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被罚上亿美元,专家解析5大认识误区

张煜锌 陈彦汝 王屹峰 方临明 孙美燕 宋黎胜 王红丹/都市快报
2018-11-08 11:35
绿政公署 >
字号

罗伯特·欧德姆·扬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市一个陪审团作出裁决,被告罗伯特·欧德姆·扬需向原告支付1.05亿美元的赔偿金。

扬自称医生。尽管你可能没找他看过病,但一定听说过他的理论——酸性体质容易得癌症;想要身体健康,就要多吃碱性食物,来调整身体pH值。

自2002年起,他出版的“酸碱奇迹”系列书籍多次成为畅销书,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配合“酸碱体质”理论,他还建立起一座疗养中心,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在庭审过程中,大家发现,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神医”,根本没有行医资格,连博士文凭都是花钱买来的。

“这可是1亿美元!”

这场官司要从几年前说起。现年45岁的道恩·卡莉女士,2007年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她听从了扬的建议,放弃了化疗等传统治疗,接受“酸碱体质”理论疗法,因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现在,卡莉的乳腺癌已到晚期,医生说,她只剩下3年到4年可活。2015年,卡莉把扬告上法庭。

卡莉是4个孩子的母亲,最小的孩子现年8岁。律师希望,这次判决能够警醒那些宣称能够“创造奇迹、治愈癌症”的相关机构。

1.05亿美元赔偿金包括:9000万美元身体、精神损失费和1500万美元惩罚性赔偿金。卡莉最初寻求的赔偿金仅为1000万美元。

对于巨额罚金,扬表示将会上诉。

普通输液加点小苏打 一针要价500美元

早在卡莉起诉前,扬2014年就因非法行医,被加州医学委员会告上法庭。

非法行医涉及刑事犯罪。负责该案件的检察官吉娜·达沃斯把扬描述为一个“专骗将死之人的江湖游医”。扬自称是毕业于克莱顿自然健康学院的博士。不过,根据检方调查结果,这所学校是未经美国教育部认可的野鸡大学。

检方还发现,他的假文凭是从非法机构买来的——扬从获得学士学位到获得博士学位,中间仅用了8个月时间。他从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根本不具备专业知识。1995年他拿到博士学位后,就曾因为非法行医遭到起诉。

在庭审过程中,检方重点介绍了扬自创的“酸碱体质”理论,以及他对病入膏肓的病人收取高昂治疗费用。他向这些病人兜售治疗针剂,一针500美元。事后检测发现,这些针剂其实就是普通的静脉输液,里面混了点小苏打,连安全性都无法保证。

他的理论上过奥普拉的脱口秀

2002年,扬出版了一本名为《酸碱奇迹:平衡饮食,恢复健康》的书。

他认为人的健康取决于人体内的酸碱平衡。“酸性体质”容易导致癌症、肥胖、骨质疏松、皮肤病等疾病,是不健康甚至有潜在危险的体质。如果能在身体内建立一个“碱性系统”,保持酸碱平衡,则有利于抵抗和治疗疾病。

相应地,扬建议戒除红肉、糖、蛋奶制品、酒精、咖啡等酸性食物,用蔬菜、水果、谷物、鱼类等碱性食物代替,同时保持低压力的生活状态,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他提倡的这套生活方式也被称为“碱性生活方式”。

这些看似有道理的养生知识,一时间圈粉无数。扬随后又出版了《酸碱奇迹》系列丛书。近年来,不断有专业医学机构检验扬的说法。不少医学专家都认为,多吃新鲜蔬菜、保持低压生活无疑是健康的;但没有证据表明,所谓的碱性食物能够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好处。

随着书越卖越好,扬本人也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从最初的养生保健,他的这套理论逐渐变得可以“治愈癌症”。

2007年2月,一名为金·廷汉姆的女子被查出患有三期乳腺癌。按理说应该尽快治疗,可她不认同传统的治疗方式。而对于扬的“酸碱体质”理论,她倒是认可有加。

同年3月,廷汉姆给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写了一封信说起自己的经历。奥普拉邀请她参加一档节目并采访了她。“酸碱体质”理论因为上了这档电视节目而声名大噪。

节目中,奥普拉委婉地建议廷汉姆,是不是应该把传统治疗法和自己的方法相结合。不过,这一建议遭到拒绝。事后,扬和廷汉姆都宣称“治愈”了乳腺癌。事实上,廷汉姆不久后就因病去世。记者 金弘彬 综合报道

与人体相关的5大酸碱性认识误区

对于人体和食物的酸碱性话题,很多关注健康养生的市民听到社会上一些说法,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杭城几家综合性医院的专家,梳理出常见的五大认识误区——

1.人体的pH值是多少?人体内是不是一定要保持酸碱平衡?

【误区】人分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

【专家释疑】

浙江省肿瘤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宋灵兰说,我们现在约定俗成的人体的pH值是以血液pH值为指标的,且恒定在7.35~7.45之间,因此,整个人的pH值一定是弱碱性,不存在酸性体质的问题。

人体的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都能够精密地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各类缓冲物质,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在正常人体内,酸和碱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它低于7.35,我们称它为酸中毒,当它高于7.45时,我们称它为碱中毒,“pH值一旦发生超出正常值限定范围,如果不及时纠正,将危及生命”。

因此,人体不存在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我们永远是弱碱性体质。

“再往大的方面看,人体的pH值到底用什么来代表?”宋灵兰说,胃液的pH值在0.8~1.5之间,十二指肠液的pH值在4.2~8.2之间,唾液的pH值是6.5~7.5,还有弱酸性的尿液。

2.酸碱调节,可以影响生男生女?

【误区】生女孩的X精子耐酸,生男孩的Y精子耐碱,这是酸碱调理影响生男生女的说法。

【专家释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一科主任白晓霞说,自己经常遇到一些准爸妈来咨询,调节体内的酸碱度是否可以决定生男生女。就这一说法,白主任认为是没有道理的,“我从来不会用这个去指导病人”。

生男生女是由X、Y染色体决定的,男孩的染色体是XY,女孩的染色体是XX。“关键是要看配对的时候X强还是Y强,这其实是随机的,怎么可能通过酸碱度来改变?”白主任解释道。

白主任还听说“有准妈妈用碱水洗阴道”,但这其实是非常不好的做法。“本身阴道内有自己的内环境,用碱水如果把乳酸杆菌洗没了,这样一来,反而可能生病,另外阴道有自己的调节功能,就算短时间用碱水洗,可能过会儿它还是回到原来的酸碱状态。”

实际上,人体的体液酸碱度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吃什么而改变,改变成功体内的酸碱度,反而意味着人要生病了。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楼向明也认为,通过改变人体受孕时的酸碱度来影响生男生女是误传。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只是“民间说法”而已。“生男生女是一个偶然事件,人为控制不了的。”

3.痛风患者尿酸高,喝碱性小苏打水有用吗?

【误区】根据酸碱体质理论,痛风患者尿酸指标高,小苏打水呈碱性,因此喝小苏打水能够调节尿酸。

【专家释疑】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说:“痛风主要是人体血液中尿酸水平高,而人喝了苏打水,苏打水是进入消化道的,不会进入血液内的,所以痛风患者就算泡在碱水里也没用。”

蒋主任认为,人体的血液酸碱值是恒定在7.35~7.45的,和喝不喝苏打水无关。人体酸碱度指的是体液的酸碱强弱程度。体液包括血液、尿液、唾液、胃液等,不同的体液酸碱度略有不同,而所谓的酸碱体质论,并没有将体液进行区分。

4.酸性体质更容易致癌吗?

【误区】肿瘤病人体质是酸性的。

【专家释疑】“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宋灵兰说,“肿瘤细胞并不喜欢酸性。肿瘤细胞会吐出酸性物质,由于不能把代谢产物运输出去,因此会在周围堆积一圈酸性的代谢产物。所以只能说肿瘤细胞的周围是酸性的,不代表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也不代表肿瘤细胞喜欢酸性环境。”

宋灵兰提到,根本没有酸性体质的人,人永远是弱碱性的。

5.网传的酸碱食物表,靠不靠谱?

【误区】食物有酸碱性之分,食用可改变人体的酸碱性。

【专家释疑】“任何食物进入消化道,在胃酸pH值为2的环境下,哪怕是碱性食物,也会酸化,进入肠道后,受到肠液、胆汁碱化以后,又变成碱性。食糜会根据混合的消化液,包括胃酸、胆汁、十二指肠液、胰液等,不断改变其酸碱性。因此没有任何食物可以改变人体的pH值。”宋灵兰说。

食品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物不一定是酸性食物,主要是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产生酸性物质的成为酸性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肌肉、植物种子(五谷类);产生碱性物质的成为碱性食品,如蔬菜瓜豆类、茶类等。

“产生酸性物质的是含磷、硫、氯等元素的物质,产生碱性物质的是钾、钠、钙、镁等元素。”宋灵兰认为,我们之所以主张多吃碱性食材,是因为碱性食材以蔬菜水果为代表,富含膳食纤维,且脂肪低,符合我们目前倡导的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方式。

“尤其是在目前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下,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增加肠道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使脂肪快速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减少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同时,使肠道内的粪便排泄加快,减少肠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重复吸收、利用,改善肠道内环境,给肠道益生菌提供很好的生存空间。”宋灵兰说,肠道的内环境整体健康了,肠道内肿瘤发生几率就下降了。

反之,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和摄入过多多脂类的食物相关,因此不主张吃酸性食材。

总之,通过食物来改善体质是不可能的,但食物食用不当,对人体脏器是会造成损伤的。宋灵兰举例,服用大量的苏打水,会导致胃黏膜受损;而本身胃酸过高,还食用肉类浓汤,会刺激胃酸更多,反而是碱性的蔬菜汤可以中和胃酸,适当调理。

(原题为《美国“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 被判赔偿1.05亿美元——碱调节可以影响生男生女吗? 酸性体质更容易致癌吗? 快报记者求证浙江酸医学专家》)

    责任编辑:徐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