,厦门马拉松提供的官方数据就足够说明一切——2016年的厦马为厦门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总计2.3亿元,带动经济效益为3.25亿元,总计5.55亿元。

除了这些已具品牌效益的马拉松赛事,那些随马拉松热潮新鲜出炉的年轻赛事同样给运营方和主办地带来极大的助益。

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就是一个好例子,在过去5年时间里,西马在前三年就实现了从中国田径协会铜牌赛事、银牌赛事到金牌赛事的跨越,吸引了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跑者来到这座城市。

据西马官方统计,在今年25000人规模的赛事里,非凉山籍跑者已经达到了14581人。

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魅力。

当然,马拉松能给一座城市带来的帮助远不止于经济上的数字,它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帮助一座城市去提升他们的包容性。

众所周知,马拉松是一项需要调动全社会资源的大型运动赛事。一场6个小时比赛的举行,就要调动公共交通、卫生、医疗和其他的服务产业,甚至连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没有跑步的市民,也需要为了比赛做出一些改变和牺牲。

曾经在社交媒体和报端,不难看到“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这样的报道,而这正是因为城市没有协调好各方资源,市民没有足够包容马拉松赛事。而当城市的交通能够为了马拉松赛事临时避行改道,市民愿意以不同方式参与到路跑之中,或成为观众,或加入志愿者行列……那么,一座城市的包容和魅力,自然体现地淋漓尽致。

如今,西马就在朝着这样的目标继续发展,作为中国田协的金牌赛事,它已经将眼光放在了国际田联“铜标赛事”之上,包括赛事志愿者、安保人员、医护人员、市政人员在内和所有西昌市民一起全身心投入,赛事在结束之后也确实得到了不少积极的评价。

按照中国田协的说法,马拉松的热潮还会继续,也还有会更多的城市投入到办赛之中,那么,相比于抱怨赛事过多而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倒不如将每一场赛事办得更加精细,用这些城市马拉松去展现出更好的中国特色。

城市马拉松本来就是一项包容的运动,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责任编辑:朱轶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